楼漫因粗略的算了一笔帐,面馆总共开了十八家,若按此计算,一个月也有180两银子。最早开的那家面馆在人流量比较大的瓦肆,有些瓦肆人流量没有这么大,收益会有出入,但大致150两银子还是有的。况且按照这趋势,收益还会增长。
没想到永安山下的那片商铺还没修建好,倒是先在这个行业里风生水起,这算不算无心插柳?
楼记面馆的生意越做越大,打着楼记的招牌,自然也是不怕楼家知道的。
楼承续调侃道:“最近总是听说楼记面馆,我还寻思着是哪位本家,没想到这位本家,还真是本家的。”
楼承持则是赞赏的看着楼漫因,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小妹,当初不要嫁妆要香料铺,定是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警告她,做生意不是闹着玩,每一步都要稳当点。
这是她大哥一贯的作风,求稳。这也是楼家能长久下去的原因。
做生意,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楼漫因自然知道,自己这次多多少少有运气的成分。
楼漫因回想自己开店的初衷,算得上是冲动的行为了,真的是说做就做了,甚至都未曾做一下市场调研。万一古代的人都不喜欢在逛瓦肆的时候吃面呢?
所幸结果是好的,最后还是赚了。只不过,人不可能每一次都那么幸运。楼漫因开始慢慢的有些赞同她大哥的理念了,稳一点总是好的,稳一点才能走得更远。
在楼记面馆推出白底青边的专用碗之后,另外两家面馆自然也不能落了下乘,火急火燎的也推出了自己的专用碗。张记,李记纷纷诞生;青底白边,白底红边的碗纷纷上市。
一时之间,瓦肆里面各色的碗比花儿还抢眼。
第二十八章
既是三教九流之地,鱼龙混杂之所,自然也有人做一些不合规矩的事。
大多数的人吃完面之后会将面碗放在不碍事的地儿,等着面馆的伙计来收。也有些人并不怎么爱惜这面碗,反正不是自己家的,翻了、脏了也犯不着心疼。
甚至还有破碎的碗,不小心摔碎的,或者故意的也未可知。好心的会捡起破碎的碗片扔掉,若是遇见个不靠谱的,任由碎片摆在那儿,说不定还会扎伤了人。
楼记回收的面碗越来越少,楼漫因只得再加造几批。但是这也只是缓兵之计,可不能一直这样下去。要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才行。
楼漫因向那些经常跑腿的伙计了解了一下具体的情况,让她没想到的是,居然还有人偷偷摸摸的把碗带走。
有位伙计在收碗时亲眼瞧见,一位老妇人,用衣物裹着面碗,离开的时候走得匆忙,面碗从里面滑了出来,碎了一地。周围的人都看得真真切切。
这倒是让楼漫因想不明白了。那碗面上那么大的“楼记”字样,若是自己拿回家用,被人瞧见了,岂不是让人知道是在楼记那儿“拿”来的?这不是让人质疑其人品吗?
事后楼漫因拿这事说与楼承续听。楼承续只是摇摇头,感叹楼漫因还是太天真了。
楼漫因不解,问其故。
楼承续悠闲的说道:“你以为拿回家了被人发现了会尴尬?说不定那人会说‘哎呀,你家里也有一只呢,我刚拿回来一只’,然后两人就下次如何再次顺利的拿回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听完楼承续一番话,楼漫因为之绝倒。
既是如此,面碗是不能让客人随便拿走了,毕竟碗也是有成本的。
不能让客人拿走,那楼记的特色就体现不出来了。那有没有什么方法,既能让客户拿走碗,又能不损失这个成本呢?
有伙计提议,加收一文钱。
加收一文钱当然好了,批量生产的碗,每一个还不值一文呢!如果加收一文钱,碗都可以直接让客人带走,随他们处置了。但是客人会愿意加收一文钱吗?
以前明明是两文钱一碗面,现在三文钱一碗,涨了价,即使碗可以随他们处理,客人心里还是不平衡的。
当初定的就是薄利多销的模式,不能涨价。
楼漫因在家沉思了半日,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吩咐人去打造了一些小木牌。
然后让人送到店里,吩咐伙计们,每碗面收三文钱。
“这是要涨价吗?”伙计问道。
“我们不涨价。”
这句话可把大家伙们都绕糊涂了。既然收了三文钱,怎么又不涨价呢?
楼漫因拿出这些小木牌,木牌上面刻有阿拉伯数字编号。伙计们不认得上面的标识,一脸的疑问,只听得楼漫因说道:
“这上面都带有独一无二的数字编号,不会重复。大家卖出一碗面,收三文钱,然后拿一个木牌给客户,告诉他们,若是吃完面,拿着木牌和面碗到店里来,便可换回一文钱。”
大家听着,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其中有个伙计问道:“为何这么麻烦,直接让客人拿着面碗回来换钱不就行了?”
楼漫因笑了笑,反问道:“若是有人拿了面碗来换钱,你如何证明这个面碗是他的?”
“若是有人偷拿了别人的面碗来换钱,你换给他了。等他走后,真正买了面的人要来换钱怎么办?你给还是不给?给,你亏。不给,客人拿不到钱,觉得自己亏了,到时候找麻烦怎么办?”
52书库推荐浏览: 恭安 穿越重生言情 种田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