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换了从前,章太后端坐中宫,儿子又是储君,借唐贵太妃个胆,她都不敢放肆,但到了现在,反倒是后者占了上风。
“今年的夏天似乎格外热,真是叫人受不了。”唐贵太妃手中捏着团扇,玉容娇妩,掩口笑道:“太后年高,怕是更经受不住,怎么不在康宁殿静心养病,反倒出来了?”
章太后如何不知她是在哂笑自己年老,冷哼一声,道:“哀家老了,有个几年就该去了,总比青春年少,却在此处蹉跎要好得多。”
唐贵太妃也不恼,笑吟吟道:“太后说笑了,臣妾有儿子,将来总有个指望不上?总比您要好些……”
“哎呀,”她团扇轻摇,娇笑道:“我失言了,太后可别难过。”
长子被杀,连一丝血脉也没能留下,这是章太后永远的痛,唐贵太妃云淡风轻的几句话,却是结结实实的戳到了她的痛处。
无意识的捏紧手指,章太后目光阴鸷,冷冷的落在唐贵太妃身上,还没等说句什么,却听不远处有说话声近了,听那声音,似乎有些熟悉。
她眉头猛地一跳,双目陡然闪过一抹厉色,再顾不得唐贵太妃,匆忙到栏杆前去,俯首下望。
来人生有一副明艳中带着英气的面孔,眉梢微挑,顾盼神飞,简直同她记忆中的明德皇后生的一模一样!
章太后看得僵住,双目圆瞪,她身边的荆王妃更是面露惊色,目光骇然。
荆王妃身边的嬷嬷也是为之变色,好半晌,方才低声道:“这应当就是乔家新回府的那位四娘了。”
荆王妃姓裴,乃是蒋国公之女,与明德皇后做过多年妯娌,自然看得出来人同明德皇后年轻时有多相像。
“简直,”她咽了口唾沫,方才有些艰难的道:“简直一模一样……”
世人都说明德皇后嫁与皇帝,是因太上皇听闻乔氏女甚贤,方才为皇帝求娶,但当年李家人都知道,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皇帝是太上皇的庶长子,一直不受重视,连带着他的婚事,也没有多少人在意。
后来太上皇起兵打天下,皇帝逐渐展露出自己超乎寻常的军事才能,才叫太上皇高看几眼,打算为他选聘妻室,不想却被他拒绝了。
对于那时候的太上皇而言,长子未免有些不识抬举,索性不再管他。
章太后也乐得他不娶,左右天下动荡,规矩什么的也没那么重要,故而直到章太后膝下二子娶妻之后,皇帝也仍旧孤身一人。
直到太上皇动了剪除乔家的念头,乔家陈兵渭水,太上皇骑虎难下之后,他才只身往乔家军营中去求娶明德皇后,第二日清晨,又带着明德皇后返回长安,请求太上皇准允这桩婚事。
太上皇能说不吗?
他只能满心憋屈的认下这桩婚事。
荆王妃那时候已经嫁入李家,对于这位名义上的长嫂,心里并没有多少敬重,反而有些居高临下的怜悯。
想想看吧,她的丈夫乃是庶出,先天就没有承继大统的资格;
她的兄长杀了章太后的亲侄,生死大仇;
她的亲族聚众造反,将太上皇逼迫的极其难堪……
这样的情况下,乔氏在李家的日子,怎么会好过呢。
果不其然,成婚的第二日,荆王妃便听说,长嫂被婆母唤去立规矩了。
听说乔氏性情端淑,最是温婉柔顺不过,不知会被婆母磋磨成什么样子。
真可怜啊。
那时候,荆王妃在心里这么想。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写一点前世~
乔大锤【不好意思】:那什么,你对我好像有一点误解
第44章 前世(上)
嫁人这件事情, 并没有乔妍想象中那么麻烦。
匆匆走完了三书六聘的程序,两个月后, 她便嫁入李家, 做了李泓的妻子。
正值乱世, 礼节本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乔妍的长姐出嫁时是这样, 长兄娶妻时也是这样, 到了自己身上,自然不会为之不平。
再则,她也清楚:
这婚事本就不是为了什么小儿女情谊, 而是乔家与李泓进行联盟的必要维系,若真是为时间太赶, 礼节缺漏而生事,那便是颠倒轻重了。
婚礼在黄昏举行, 用过午膳之后,乔妍便梳妆更衣,脂粉匀面之后,又去勾勒眉黛, 涂抹胭脂, 最后才点了唇脂。
嬷嬷取了鹅黄来, 想为她妆饰面容,却被乔妍拦住了:“我不喜欢这些,收起来吧。”
嬷嬷有些迟疑,乔老夫人却笑道:“收起来吧。天大地大, 今天阿妍最大。”说着,又打发其余人出去,只留了幼女乔妍与长女乔澜两个女儿在身边,显然是有话要讲。
桌上紫檀木盒里摆着一双金质嵌红鸦忽的耳铛,乔妍捡起来佩在耳畔,凑到面前的八角缠枝海棠镜一看,便见镜中人明光耀人,艳色夺目。
她微微莞尔,扭头看眼母亲跟姐姐的神情,不禁蹙眉道:“我是嫁人,又不是发丧,怎么都这副表情?”
乔老夫人被她气笑了,轻轻责备道:“不许胡说。”
乔妍自己也笑了:“阿娘,姐姐,我都要嫁人了,这是喜事,你们好歹笑一笑嘛。”
“我嫁与李泓,于他而言是件幸事,于乔家而言也是幸事,既然如此,何必再做小儿女情态?”
她拉起母亲和姐姐的手,彼此搭在一起,徐徐道:“平心而论,李泓相貌堂堂,英武非凡,也是个蛮好的夫婿人选。”
52书库推荐浏览: 初云之初 爽文 古代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