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缘GL+番外_若花辞树【完结】(76)

阅读记录

孟脩祎扫了那些鹌鹑般缩头缩脑的大臣一圈,仍是愤恨不消。
“镇日只盯着朕家事,于天下大事不闻不问,尔等可知为臣本分?”
新仇旧恨一并发泄。
一郡乱民,动静不小,那时京中被锦衣卫折腾得人心惶惶,竟无人将目光放到京外,使得事qíng发展至今。大臣们理亏,不敢多言。
但乱民归乱民,立后归立后,还有大臣壮着胆子道:“陛下家事,与昌乐动乱非一事,不可混为一谈。”
“你们若不将眼睛盯着朕,哪怕分一点到京外,何至于此?”孟脩祎冷笑,“难不成,只要盯着朕立不立后,天下就能太平无事了?”
大臣们低着脑袋,一脸惶恐。
“舍本逐末,蠢人方为,朕养了一朝廷蠢人!”
“若不是陛下生事,非要立后,臣等又何必因忙于固谏而生疏忽。”有大臣突然cha嘴,如鹤立jī群,端的是醒目。
孟脩祎望向出声的人,是国子监祭酒,她冷笑:“道有李树,摘而食之,苦,怪李树?”本就是自己没事找事,不自省,反怪那因?
国子监祭酒被她这一讽刺,脸涨得通红。
“卿这等才能,怎能屈居祭酒?该归家修养才是。”孟脩祎道。
国子监祭酒脸色顿变,万没想到皇帝一言不合就要免他官。
孟脩祎见他脸色又红又白的变了几遭,就是不言不语,故作惊讶道:“怎么,卿贪恋名禄,不肯走?”
国子监祭酒气得吐血,终究跪下请罪。
孟脩祎正在气头上,怎肯收回成命?罢了他官,让他回家。
待前祭酒走进家门,一道诏书追来,先斥责了他一通,而后再道“永不起用”,彻底断了他仕途。
如此,谁还不知皇帝心意,不止为乱民,也为他们之前众口一词地阻挠她立后。
皇帝执意至此,谁都要掂量掂量,毕竟,陛下qiáng势,并非能任人拿捏。
糟心的事一连串,孟脩祎都不知该先恨哪一个。接下来,她便面临着与暮笙的分离之苦。
镇抚使一职,能得名望,又可得功,正是暮笙需要的。
先前,她在临安施行仁政,已名扬天下,又有“晒盐法”首创之功,使万千庶民因此得利,此番再来一次,民间的声望,便能如日中天。
孟脩祎的眼中满是不舍,用说“不许走”的语气,深明大义道:“你去,不必挂心我。”
暮笙一脸无奈,摸摸她的耳朵,道:“哪儿能不挂心陛下?一天不见都浑身难受,这一去,必有月余,我定是寝食不宁。”
她依依不舍的话语让孟脩祎通体舒畅,唇角扬了扬,又压下:“你说的,不许骗我,要让我知道你哪一日没想我,就罚你将子珮二字抄上百遍。”
暮笙忍俊不禁,执起她的手,捏了捏中指,含qíng脉脉地望着她:“都依你。”
孟脩祎难得红了脸,轻咳一声,道:“不要耽搁了,早去早回。”
公事为重,顺完毛,暮笙便率众出发了。
此番为镇抚使,代天而来,孟脩祎为便与她行事,赐她持节,可斩两千石以下官员,但遇不法,随机应变。
一入昌乐郡界,四野荒芜,道遇百姓,衣着破旧,面色饥huáng。暮笙带着金吾卫,越往里走,神色越沉重。
“上卿大人,再往前走,许遇见难民,容卑下往前方驻军处借兵,并探查实qíng。”金吾卫校尉请示道。
为抚灾民,他们一行,带着酒食牛羊,若遇乱民,必遭抢掠,暮笙颔首:“准许。”
校尉分两路而走,一路借兵,一路探查。
如此条理分明地走了十日,方到昌乐郡治所在的昌乐城。
郡守入罪,昌乐郡驻军将领昌乐将军率众相迎。
正逢第二日要杀顾铭之。
待暮笙梳洗过,昌乐将军向她禀报此事。暮笙一听,便问:“刑场设于何处?”
“在集市口。”处决犯人一般都设在集市口,那里人多,可起震慑之用,让百姓引以为戒,莫要触犯律法。
但这回却是特殊。
处决顾铭之是要安抚民心,流民都在城外,城中哪儿能看得到?
暮笙想了想,道:“推迟三日,使人四处去说,朝廷知顾铭之所犯大罪,今要以其头颅谢苍生。将刑场设在城外,请流民尽可来观,届时必不围剿。”
昌乐将军一惊,迟疑道:“大人,此举太过冒险。”流民来了不剿,岂不是有失职责。
“听我的就是。”暮笙道。
昌乐将军仍有犹豫。
暮笙瞥他一眼:“公与顾氏罪人居一城,他之所为,公不知焉?知而不报,视如同犯,公今乃罪人,望戴罪立功,勿再犹豫!”
说到底,只因朝廷忙着平乱,没来得及处置他,一旦祸乱平复,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事到如今他还担心惹祸上身只求平稳,难道不知祸事早与他如影随形,揭都揭不下了。
昌乐将军颓然,随即想到上卿大人素得圣上信赖,所言定有依据,兴许,这就是他的机会!念及此,将军容色一正,拱手一拜:“听凭大人差遣!”

☆、第八十六章

为使各处流民都知晓,暮笙还编了句朗朗上口的曲:“铭之无道义,苛政生民怨。天子知民苦,杀之顺民心。吾乃天子使,代天抚民来。弃械皆不究,唯诛贼之首。”
就这么一句虽不押韵,却一听便能记住的打油诗,暮笙一面人自己去唱,一面教与走街串巷的货郎,让他们也四处去传。
值此特殊之际,不过一日,前郡守顾铭之要斩杀于众前的消息就传得到处都是。
暮笙笑眯眯的,就该这样,这般能体现陛下爱民之心的好事怎能不声不响地就做了,必得宣扬得人尽皆知才是嘛。
心满意足之下,她令人将写明了三日后要在城外十里亭处斩顾铭之的告示贴出去。
动乱年代,死在苛政下的百姓不计其数。流民只所以落糙,皆因过不下去了,有多少人的父母妻儿是累死的、饿死的,这,都是因顾铭之这贼人!
如今他要被当众处斩以消民愤,那些深受其苦的流民岂能忍得住不来围观。又听闻上卿大人明言,为表朝廷抚民决心,当日只要百姓不动手,官府绝不围剿。如此一来,流民更是蠢蠢yù动。
待到三日后,在新设的刑场上,暮笙领诸人至,顾铭之坐囚车中,形容萎顿仓惶。
这还是暮笙第一次见到这给朝廷带来了□□烦的罪臣。她瞥了他一眼,相比风仪良好的顾行之,这半点风骨也无的顾铭之根本不像大族出身。
将他押到刑场中间,顾铭之惶恐怖惧地瘫软在那里。四周围满了来看这jian贼人头落地的百姓,表面看来分不出谁是良民,谁已为寇。但仔细一看便能看出其中有许多成群结队,一面愤恨地盯着顾铭之,仿佛yù啖其血ròu,一面又不时机警地四下张望的人。
暮笙看了也做不知,只下令兵卒各就其位,打起jīng神来。周边密处也有士兵埋伏,她的确不会在今日拿人,但也不会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时辰很快就到,手起刀落。鲜红的血在阳光下溅了三尺。顾铭之的身躯重重倒落,头颅滚出去数丈。
原本人声鼎沸的刑场突然静下来,鸦雀无声,片刻,众人欢呼,亦有七尺男儿嚎啕大哭、泣不成声。
暮笙环视众人面上的神色,她站起身,走到前面,抬手示意一旁。边上的兵卒看到她的示意,重重的敲了三下锣。锣声铿锵,震耳yù聋,现场顿时又静了下来。百姓们一致望向暮笙。
暮笙丝毫不慌,她挥手,后面便有许多士卒退了几大车米粮上来,还有一车散着ròu香的牛ròu羊ròu。
这些流民虽落糙为寇,但并没有避免忍冻受饥。昌乐四周有驻军,且反的只有他们与四周几个郡县的部分人,人数不多,暂又没蔓延开,成不了气候,朝廷反应迅速,已有准备,攻城是不行的,只有劫掠弱者,可都是弱者了,家中哪有余粮?
哪怕做了qiáng人,他们仍是食不果腹。
现下一下子有了这么多吃食,那gān瘪的胃一下子唱起空城计来。百姓们都眼巴巴地看着,有不少人已目露凶光,预备要抢了。
暮笙高声道:“此乃朝廷救济尔等之米粮,良民可得,qiáng人不可。”
此言一出,寻常百姓面露欣喜,而那些流民则更yīn郁。
暮笙又道:“陛下仁慈,念尔等为人所惑,无知初犯,可既往不咎,放下利器,指认贼首,便可重入良籍。”她顿了顿,高声道:“也可得米粮!”
对一个饿了多日的人来说,有什么比吃饱更具诱惑?
暮笙财大气粗,一下子拿出这许多粮食堆着,一副跟着我有ròu吃的样子。那些原本yīn郁的流民,渐渐动摇,但又有迟疑。
暮笙一笑,很大度:“眼下人多,不好分配,三日后就在此处分粮,首告贼首者可获双倍。”
说罢,她便带着一众官吏与数车米粮酒ròu走了。身后那一众手持兵刃相互的铁甲重林震慑得百姓光流口水而不敢擅动。
很快,人都散了。暮笙走出五里,止步,召来校尉,问道:“跟上了么?”
校尉拱手:“都跟上了,派去的是军中最受重用的几名斥候。”
暮笙轻笑:“那便好,总不能让他们只看个杀头就一无所得地回去。”
她是说过不会在今日剿匪,但并不是就放着他们不管了。朝廷之所以还没围剿,是因此处地势复杂,四周皆是山林幽谷,暂还寻不到他们的匪xué。这下,不就有了么?
三日后他们来,她便遵从诺言让他们重入良籍,今后只要他们安心耕作不再违法作恶,便既往不咎。但若不来,朝廷不会任由这些流民做了山匪贼寇,必将派大军围剿。
至于那些回去的流民会如何,光她今天这一句“首告贼首可获二倍米粮”便能让他们好好内讧一番了。
她是镇抚使,的确是代天抚民而来,但那抚字之前是镇,先镇压,后安抚,这些人才能老实了。
当夜斥候便探得匪xué具体所在。
昌乐将军大喜,就要发兵去剿。
暮笙阻止他:“再等三日。”
昌乐将军皱眉:“上卿大人,一群愚民而已,胆小怕死,他们怎敢当真前来。”
暮笙摇了摇头:“他们饿,他们想活着,这就是我的依仗。”
昌乐将军仍不赞同,他是不会赞同的,如上卿所言,他还是戴罪之身,若今夜他带人剿匪,便是戴罪立功,定能摒弃前嫌,受到嘉奖,但等三日后,那些流民自己来降,荣耀便属于上卿大人。哪怕这出计谋本来就是上卿想出来的,昌乐将军还是觉得让他沾光是理所当然的。
上卿已深具荣光,便将这功劳让给岌岌可危的他又怎么了!
今日他也在刑场,亲眼目睹那些百姓对食物的渴望,他毫不怀疑三日后会有大批流民弃械归降,哪怕他们不相信朝廷会真的赦免他们,也必会来降,只为想吃饱,想活下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若花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