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阿近颔首。
「不过阿月,我们在这里听到的故事不会外传,这是规矩。妳告诉我故事,我仔细聆听,就这么一次,外人不会知道。」
阿近原本就是以伊兵卫代理人的身分,担任聆听者的角色,所以事后她会告诉伊兵卫,今天听到的是怎样的故事。但仅此一次,有时视故事的内容,阿近曾将故事藏在心中,伊兵卫也不会责怪她。
「『听过就忘,说完就忘』,是这里的规矩。即使我仔细听完妳的故事,也无法像名主大人预想的那样……」
――绝不能再度重演。
「恐怕很难让世人引以为戒。因为我无法到处跟人说「这是很重要的教训,要引以为戒』。难道是灯庵先生不清楚名主大人的用意,而介绍妳到我们这里来吗?」
「咦……是这样吗?」
阿月一脸不知所措,显得楚楚可怜。
「还是,灯庵先生想让我引以为戒?」
让阿近引以为戒的故事。很有可能。那个老人讲起话毫不客气,尤其爱对阿近说教。
「灯庵先生总是沉着一张脸,且身材矮短,肤色黝黑,一点都不亲切。妳不觉得他看起来好似一只大蛤蟆?我们店里的人都叫他『蛤蟆仙人』。」
阿近用辞很不客气,神情和口吻却像刻意在说人坏话,十分逗趣。阿月忍不住「嘿嘿」笑了两声,急忙双手摀住嘴。
阿近也笑了。「如果觉得好笑,不必顾忌,大声笑出来。如果觉得害怕,难过,没办法继续请跟我说一声。或许妳会觉得我唠叨,但我还是要再强调一次,妳是我们的客人。」
「是,谢谢您。」
阿月再度行一礼。
「开始说故事后会觉得口渴,渐渐感到肚子饿,所以先喝杯热茶,吃些茶点吧。」
就算试着这么提醒,阿月应该还是会客气。于是阿近先拿起一个茶包子,掰成两半。包子仍透着热气,红豆馅的香气扑鼻而来。
她将单边的包子又再分成两半,送入口中,慢慢细嚼,同时展开思索――
即使当中有什么误会,我还是得听她说故事。如果是成人,最好的做法是让对方从喜欢的地方说起,但对阿月不能采这种方式。我主动问她问题,开启她的话匣子吧。
「阿月,妳今年几岁?」
「十三。」
「妳出生地是哪里?」
「鹤见川北边的小森村。」
阿近停止咀嚼。
「哎呀,那不就在中原街道附近吗?」
「是的。」
「我老家在川崎驿站经营一家名为『丸千』的旅馆,不过一开始似乎是曾祖父在中原街道的茅崎村一带开设旅馆。」
连结武藏国和相模国的中原街道历史悠久。在现今的东海道整顿完善之前,中原街道是衔接虎门到平冢的重要道路。「中原街道」这个名称,是源自于权现大人(德川家康)充当行馆的平冢中原府邸。
「我们真有缘。」
阿近将茶包子搁下,单手从托盘拿起一张怀纸,另一手执起阿月的右手,让她掌心潮上。接着,将怀纸铺在她的掌心,放上一颗茶包子。
「来,请吃吧。阿月,妳家是做什么营生?」
阿月静静注视着茶包子,开口回答:
「我爹是一主公名下水田的佃农。」
中原街道周边,自古都是肥沃的土地。虽然是平原,但有许多山谷包夹之处,并非全是辽阔的土地。不过,这里的气候和鹤见川的水流都很平稳,稻米产量丰富。山林中的枹栎和山毛榉生长茂密,人们会砍伐制成木柴或木炭。
如此丰饶的土地,又有重要的中原街道通过,那一带有不少天领(注一:江户幕府直辖领地。)和旗本领(注2:旗本的领地。)交错其中。自战国时代起,当地便存在各种村落,分割农民的耕地,就算一个村里同时有多处旗本领,也不足为奇。
刚才阿月说「一主公」,应该是因小森村也是这样的情况,多名旗本以领主的身分治领当地。
「你们村子有几位主公?」
「三位。」
分别是一主公、二主公、三主公。当然,这是村民平日私下的称呼,并非正式名称,不过,眼下正适合用来问话。
阿近老家所在的川崎驿站周边也有类似的村庄,所以她很清楚,像这种村庄都会有村长,及负责管理村庄的名主,而名主的职务,就是各个领主的代理人。一年之中,名主要多次前往拜见待在江户的领主们,详细报告各项琐事,例如耕种收获、村庄的情况等等。这与江户市街的差配人,代替地主到各地租屋处及长屋收取租金,并担任租屋者的保证人,负责打理一切的结构颇为雷同。
「小森村的名主现下在江户吧。」
「是的。」
「那么,是名主大人带妳过来吗?」
「是的,昨天刚到。」
名主命她前来专门搜集奇闻怪事的三岛屋,道出村里发生的事。但应该不会只为说故事,挑选这个十三岁的女孩,专程带她到江户吧?
「阿月,妳今后准备在江户当伙计吗?」
阿月摇头。
「等名主大人办完事,我会和他一起回村庄。」
咦,真的只是为了说故事专程带她前来?
「阿月,妳家中有爹娘,还有……」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宫部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