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余得许多情_锦绣灰【完结】(178)

阅读记录

  一句玩笑将气氛带得轻松起来,四人坐下来同桌共进午餐。

  姚韵怡见阿绣有些拘谨,便替她挟了一块酸枣糕,笑道:“是不是有些晕船,尝一尝这个,酸酸甜甜的,我晕船时吃它很提神。”

  阿绣连忙道谢,很感谢这位夫人的善意。

  “我没有晕船,我从小是在江南长大的,坐船惯了,多久都不会晕的。”

  “是江南哪里?”

  “笙溪。”阿绣腼腆笑道,“是临近苏州的一个小镇。”

  “你是笙溪人啊?”姚韵怡很惊喜,立马用苏州话讲道:“我媪婆就是笙溪人,我小时候是在笙溪长大的。”

  “真的吗?”

  阿绣眼前一亮,虽然她是生在京城的旗人,可是却是长在水乡的小娘鱼,转眼阔别故乡三四载,没想到今日在这样一艘驶向大西洋彼岸的邮轮上,遇见了半个故乡人。

  “我儿时最喜欢雨天打着伞在风雨廊下跑来跑去了,还有西街福记的蛋黄肉粽子,好些年没吃到了,不知道那家店还在不在。”提起童年往事,姚韵怡很是怀念。

  阿绣笑眯眯道:“在的,我家就在那条巷子里,天天早上能闻见粽子出锅的香气。”

  “可还是一位白白胖胖的老板娘经营?”

  “不是老板娘了,老板娘的儿子接手了福记,不过还是一样白白胖胖的。”

  两位女士相谈甚欢,两位男士无奈一笑,也聊起各自话题。

  “老师这段时间身体可好。”

  王维国淡淡一笑:“还是老样子,阴天下雨时肩膀会旧伤复发。”

  当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惨败收场,激起国内滔天巨浪,群情激奋无处发泄,不少人转而迁怒。彼时身为外交部总长的王维国就曾遭到激进派人士的刺杀,肩上中了一枪,性命无碍,可是就此落下伤患。

  “比起当年李中堂那一枪挨得却是不值了些,起码没有就此换回山东。”王维国虽是笑着,语气却不免惆怅了几分,“即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难保哪一步无可奈何,就留下了千古骂名啊。”

  阿绣闻言不禁想起了曾在霍锦宁书房看到的那本剪报,想起那个风烛残年,顶着滔天谩骂,为国奔走的老人,心中一颤。

  那厢二人不过随口一提,而后又聊起了这次展览会代表团的诸事来,这次参展物品种类繁多,囊括工矿、农业、食品、园艺等多个方面,随行人员也是各行各业,参差不齐。但他们随行的翻译不够,到时候异国他乡,恐怕诸多麻烦。

  王维国问道:“陈局长对此是如何安排的?”

  “陈局长已派人在国内紧急招募了一批翻译人员,不过他们只能随下一批人员一同前来,而且数量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代表团内所有会英文的人都要辛苦一点了。”

  姚韵怡笑道:“看来我也要出一份力了,正好这几日闲在房间里发闷。”

  “我太太巾帼不让须眉,说起待人接物,我也要逊韵怡三分呢。”王维国拍了拍姚韵怡的手打趣道,夫妻二人相视一笑。

  霍锦宁笑着看向阿绣:“不如让阿绣跟在您身边帮帮忙,您也好有个助理秘书。”

  姚韵怡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阿绣的英文如何?”

  阿绣有些紧张,老老实实回答:“学了四年,读写尚可,不太擅长与人交谈......”

  姚韵怡似乎明白过来霍锦宁这样安排的深意了,善意的鼓励着阿绣,语气亲和:“语言要使用起来才算是活的,学了英文本就是为了中西交流,沟通有无,慢慢来,尝试一下。”

  霍锦宁又对阿绣道:“我记得你选修过法语?”

  “只会一点点......”这回阿绣是真的没底气了,如果说英文她还算差强人意,那法文真的只算是半吊子了。

  王维国笑道:“不得了,原来小姑娘还会法文。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你可不要再推辞啊。”

  她没料到霍锦宁会突然对她委以重任,忍不住看向身边的人,只见他眼里笑意淡淡,满满是叫人安定的温和力量,似乎在示意着他相信她可以。

  他轻启唇,没有出声,但是她知道,那是他最常对她说的一句话:

  没有关系。

  这四个字可以抚平她一切的忐忑与不安。

  她缓缓点头,轻声道:“我一定尽力而为。”

  作者有话要说:  万国博览会是世博会的前身,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英国为了展示史无前例的昌盛和强大,于1851年举行了世界史上的第一次博览会。

  文中1928年万国博览会是虚构的,那年没举办,原型是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

  第86章

  午餐过后, 阿绣本来有一肚子话要对霍锦宁说,可是他事务繁忙, 下午要和其他代表负责人商定展览事宜, 她只好自己一个人回到房间。

  午后的时光就极易困倦,阿绣本想上床小憩片刻, 没想到一沾到舒适柔软的枕头上,不知不觉就熟睡了过去。

  从一片支离破碎的梦境中醒来时,阿绣发现天已经黑了, 她全身酸软无力,愣愣的睁着眼睛,望着从窗外洒进的淋淋星光。

  一不小心午睡了整个下午的后果,就是头脑昏昏沉沉,半是糊涂半是清醒。于是阿绣起床, 去洗漱间洗了一个热水澡, 以冲散全身的倦意, 准备去用晚餐。

52书库推荐浏览: 锦绣灰 年代文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