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风景_[日]鲇川哲也【完结】(79)

阅读记录

  这位主任警部依然继续单身生活,众所周知他没有结婚的念头,最近也没有人来跟他提婚事;可是眼看着就要超过四十岁,有时候他也会忽然担心将来。特别是半夜醒过来时,就会挂念起这件事。说是烦恼也太夸张了,不过究竟他是因为担心而醒过来,还是因为醒过来才担心的呢?连他本身都没办法加以清楚的区别。只知道人类活到了四十岁这个分界上,人生观就会为之骤变。

  这种年纪的鬼贯警部,脑袋瓜中浮起了因为生了成绩差的儿子,而很辛苦的朋友和熟人。过了大概三十分钟,他就发现自己不需要被儿子辜负,也不用被老婆束缚,这样最幸福了,于是就再次入眠。

  通勤帮佣的老婆婆准备完晚餐和早餐后就回去了,所以熬煮可可亚,也非得自己来不可了。现在他手头上的是尼尔森牌的,以前他很喜欢英国的产品,可是有次割开锡纸封口,发现下面冒出蛆虫来,从此以后他就喝加拿大出产的可可亚了。因为他的味觉神经很迟钝,所以称不上是评论品牌的专家,就算这样他还是觉得有蛆爬进去的英国产品比较合胃口。

  中间他喝完了一杯,虽然用掉了许多时间,却已经将丹那刑警的报告重复阅了三次。在仙台的丹那与岛村的调查非常细心,他们周密得连鬼贯也觉得,就算自己去调查也做不到。不管是旅馆女服务员的证词,或是作为例行会议会场的公会堂办公人员的证词,以及出席那场会议的整形外科医生们的证词等等,每个都显示百济木的不在场证明是牢不可破。如此完美的调查结果,不得不让人否定他的嫌疑。

  然而,就算如此,还是觉得有些地方怪怪的,鬼贯警部无法顺从的接受。这就像剌进皮肤的小刺,去摸它反而会剌痛。尽管张大眼睛去找了,还是找不到,因此让他非常在意。

  他又泡了杯可可亚,犹豫着要不要加入威士忌,最后觉得加入一些酒精成分,会让血液循环比较好吧,于是就只倒入一公克左右。然后他仔细用舌头享受温热的液体,一边反复读了四次,才终于发现一处矛盾。桑原在那班130次列车上写在电报纸的文字,是使用铅笔书写的,可是照理说他的笔记工具应该只有原子笔与红色铅笔才对,不应该会有黑色铅笔。他不可能用身上没有的铅笔书写文字才对吧?

  不过,也不能因为这样想就说这件事绝对矛盾。一开始桑原虽然没有铅笔,可是在写电报纸的时候向车掌借不就好了?如此一来电报纸使用铅笔书写也就理所当然,而且尸体没有铅笔也不需要怀疑了;或者,他在搭乘列车时还带在身上,可是下车后被约到现场去的路上弄丢了,这个假设也能成立;又或者,可以想象是犯人因为某种理由,拿走了尸体衣服口袋中的铅笔。

  鬼贯警部想要整理思绪,慢慢地啜饮可可亚。而且他也注意到自己这个反驳理由之上,是可以再加上其他反驳理由的。桑原带着原子笔,如果没有铅笔的话,应该就会用那枝原子笔来书写才对吧?又或者假设桑原因为车里的暖气开太强所以脱掉大衣,然后放在座位上;接着拿到电信纸后,才发现想要写字时,笔放在大衣的口袋里,觉得回去拿很麻烦,就向车掌借铅笔了。这样假设的话,他使用铅笔填写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了。无论如何,鬼贯觉得必须去见高本车掌,向他打听桑原是不是穿着风衣,以及是否向他借铅笔。不过不管是哪一种结果,如果都是否定答案的话要怎么办呢?

  桑原既然没有带铅笔,也没有向车掌借用。如果是这样,因为不可能使用没带的铅笔填写,那他在车掌面前表现出填写的样子,也就只不过是摆样子而已。即使如此,那位车掌手里还是收到了桑原填写完的电报纸。

  这样想来,结论就只有一个。桑原事先就用别的电报纸写好了寄往自己家的电报文,然后带着去搭列车。接着去车掌室,说他想要打电报拿了电报纸,再将那张电报纸偷换成他事前准备好的电报纸交给车掌。

  鬼贯警部的思考,到这里骤然被打断了。檐廊兼日光室的玻璃窗刚发出激烈的声响,整栋建筑物就开始剧烈左右摇晃了。这时传来了隔壁家庭主妇的尖叫声,接着是防雨窗赶忙打开的声音;不知那里的狗开始吠叫,宛如引发连锁反应似的,其他狗也开始吠叫。鬼贯也终于站起身,一副好像随时可以冲出去的姿势。

  轰然震动持续了一分多钟后,地震迅速停止,只剩下胆怯的狗还一直吠,没有想停止的感觉。鬼贯回到椅子上,感觉到喉咙很干,就伸手去拿可可亚。一会儿后,就传来左邻右舍很客气的将防雨窗关上的声音,因为这时已经十点多了。鬼贯将杯子放在桌上,接着伸手去调煤油炉的火焰长度,然后就将双手插人袖口中,再次埋头进行推理。

  桑原为什么要偷换电报纸呢?他明明身上就带着原子笔,不用那枝笔来写是有什么理由呢?老早就准备好用铅笔写的电报纸,应该有什么理由吧。

  对于这些问题,鬼贯虽然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探讨,可是最后还是没有答案。足以让桑原的行为正当化的说明,怎么样也百寻不着。而且他如果交给高本车掌那张偷换过的电报纸,对此就只有一个解释;那个自称是桑原,在130次列车上打电报的男人,就只能认为他其实是其他人乔装成桑原了。

  那么,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对于这个提问的解答鬼贯马上就想出来了。假设用Q这个符号来称呼这个男人的名字,Q之所以交给车掌用桑原笔迹书写的电报纸,应该是预测到日后落人调查当局手上时会进行笔迹鉴定,所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强调搭乘130次列车的男人就是桑原吧。那么,让别人以为桑原搭乘130次列车,藉此获得利益的人是谁呢?思考这个问题以前,他再次针对百济木医生的不在场证明,进行研究探讨。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鲇川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