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爷从前向来自诩不糊涂,而此刻却陡然觉得自己的不糊涂是不够的。
这么一想,看秦风的表qíng平白又多了几分隐晦的不明。
如果我可以和他自幼一起长大就好了,世子爷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更多的时光可以共处,他的算无遗策我就会懂,他的计划jīng巧我就能勘破,他不必聪敏的这么孤独。
秦风反应迅速,告知陈安,要留两个得力的人手在江陵,办事妥当点将江南这群贪污腐化的败类斩糙除根,来个先斩后奏。
但这其中务必要封锁江南消息,省的消息传回京城,各大世家有了防备,这事儿就不好动手了。
朝廷这一季的江南税银恐怕已经被偷偷运走了多数,无论如何,追回多少是多少,毕竟前线急着用钱。
另一方面,立刻以肃亲王世子之名,收整江陵驻军,以清缴匪盗之名一路北上,不可走漏军qíng,否则一律军法处置。
待到秦风事无巨细条理清楚地jiāo代了这一众杂事,一回头,就看到了李明远那莫名复杂的表qíng。
像是看懂了他眼中无声传递的期许,秦风笑了一笑。
朝阳染红的半边天色映在他水光潋滟的桃花眼中,天地万物都在他一笑中失却了原本的颜色――那是只有秦风才拥有的、遗世独立的倾城倾国。
李明远呆了一呆,好像又回到了几个月前那满目素缟辗转幽深的回廊,他擦肩而过的一笑,给凄哀无尽的肃穆都添上了灼灼桃花一般的颜色,huáng泉彼岸亦是万丈红尘轻软。
其实他记得还是很清楚。
可是没等世子爷多想任何东西,陈安匆匆而来,在秦风耳边说了两句什么。
秦风闻言,那笑意终究消散了几分,顿了一顿,提步转身就走。
李明远不明所以,一丁点儿也不敢慢待,立刻跟上。
秦风走的飞快,一边儿走一边儿说:“萧禹飞鸽传书,京中有异动,这群败类jiāo给他们收拾吧,我们得即刻回京!”
――――――――――――――――――――――――――――――――――――――
宋国公萧禹纨绔败家地别有风流,戏会听,曲儿会谱,古玩字画儿样样都能沾一手儿,京中子弟那斗jī走马一掷千金的玩意儿,他从来不落人后,因此在他纷杂的爱好中,除了被唱戏这样显眼儿而大张旗鼓的兴趣占去一头,其余的都像不咸不淡的消遣,因此,他这爱好今天终于发挥了用场。
萧禹好养飞禽,听声儿的、看模样的、相斗的、学舌的,只有旁人不认得,没有萧禹不招惹的,甚至于前年万寿节,宋国公世子进贡了一对儿仙鹤并一双盆景给当今万岁,寓意松鹤延年――这对儿仙鹤至今还好好儿地活在珍shòu苑内,占地为王的看谁啄谁,嚣张得快活似神仙。
而除了这些金贵的飞禽以外,萧禹还养了不少鸽子。
养鸽子通常只有两个目的,要么养来送信,要么养来吃。
萧禹到底是国公世子出身,不至于亲自过问庖厨之事,他的鸽子专门儿勾连着大江南北的影卫回报,大事小qíng都会通过这一层网,若是遇到人力无法企及的,鸽子的作用要比车马快上不少。
幸好萧禹玩意儿玩的杂,手握这样一件堪称神兵利器的把柄,居然从来没有让人察觉过,而这时,就派上了用场。
京中氛围奇诡――可是按照原本的发展,京中的氛围若是轻松才是真奇诡,但到底不同于往日。
这次的事态来的要比萧禹想象中复杂得多――这还是肃亲王家那继续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二世子发现的,某天二世子照旧出门儿“鬼混”,却发现自己被盯上了。
李明遥不动声色,招蜂引蝶呼朋引伴地玩儿了一把金蝉脱壳,转身就钻进了宋国公府。
两人一对策这才警觉确实出了问题――早该传去江陵的消息,至今也没传出去,然而那本不该此时传回来的消息,居然意外早到了不止一时半刻。
这样的qíng形没别的可说,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影卫的qíng报网被京城的一些势力断了。
此时去追究那些细枝末节才是中了圈套,若无其事之下,还要把救兵搬回来才是大事。
养鸽千日用鸽一时,等到萧禹把信鸽放出去,李明遥终于意识到了这鸽子的重要xing,痛改前非,跑到萧禹面前发誓,决定再也不惦记着拐带那又肥又圆的胖鸽子回去炖汤――差点儿把萧禹的鼻子气歪。
消息传出去后,其他的事qíng都可以商量,李明遥不动声色,一切照旧,再也没主动甩开过那背后的尾巴。
这“尾巴”跟了几日,不屈不挠,最后居然茁壮成长,变成了一根更加粗壮的“尾巴”,终于在萧禹放掉那最后一只传递消息的信鸽后,这根粗壮的“尾巴”再也耐不住寂寞,居然伸腿去绊了二世子的脚――他们擅自拦了李明遥的去路,要与二世子共商大事。
那天二世子直到夜幕笼罩京城才回到了府上,回府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往chuáng上一躺,脖子一蹬腿儿,装出了谁看都不像是真的得病。
王府小厮们倒是分外配合,一个个儿在二世子的yín威之下被迫哭的沸反盈天,若不是知道肃亲王府三条光棍都没娶妻,外人还以为这府里少说新添了二百来个寡妇。
满京城都当李明遥又闹了什么奇葩的笑料,唯独萧禹从这震天的哭声中,听出了山河动容、风云变色的前兆,毫不迟疑地转身扎进了皇宫。
李明遥装病的第三日,今冬的阳气回起,终藏之气,至此而极。
这一日,是为冬至。
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哪怕是穷人家的普通百姓,这一日也要更换新衣,筹备饮食,祭祀先祖。
宫中对此日更是重视的,每年到这一日,天顺皇帝都要亲自主持祭祀大典,冬至郊天,今年,朝中不太平――外有征战,内有帮凶,因此更加不能例外。
祈福之事早就在百忙之中,被紧锣密鼓地提上了李煦的日程。
☆、第8章 .18
晋朝多年不曾遇到过今冬这般窘迫的处境,qiáng敌环饲,内忧外患,虽然一时半刻不至于到“困境”的地步,却离之前的海晏河清国泰民安差了十万八千里。
其实细细数来,也不过几个月的时候。
前些年,皇长子还小指望不上。
天顺皇帝还在跟肃亲王斗气,唯一的亲弟弟不想指望。
先帝其他几个有资格封王的儿子,被杀的被杀,圈禁的圈禁。
李煦砍脑袋的时候砍得那叫一个gān净利落,脑袋跟割韭菜似得掉了一茬又一茬,等到割无可割,猛然回首才发现,偌大一个晋朝再也摘不出一个合适的王爷替李煦去拜祭祖宗。因此那些年,冬至郊天李煦都不得不亲力亲为,直到这两年有心历练皇长子,李煦才成功躲了懒,每年除了正月初一那日的天坛大祭,其他祭祀一律由皇长子代祭。
然而今年,这眼瞅着冬至将临,能统领祭祀的,除了李煦,却又没了人选。
皇帝跟王爷倒是不闹别扭了,可是边境láng烟又起,肃亲王至今还在边关不得回,自然顾不上祭祖大典之类的排场。
皇长子受吕妃之祸圈禁,根本没有意思要放出来。
满朝上下分明不太平,皇帝的心qíng早就比天气和朝局还难以捉摸。
冬至之前,礼部尚书捏着早就拟好的祭祀仪程,筹谋了好几套君前奏对的说辞,硬着头皮把请旨的折子往上送,送完了就坐在礼部大堂里犯嘀咕,生怕自己撞了皇上龙颜大怒的pào口,平白替旁人挨这番申斥。
然而礼部尚书的纠结完全是多余,折子递上去还不到一天,就收到了李煦差人送回来的朱批,表示今年冬至的祭祀大典由他亲祭,仪程照旧,可因为朝廷正在战时,用度要减。
礼部尚书收到这一句废话没有的朱批,大大松了一口气,没挨申斥已是万幸,别说减些用度,只要不减脑袋和官职,皇上想怎么来都行。
礼部尚书按照朱批,重拟了一份折子,准备将用度仪程好好算计算计再重新呈给天顺皇帝,算着算着,忧国忧君的忠心有点儿爆发,不自觉地悲从中来――虽说从李家子孙的成就上来说,天顺皇帝绝对算不上千古一帝,但至少不糊涂,对百官赏罚分明,做皇帝也不算苛刻,兢兢业业的同时也很愿意与民同乐,按说是个功大于过的守成之君,可不知怎么,偏偏天降横祸,太平盛世转眼不在,láng烟四起兵荒马乱的年成顷刻降临。
礼部尚书这么一想,读书读傻了的书生骨子与生俱来的的那点儿悲观qíng绪倾巢而出,辛酸地几乎要替李煦落泪,涕泪jiāo加地感慨吾皇走的这是什么惨不忍闻的背字儿。
京中风云变得太快,从旭日东升万邦来归的□□上国,到如今江河日下连蛮子都敢叫板的紧衣缩食之像,也不过就这一年之中的光景。
然而不管礼部尚书心中如何凄凉,也丝毫影响不了李煦的任何决定。
做皇帝的也不都是什么才智过人的顶尖人物,投胎投的好,就造就了成功的第一步。
投胎投的有水平之人毕竟是少数,少数里面选少数,选出千古一帝的可能xing好比从jī蛋里挑骨头。
因此晋朝几代皇帝,做成什么样儿的都有。
吃喝玩乐尽qíng败家的有,沉迷美色不能自拔的有,修仙问道两世清风的有,抠抠搜搜柴米市井的也有,可谓当皇帝当出了人间百态。
然而这些皇帝无论有什么怪癖,论当皇帝的素质,到底还是大事儿上见真章,那听见大军压境就吓得吃尿裤子的主儿,群臣见了大概都想把他从御座上踹下去――这也太骚气了。
只不过偌大一个晋朝,琐事常有而大事不常有。
满朝文武恐怕谁也没想到,李煦居然是个心大到喜怒不形于色的从容派,后宫朝堂眼见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也从未让他停下原本的步伐。
冬至郊天的日子临近,地点照旧在天坛。
前朝为了祭祀大典,特意在京城南郊建了天坛,从天坛建成起,所有的祭祀活动都被挪到了那里。
前朝的皇帝们日常生活里虽然穷奢极侈了一点儿,脑子平庸又不学无术了一点,但后世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建房子造楼倒是一把好手,审美也比那帮辣眼睛的蛮子好了不知一星半点。
如今的皇宫就是前朝太宗的手笔,至今稍加修葺就依然富丽堂皇。而这天坛虽然是他后辈子孙所建,恢弘大气倒是与皇宫一脉相承――天坛中央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东北为牺牲所,西南为斋宫。前朝的祭祀一概在此处举行,晋朝之后,太、祖定都京城,接手皇宫的同时,连这祭祀用的天坛也一并接收了过来,同样作为祭祀大礼举行之所。
无论是李煦亲祭,还是由皇长子代祭,每年冬至的祭祀都一如既往的隆重。
按照规矩,冬至前一天,李煦起驾移往斋宫,沐浴斋戒。次日才在圜丘举行祭天大礼。
冬至这日,李煦身穿祭服,率领着浩浩dàngdàng的文武百官直奔祈年殿前。
祈年殿外升火悬灯,乐奏钟鼓,迎神曲之声在京城南郊的北风里被chuī散的像飘忽隐约的九天晚钟,隐隐像是什么预兆的序曲。
52书库推荐浏览: 漠月晚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