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手机在XX_[日]上甲宣之【完结】(8)

阅读记录

  环岛的前面只有一条车道,五米来宽,没有岔路。

  完全褪色的沥青路一直向北延伸。

  我和爱子决定先走那条路看看。

  道路的左边是小吃街,右边是礼品店。可是,或许已是关门的时间,所有的店铺全都把卷帘门拉到了底。

  “……怎么全都没开门啊?!刚五点多啊。”

  爱子大声说着,一脸疑惑地耸了耸肩。

  她无精打采地背着桔黄色帆布背包,肩上挎着收在专用包里、泛着银光的滑板车。

  虽然这种滑板车已经完全沦为了小孩子的玩具,但由于携带方便,所以虽然过时,但在爱子看来,它可以取代自行车,是和手机同等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应该好好为客人着想着想嘛。他们真是不通人情。”

  爱子发着牢骚,表情索然。

  如果这么想的话,我也希望爱子能为我多着想些啊。虽然内心不满,但我还是说出了言不由衷的话。

  “可能是因为乡下人干活早吧。”

  “就算是这么回事,可也不至于五点就收摊啊。”

  “或许即便没有游客,人家也收摊早吧。”

  乌冬面馆、饭团店、礼品店……

  在夕阳发出的红宝石颜色的光芒中,这些二层建筑的房子全都毫无人迹,仿佛变成了干燥的化石,像墓碑一样排列着。

  在饭团店的旁边,萧条关门的陶艺店也陷入了永久的沉眠。二楼的窗帘拉得紧紧的,锈迹斑斑的店面招牌大角度地向左倾斜。

  在陶艺店的前面,一个推着推车贩卖刚刚种得的蔬菜的小个子男人注意到了我们,投来冷冰冰的视线。

  那是个头发斑驳、瘦如仙鹤的小个子男人。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

  我走向那个男人,询问道。

  “我们在找旅游协会。”

  “……旅游协会?”

  小个子男人突然低下头,直接不耐烦地回答道。他似乎知道了我们不是来买菜的,故而态度十分恶劣。

  “到派出所问去吧!”

  “那您知道‘阿鹿里温泉’怎么走吗?”

  “往村子的西北方向走。你们要去的话还是坐公共汽车吧。这条路走到头有个丁字路口,向右拐。今天村里有祭典活动,所以公务所前面的大街上正在举办集市。穿过集市,前面就到国道了。”

  “车站在国道的哪里呢?”

  “你们去了就能看到。要是没事了的话,赶紧躲开我这儿吧。”

  我们向小个子男人微微行过礼后,便向集市前进。和往常一样,爱子对那个小个子男子爱搭不理的态度十分愤慨,仿佛瞬间沸腾的水壶。但当我们在丁字路口右拐之后,她又恢复了平静。

  在举办集市的街上,依稀可见正在购物的村民的身影。

  集市并非每天都有,每周只举办一到两次,村民把在田间采摘的蔬菜水果,还有自家制作的生活用品拿到这里来卖。

  排列在道路两旁、拉下卷帘门的礼品店的废墟前,等间距地铺着席子,上面杂乱无章地摆放着卖东西的村民用来销售的木笼和竹篓等物。

  有卖从河里捞上来的鱼的,有卖鸡蛋的,还有卖腌咸菜的。

  然而,所有人都死气沉沉的。倒不是说他们不招徕顾客,而是光低着头,像石头一样。顾客不发一语地指着木笼,沉默着付钱拿走商品。

  仅此而已。

  那个卖菜的小个子男人说过,今天村里有祭典活动,我们却感受不到一丝祭典的氛围。

  只能看到村民当中零零星星地有几个身穿白色仪式服装的人。

  兜售水果的摊位角落,几个蔫头耷脑的老人搬出像是放在茶馆门口的红色长凳,下着围棋和将棋。这些人年纪老迈,皮肤晒得黝黑异常,穿着十分邋遢。

  就在我们从他们身边走过的瞬间,老人们突然停下动作,眼神犹如刺探情报的间谍,冷言冷语地互相低语。

  虽然听得断断续续,但“终于来了”、“外地人”、“少女有两个人”等词语还是通过鼓膜刻印在了我的大脑里。

  若在城市,即使别人投来奇怪的视线,只要注意到我的视线,他们都会慌忙把视线移开……

  我明白,所有的村民都在注意我们。但罕见的是没有一个人向我们打招呼。

  之所以觉得罕见,是因为即使在现在,也有很多村庄保留着凡见陌生人必打招呼的习惯。

  黄昏之时自古就被称作“逢魔之刻”。在这个时段,非人的妖怪会在外面徘徊。人们传说在昼夜交替的分界,经常发生怪异之事。因此村民们便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黄昏时候,他们互相打招呼来确认对方是否为异界之人。

  也有另一种说法称,乡下人当中有很多人喜欢和人亲切搭讪,也是这种风俗的遗风。

  打招呼这种风俗,现在还在很多地方有所保留。到目前为止,我们旅行经过的地方皆是如此。

  我又想起自己曾听过这样一件事。

  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像信奉“年神”和“田神”一样,信奉从村外来访的神仙的风俗。也有将来自村外的人看作神仙的到访一样热情招待的习俗。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上甲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