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吴歌来说,考试结束之后问她感觉如何,很多时候她也只是挠挠头,勉强地说一句:“还行吧。”这并不是过分谦虚,对于准备充分的人,大学形式的考试,确实很难试出深浅。
考完试后,吴歌收拾好书籍、文件,文学社的最后一次活动在图书馆旁边的咖啡吧。她深吸一口气,想起自己一下一下给师兄敲的那些文字。
《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书很重,她从宿舍背到了考场,又从考场背到了图书馆。她一遍一遍默念着:德米特里、伊凡、阿辽沙、斯麦尔加科夫……伊凡那样冷漠,可是我同情他……
咖啡吧已经有一些人了,几个认识的女生热情的和吴歌打招呼,把她拉来身边坐下。吴歌坐下后,环视了一圈周围的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但是没有李渡。
这次活动的主讲人开始介绍活动内容了,李渡依然没有出现。
她很失望。
她记起上次参加活动,看见李渡在看这本书。她鼓起很大的勇气,上前去说,“师兄,这本书好看吗?”李渡笑了笑,说:“是很精彩的一部文学作品,有机会你也可以看一下。”
既然已经推荐给了别人,怎么能不再听一听别人的感受呢?
吴歌突然觉得很委屈。
她想起第一次来这个社团的时候,一个人都不认识。她向来是一个有些内向的姑娘,和人交往也往往是被动型的,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最后面,听着前面的人们发言。
第一次来参加活动时,她坐在最后面,李渡在前面,讲了一本张爱玲的小说。
李渡也算是这个社团的风云人物,他会组织社团的活动,也会拿出自己最近在看的好书,在社团上进行交流分享。那时候,吴歌觉得自己和李渡隔得是这么远,不仅仅是一个教室的距离。
也许是一个在焦点下,一个却默默无闻的距离。
分享结束后,李渡过来找吴歌,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坐在最后呢?吴歌支支吾吾地,说自己并不认识别人啊。于是李渡把自己的电话和QQ写了下来,“那么你现在认识我了吧。”
吴歌想,那时自己的脸一定红到了脖子根。
后来她便不坐在最后了,每当李渡上去分享,她便坐在第一排,拿出本子记下师兄推荐的书籍,像课堂做笔记一样的,列下内容和要点。张爱玲的,金庸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她一点一点地揣摩着师兄究竟喜欢着怎样的内容。但这样的方法总显得笨拙,总是她好不容易看完一本《射雕英雄传》,师兄已经开始讲诗歌了。
她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好像风筝后面的那一根隐隐的细线,只能轻轻的跟在风筝的后面。她只能追啊追,却永远及不上。
她很难愉快地、大方地说:“太巧了,这本书我也读过,有时间我们这个机会一起去聊一聊吧。”
吴歌抬起头,讨论会已经快要结束了。这次的分享人她并不认识,她甚至没有注意到这次究竟在讨论哪一本书。
讨论会结束后,吴歌收拾好东西回到宿舍。自己是明天下午的火车,也该打点打点行李了。
宿舍只有简寒一个人在。璐璐和尹约早早结束考试,已经回家了。吴歌这才知道,原来今年简寒并不回去过年。
“怎么不回去过年了?”吴歌很惊讶,她一直认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平常可以不回去,这个日子是一定要回家团圆的。
简寒说:“家里太吵了,想在学校多看看书。”
吴歌知道这不过是一番推辞,便也不好再问下去。她平常和简寒的关系并不多么亲近,只觉得这是一个会让人产生些疏远感的人。
但是尹约却总能和她相处得好。
吴歌这样坐着发了一会呆,想到自己明天就要回去了,开始站起来打包行李。
简寒也站起来,“鸽子,你是明天的火车吧,有什么要帮忙的吗?东西太多的话,我明天送你去火车站吧。”
吴歌有些不好意思地,“没事没事,我一个人能拿得了。”
“你家很远,应该要十几个个小时的火车吧,路上小心些,看好东西,走的时候别落了什么。“
吴歌点点头,她家在北方的一个小镇上,每次来回学校,她都要扛着大包小包,在硬座车厢里挤上大半天。如果运气不好,没有买上坐票,就只能一路站着回家。在那个小小的镇上,空气里总是浮着一层厚厚的霾,人们会习惯裹得严严实实的,妇女们常常还要在脸上绕上一圈暖和的围巾。赶集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大家吆五喝六,这个小小的、灰色的城镇里显得如此生机勃勃。
吴歌常常会带上弟弟妹妹一起去赶集。她们一共是兄弟姐妹四个,她有一个已经出来打工的哥哥,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弟弟妹妹。
她一直不觉得从小生活的条件有多么艰难,反而觉得比起独生子女,兄弟姐妹间的相依相伴,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 写着写着我就容易跑偏……果然是新手
☆、第4章
当宿舍所有人都走了,只有简寒一个人留了下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校园是冷冷清清,显得十分寂寥。
简寒从六楼下到一楼,没有遇到一个人。楼底的阿姨在侍弄着刚刚种下的花草。空气已经有些冷了,简寒紧了紧大衣的领子,一路沿着校园的主干道走下去,图书馆、教学楼、洗砚池……洗砚池周围的草地空空的,冷风吹过来,湖水像丝巾一样,卷起层层褶皱。
52书库推荐浏览: 花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