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荃乃是长孙门六位执事之一,在朝中颇受尊敬,颜桑婉敛衣施了一礼,谦逊道:“方大人言重了,桑婉愧不敢担,一点浅薄拙见还望各位大人、同砚不要见笑。”
颜桑婉明眸飘转投向殿中右侧首位之人,胸有成竹地道:“我南晋朝地大物博,单淮江、潞州两府无额田地便已无数,而漠北这些年来一直屡遭北鹘国滋扰,战事频生。边郡土地既是不宜耕种,何不将人口迁往淮江、潞州开垦荒地?一来既可以解边境子民之疾苦,二来朝廷亦可起科征赋充盈国库。不知长孙院首与各位觉得如何?”
方荃点头笑赞道:“不错,不错,此提议另辟蹊径,颜小姐不愧是陵安少有的才女,不仅诗词是陵安一绝就连国政都不在话下,本官实在佩服。”
颜桑婉客气道:“桑婉不才,竟得方大人如此盛赞,实在惭愧得紧。”她面上虽极是谦恭,可那神色中的自负与傲气却是不自觉的流露了出来。
方荃哈哈一笑,说道:“颜小姐太过自谦啦。”
孟舜英得了片刻空闲,也细细揣摩着解决之法,现下听得颜桑婉提议,心中并不是很认同,正暗暗思量着要不要将自己心中所想说出来,忽然感到自前方飘来一道眸光久久不散地凝在她面上,令她不知所措。
长孙靖不理会颜桑婉,却笑着问她:“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为了避开长孙靖那叫人心慌的目光,她只好勉强开口说道:“淮江潞州皆属南地,与漠北民俗习惯实乃大不相同,南迁固可行,却是弊大于利。”
方荃不知孟舜英是何人,见她否定这项提议,问道:“哦?这位姑娘还有更好的法子么?本官愿闻其详。”
颜桑婉被孟舜英当场驳了面子,极是不悦,冷冷地讽刺道:“看来陈姑娘倒是大智若愚的经世之才,奴家倒要请教了。”
她这句话满含讥讽之意,孟舜英如何听不出来?她自幼性情刚烈爱憎分明,从不喜拐弯抹角,本来今日论辩学子们亦可尽情的各抒己见,别说是颜桑婉,哪怕是长孙靖,学子们如有不同意见亦可当场反驳。
而这颜家小姐却因此对自己心存怨怼暗讽自己,孟舜英当下也有了几分怒气,淡淡说道:“指教不敢当,若小女子有讲得不对的地方,颜小姐尽管指出来便是,陈英定虚心受教。”
一句话绵里藏针地将颜桑婉怼了回去,好像还在说,你瞧,我可不像你刚愎自负心胸狭隘连一点不同的见解都接受不了。
长孙靖抬眸瞟了孟舜英一眼,嘴角不自觉的轻轻扬起,他很少见孟舜英讲话这般刻薄的,不知她今日是怎么了,这么和颜桑婉过不去,不过这样的她似乎才有了属于她这般年纪的冲动血气,莽撞却真实。
笑意盈盈地说道:“阿英,你但说无妨,不必客气。”
阿英?这还是长孙靖第一次如此亲切地称呼她,平日里他都不怎么唤她名字的。
不管如何孟舜英心里还是很舒坦的,当即迎上他眸光微微一笑,行礼后答道:“淮江潞州虽可开垦荒田耕种,但若将边境子民南迁实属不易,先不说在迁徙途中要花掉多少银子,会不会出现意外,就算是顺利的到了南境,居所又如何解决?朝廷必然又要为此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再者,若遇上天灾导致收成不好,漠北的百姓们到时难免民怨沸腾,国朝岂不是吃力不讨好?”
方荃听她这么一说也觉得颇有道理,沉吟片刻问道:“姑娘言下之意是有万全之法?”
孟舜英屈身道:“陈英不敢托大,只是有个法子倒是可为朝廷避免掉一些风险。”
端坐在上首的长孙靖抬手招了招,说道:“阿英,你站近些说。”
孟舜英应了一声,撩衣越众而出站在了殿中。
颜桑婉见长孙靖对孟舜英如此关怀,知这女子在他心中定然非比寻常,难免生出一些醋意,不过她素来甚有心机,心念一转不仅不再挖苦孟舜英,反而凝神倾听。
孟舜英站定后接着说道:“漠北土地瘠薄,边郡子民自来也并不似南境百姓善于耕种稻麦谷物,倒不如教他们一些赖以谋生的手艺解边郡生计之局促,譬如漠北盛产桑树,布帛价格却贵于陵安数倍,子民们既不懂桑麻之法又不得纺织之利,陈英想,何不让当地官员鼓励百姓们栽桑养蚕,由朝廷先行出资在每乡发放纺织用具并招募织师传授百姓纺织之技?小女子得知仅乌塔一城便有三万两千多户,如再有官府监督与包销,人人同心纺绩,其所产生的数量及利益岂不是很多?如此大约一年间便可民享其利,朝廷亦可得享征赋之益。”
长孙靖十指交错,略一沉吟,缓缓说道:“阿英所说确有道理,亦或可一试,方大人以为如何?”
那方荃原先本还不答瞧得起孟舜英,现在听她道出此策也觉得这女子实乃有些远见。又见长孙靖刻意回护,便笑道:“陈姑娘甚有见识,此项提议户部一定详加斟酌,如若真能为边境子民谋得福利,陈姑娘可是积了大善了。”
孟舜英并不邀功,谦虚一番便缓步退了下来,转身时眼尾余光不经意从颜桑婉面上扫过,那女子美丽娇靥上竟显有几分细不可查的阴冷。
接着长孙靖又提了些关于经国治世兵法策略的问题让那些门人学子们畅所欲言,他表现得十分平和近人,学子们倒很是踊跃的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学子都乃是各州府中的翘楚,才略学识皆非同一般,其中亦不乏胸有沟壑的有识之士。一时间雍贤殿中众人析辩论策,谈笑间利舌如刀。
52书库推荐浏览: 夏兰麦 爽文 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