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第十一回
作者有话要说: PS:连秉怀(字伯庸);连乾之(字熠然);方启平(字陆离);第五煜城(字延卿);沈默琛(字明哲);
乐康就这样不明不白而死,就在此时,保管食物的仓库起了火,彻底没了证物。
一场所谓的“生辰宴”就此不欢而散,又怎能抵得住悠悠众口。
可想而知,方启平日后的处境必然艰难,几年来站稳的脚跟,瞬间松动。
沈嫣被照宣堂的那一幕吓的不轻,回去之后,便莫名高烧。
照宣堂重涣起的光彩,顷刻蒙尘。
之后的一年里,连秉怀的身子一日不及一日,他不想再为方启平惹来闲言,便故意避而不见。
每次他前来拜访,便找弟子借口托词,也免得他担心。
1917年,谷雨,连秉怀重病而亡,连乾之继承家业。
灵堂前失声痛哭,成了前来悼念之人眼口中的“孝子”。
沈默琛在众人离开后,依旧站在灵堂,面无表情。
“沈伯。”连乾之故作沙哑的声音。
“熠然……你爹他,走的时候,有没有说什么。”
“爹是在夜里睡着的时候……所以,没有留下什么言语。都是熠然不孝,本知他身体不好,便应当日夜照顾,应许就不会……”
“好了,生老病死,又岂是你能左右的了得。也好……至少,他走的没什么痛苦。”
沈默琛说完刚转身,脚下踉跄。
“沈伯……”连乾之上前扶住他,“您没事吧。”
“我没事,早些让他入土为安吧。”他走出门,管家随他一同回了昌南。
三日后,连秉怀下葬,方启平看着其他的人都走了,才到他坟前,为他敬酒送行。
之后四年,方启平又重振旗鼓,靠着自己的努力,打通了通商的口岸,将瓷器远销。
而第五煜城,在昌南名声鹊起,江南的瓷器商无人不知.
此时,四姨太宛筠生下双生子满三岁,家中为这一对儿女办生辰宴,成了第五家一大喜事。
大宅里的几个孩子和姨太太都凑到一起。
“瞧瞧他们,玩儿的多开心。”二太太段攸宁瞧着在院里嬉闹的几个孩子。
“好了,东霖(第五文正),弟弟妹妹还小呢,你要给他们立个好榜样。回书房去吧,陆先生一会儿就到了。”大夫人宜俢对刚想凑上前的第五文正交代着。
他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回了书房。
“姐姐,你是不是对东霖,太苛刻了。他还这么小,已经很懂事了。”
“早些教育的好,这么大的孩子不开始管教,再长大些,还怎么管得住。”
“娘……”瑾瑜(第五文彦,二太太之子)灰头土脸的跑回来。
“看你,怎么也是哥哥,整天胡闹,也不知道和你大哥学学。”段攸宁拿着手上的帕子,给他擦了擦脸。
第五文彦只是似懂非懂的应了应。
“二哥!”(第五)文怡(三太太女儿),向她招了招手,“快过来……”
“好!”
“哎……”段攸宁无奈的摇了摇头,瑾瑜又跑去和弟弟妹妹嬉闹,她走到后院的圆桌旁,同其他的夫人坐下。
“宛筠,给两个孩子想好名字了吗?”宜俢坐在旁边。两个孩子已经五岁了,可是还没有取正式的名字,平日里总是唤乳名惯了。可这客人面前,总不能连孩子的名字都像平日里随意。
“女孩儿叫文茵,男孩儿叫文略,是老爷给取得。”
“文略,文韬武略,还真是个好名字。”洛荆云拿出一方蜀绣丝帕,轻擦着唇边。
白芷朝着这边走过,
“夫人、太太,老爷方才回来了,让我告知各位。”
“知道了。”宜俢站起,一身双圆襟紫色旗袍,襟前袖口绣着梅花。
“走吧。”
几人分坐在正厅,第五煜城坐在前面。
“文茵、文略三岁生辰,请些亲友,热闹热闹,给家里添添喜气。这两天,我打算在昌南,设几个救济所,接济贫苦之人。这件事,就交给宜俢。还有,就是我这两日,要去德化,处理一些事。家中你们便互相照顾,攸宁,看好瑾瑜,这孩子是越发的顽皮。平日里也没个正形,正好这几天不是请了老师,叫瑾瑜和东霖一起多学点儿东西。”
第五文彦躲在一旁墙后,向外探出头。
“二少爷……”白芷端着茶具。
“嘘~”他用手指比在嘴前。“你就当没看见我,快些过去吧。”
白芷点下头,端茶进去。
交代过这些家事,太太夫人又回了后院,第五煜城坐在沙发上。
“出来吧。”第五煜城早就有所察觉。
第五文彦悄悄的走出来,
“父亲……您是怎么知道的。”
“哼~”他低沉的一笑,“为何躲在暗处?”
“子衿也想出门。”
“这你倒是听得清楚。”
52书库推荐浏览: 半面箜篌 民国 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