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是个科学家_福花【完结】(52)

阅读记录

  此时天色还是蒙蒙亮,何婶子拉着板车出门摆摊了。

  华轻雪站在院门口打了个哈欠,关上院门,回到自己屋里。

  看见何婶子出门摆摊,她也不由得开始琢磨自己以后怎么赚钱糊口。

  其实她脑袋里的法子是真不少,但是大部分都受制于原材料而无法制作……

  啊!

  华轻雪想起来了!

  之前在任丘的时候,她本想煮茶赚钱的,后来因为家里没有糖和煮锅只得放弃,现在她完全可以试一试啊!

  煮茶简单省事,最重要的是成本很低,即使最后卖不出去,也不至于赔本得太厉害。

  华轻雪越想越兴奋,脑子里飞快的掠过煮茶方子,决定先做菊花雪梨茶、红枣枸杞生姜茶、梅子绿茶、冬瓜茶这四样茶饮。

  这些茶饮的配料比较常见,味道也很好。

  其实华轻雪觉得,这个季节喝蜂蜜柚子茶才是最好,不过,柚子和蜂蜜对普通老百姓而言都算是奢侈品,价格比较贵,如果做茶的话,成本未免太高。

  人们可以花一文钱在路边喝碗茶解渴,但是两文钱、三文钱,就不一定了,因为大家会觉得三文钱都可以吃一碗馄饨了,只喝茶太贵。

  华轻雪心中一番计较,将自己屋子又仔细收拾一遍,脑中默默记下缺少的家用和煮茶需要的工具材料,决定出门采购。

  天渐渐亮了,街上两侧的铺子也陆续开了张。

  华轻雪一边走,一边留心注意两侧的铺子都卖什么,而路上的行人又在买什么。

  虽说她已经知道这里是大齐国,但是无论是街上行人的穿衣打扮,还是建筑家具风格和小商品生产技术,感觉都像中国古代宋朝。

  比如蔗糖的生产技术,在宋朝时期已经和现代制糖技术非常接近,西蔗制作的糖,由于颜色不纯白而略带浅色,价格并不高。杜蔗味甜而厚,用来制作的糖,颜色雪白而似霜雪,价格最高。

  华轻雪觉得这里应该是从历史中分流出来的,类似古代宋朝的另一个世界。

  宋朝好啊,宋朝可是所有朝代里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最重要的是,这个朝代的发明创造最多,所以,非常适合华轻雪在这里安家落户。

  华轻雪在街上慢慢挑着选着。

  干菊花、生姜、枸杞这些东西都很常见,药铺就有卖的。华轻雪刚开始做,不准备买太多,所以每样只买一点点,并没有花多少钱。

  只是买梅子的时候遇到了问题。

  梅子绿茶的口感好坏,话梅是关键,一定要选那种够咸够酸的话梅,冲出来的茶才够味儿。

  可是华轻雪转悠了很久,也没买到合适的话梅,或者可以说,这个时代的话梅,腌制手法以及味道,都和她认知中的有所差别。

  梅子绿茶是不能做了。

  华轻雪不禁有些失望,她正想着还有没有别的茶可以代替,瞥眼看见前面卖米粮的铺面,搬出来许多玉米!

  玉米?!

  真的是玉米?!

  华轻雪惊呆了!

  玉米不是应该明朝才会有的吗?……啊!又忘了,这里不是她认知里的那段历史啊!

  华轻雪好奇的走过去打听,她主要是想知道,这玉米是本地产的,还是外地引进的?

  眼下买东西的人不多,店小二也乐得和她闲聊。

  原来这里的玉米不叫玉米,而是叫做玉麦,是商人从海外带回大齐,作为稀罕物进献给皇帝,皇帝一见,龙心大悦,立即让户部大司农去把这种农作物推广开来。

  不过这推广似乎刚开始没几个年头,种植的人不算太多,人们对这种新作物也在慢慢熟悉中,虽然知道新鲜玉米蒸煮后香甜鲜嫩,但是晒干的玉米,因为磨面后口感粗粝,就不太受欢迎了。

  华轻雪问了价格,发现很便宜,便开开心心买了两三根。

  大肆采购的华轻雪心满意足回到住处,已经快到中午,人也饥肠辘辘了,可是家里没有吃的,她这才想起刚才光顾着买煮茶的材料,却忘记买家里用的米粮油盐。

  唉……这顿折腾啊……

  正准备再出趟门,抬眼见何婶子拉着板车回来了。

  华轻雪眼睛一亮,凑过去问:“婶子,您有剩下的包子馒头吗?能卖我吗?”

  何婶子先是愣了下,继而笑起来,“没吃饭呐?”

  华轻雪腼腆的笑笑,“嗯,还没顾得上做。”

  何婶子转身从筐里拿出两三个馒头塞到华轻雪手里,“包子卖完了,剩这些你拿着吃吧。”

  华轻雪赶紧掏钱,何婶子自然是不肯要,两个人又来来回回推拒一番,何婶子才勉强收下了钱。

  何婶子进屋将竹筐褥子等物收拾起来,华轻雪一边啃馒头,一边像跟屁虫似的跟在何婶子身后,问:“婶子,我打算去街上摆个摊子卖茶,您有没有什么好意见呀?”

  何婶子回头看她,神态有些犹疑,“你小姑娘家家,出去摆摊……只怕会吃亏呢。”

  尤其华轻雪还长得柔柔弱弱,这要是遇到个混不吝的地痞流氓,岂不是要糟?

  华轻雪睁大眼睛问:“会有危险么?可是我刚才上街,看着治安挺好啊……”

52书库推荐浏览: 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