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托你的福,我可以提早下班。”
“我吓了一跳,完全没想到你会在那种地方上班。”
“我并不是想瞒着你,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说。”
渡部从实之说话的语气中察觉他不想继续谈这个话题,就转而聊到自己对未来出路的烦恼。
“……今天补习后,老师说,还是去读神户的商业学校比较稳当。所以我去寺里找你,想听听你的意见。”
实之的家是位在十五公里外的N町。他读中学后,开始寄宿在远亲当住持的一家净土真宗的寺庙。渡部则是S市商人家的儿子。
实之惊讶地问:
“你不是想读一高吗?之前还在烦恼要不要将志愿降低到三高,怎么突然要去读商业专科学校?”
“我的数学不行,成绩一直不理想,而且我的脑袋好像越来越不灵光了。”
“还有一年嘛。而且,这种乡下地方的老师教不好。”
渡部在普通小学、高等小学都是出类拔萃的优等生,进入中学后,成绩却只能维持在中间。他认为自己变笨了,但实之的功课比他更差。
在当时的学校制度中,只有普通小学的四年是义务教育,之后是最长可以读四年的高等小学、五年制的中学。通常女生只读普通小学,男生最多只读到高等小学后就开始工作。旧制的中学相当于现在的高中,国家规定每个府县只能有一所,因此,就读的人数相当有限。
学生在中学毕业后,通常都会继续升学,有多种升学管道。首先是相当于目前国立大学的高等学校,还有陆士(陆军士官学校)、海兵(海军士兵学校)、高等商业学校和高等师范等国立学校,接下来才是商业、工业和农业等专科学校。
高等学校中,一高,也就是第一高等学校在东京,二高在仙台,三高在京都。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是一道窄门,但三年毕业后,可以直升帝国大学。也就是说,当时的大学相当于目前的研究所,所谓入学考试指的是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
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科目有英语、数学、国文、日本史、物理化学、博物学(生物)。和目前的高中复试一样,采取问答题的方式,三月中学期毕业后,七月参加考试。外地学生报考一高到三高时,会在中学毕业后进入东京或京都的补习班,专心用功应考。而且,重考一、两年的人比比皆是。
当时的贫富差距如下。根据明治三十三年东京的调查报告,帝国议会议员的年收入是两千圆,相当于目前的一千万。打零工的劳工平均日薪为三十七钱,一年工作三百六十五天,也只有一百三十五圆五钱而已。(一钱为一圆的百分之一,以目前的价值来换算,一钱等于五十圆。)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学历对贫富差距,产生重要的影响。
听着渡部没完没了的诉说,实之突然感到饥饿难耐。那杯冰水似乎勾起了他的食欲。从这里走回寄宿的寺庙要二十多分钟,而且似乎快要下雨了。
“你再好好考虑一下,其实也可以在京都或仙台读高等学校,反正到最后都可以去读帝大。如果你去读商业学校,就没办法拿到学士学位了。”
“对啊,但帝大毕业时,已经二十四、五岁。高等学校和大学的学费很贵,需要靠家里寄钱,况且,能不能回本……”
“这也是老师说的吗?”
“是我老爸啦。谁叫我们家是开染坊的,满脑子都是生意经。”
渡部是染坊店的次子,实之经常去他家开的店玩。店面很大,整个染坊有一股浓烈的染料味。水沟里的水也都是深蓝色的,高高的晒衣台上晾满刚染好的布,几乎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
“有什么关系?即使进不了高等学校,你还可以继承祖业啊。”
“不行,有我哥在。而且,我老爸说想让我去外面工作,领月薪,尽可能少花点钱,以后找一份好工作。他就一直说,趁我脑筋还灵光的时候,中学毕业后,去专科学校读一读就好。”
渡部用汤匙咚咚地敲着玻璃容器,叹了一口气。
“总之,我也想面对现实。以我目前的情况,根本考不进一高或是三高,所以,商业学校也不错啦。”
“如果明年考不进,后年还可以再考。况且,如果你只念专科学校,入学考试轻而易举,根本不需要用功读书,你不觉得很可惜吗?”
“不,第一次考不进,以后也未必考得进,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你哥那么厉害。”
实之默然不语地看着脸颊通红的渡部。
比实之年长五岁的义之目前在东京就读帝大。哥哥从早到晚都在用功读书,中学的五年期间,他自始至终维持全学年第一名的成绩,也一次就考上了一高。实之很清楚自己和哥哥的实力有天壤之别。
“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应试,或许对我可以发挥点激励作用。”
听到渡部这么说,实之没有立刻回答,双手摇着吃完冰的容器。
“我已经说过很多次,我家的经济状况不允许。”
“……对喔。”
实之家没有父亲,靠母亲和外祖母种田维生,好不容易才资助天资聪颖的长子就读帝大,根本不可能供原本成绩就不理想的次子继续升学。母亲已经勉强让他读到中学,家里根本不可能有钱继续供他读书。所以,他打工赚的钱也有一半必须交给家里。
52书库推荐浏览: 早濑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