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夏天,希尔约见一名线人,后者表示他已经知道那辐绘画的真实下落,随后,希尔和他的联系人就这幅画的赎回达成了一个临时协议。故事到了这里终于接近尾声,尽管最初盗窃这幅画的贼人们早已消失。
八月的一个炎热的午后,希尔和他的线人一起出发了。“他们就那么走了,”郎利特庄园的管家蒂姆·摩尔回忆道,他曾与希尔合作过,“当时我心想:‘如果可怜的查理·希尔没被人在后背捅上致命一刀,或者是塞进口袋里扔进泰晤士河,可能我们就将找回那幅画。”
希尔亲自驾车,他的线人负责指路。最终他们来到一个公共汽车站。
“就在那儿了,”线人说,“就在那个老头儿脚边的袋子里。”
希尔抓起袋子,那是一个破旧的蓝白两色的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个用纸板包裹起来的东西。希尔钻进自己的车里,掉转车头,然后再次把车停好。他撕掉一小块纸板,露出了画面的一部分,那确实是提香的原作,太棒了!
希尔的这番努力让他挣得五万英镑,是全部赏金的一半,另一半则给了那位线人。这幅失窃画作终于找回来了,巴斯侯爵对此做何感想呢?
“我觉得我比从前更富裕了,又多了几百万英镑。”
查理·希尔决定离开警察部队,并不意味着他要放弃搜寻失窃艺术品。致使希尔决意离开的原因首先在于,各国警察机构对艺术犯罪的兴趣从来就不大,大概只有意大利警方是个例外。卧底行动需要进行太多的谋划,动用太多的人力,耗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呐喊》的寻回虽然还不是这个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行动,但也已经非常接近了——2002年6月,西班牙蒈方与美国联邦调査局合作,在马德里起获了价值五千万美元的画作,它们是从一位名叫埃瑟·科普洛维茨的亿万富翁家里偷走的。
既然已经脱离警察部队,希尔的演出生涯也就随之结束。如今他的工作是靠自己在黑社会当中的各种关系寻找失窃艺术品的线索,然后通过谈判争取将其赎回。希尔对这些非常清楚:哪些团伙是自己作案,哪些会雇用本地小偷作案;哪些团伙会翻墙上房,哪些只会横冲直撞,开车从正门直接闯入。
在新领域,竞争也有所不同。有些名气的都不是个人,而是小公司。其中一个叫“寻迹”,它的竞争对手叫国际失踪艺术品登记组织,二者的业务范围差不多,基本都是通过电脑搜索失窃的绘画、家具等此类东西。这些信息都是从警方和保险公司的报告中汇集而来,再与拍卖会、艺术品展览会上的名单相比对。“寻迹”就在怀特岛雇佣了大量低工资打字员,将各种目录和名册输进电脑。当电脑找到一个可疑的拍卖品时,公司会深入调查。这种工作又枯燥又漫长,很可能会将查理·希尔逼疯。
这种公司有不同的经营手法,但是至少在理论上,它们都能从很多的地方赚钱。比如将你的失窃物品加入他们的名单要收费;修复追回的物品要收费;艺术品交易商访问他们的名单也要收费。因为艺术品交易商必须保证卖的东西不是偷来的。
这其实还不够日常的支出。寻迹公司是英国亿万富翁和艺术品收藏家联合搞的一个项目,这些人对于公司的亏损满不在乎。而失踪艺术品登记组织则宣称他们很快就将实现收支平衡。
这些公司虽然小,但与希尔的公司比起来可是大公司了。刚刚辞职不当警察的时候,希尔找了个合伙人开了一家私人侦探事务所,后者也曾经是一名秘密特工。除了希尔以外,每个人对这场冒险的结果都不看好,结局果然像他们预料的那样惨淡。这次短命的合作给希尔留下的唯一印记,就是他带回家里并且钉在浴室门上的门牌,上面写着“查理·希尔合股企业会议室”。
新的差事并不好做,虽然希尔获得了自由,但他很快就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实际操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当然可以让别人去找那些丢失的银器和钟表,但是独立往往意味着被孤立。骗子们心里本来就不愿意希尔老跟在他们后面。警察也差不多,他们总认为希尔是在挖自己人的墙角,但这并没给希尔带来多大烦恼。
“警察花了七年时间来找那幅提香,但事实是,他们没找到。保险公司试了各种方法也是一样。是我出马通过线人把它找了回来。”
希尔还意识到他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制约。希尔那些黑社会朋友们是要拿情报换钱的,问题是这些钱究竟从何而出、怎么支付。保险公司以及失窃艺术品的所有者们愿意为珍宝的赎回支付酬金,但请注意这其中的分别:保险公司和窃案的受害者们只肯把钱交给诚实的人,因为他们希望把钱交给听到了某些风声、促成了失物被追回的人,倘若是把钱交给罪犯,买回了正是被这名罪犯偷走的财物,那不就等于是助纣为虐吗?
警方给线人提供赏金的方式也是很有学问的,比如说在美国联邦调査局的十大通缉犯名单上,警方为每个被通缉的要犯都设立了举报奖金,这些奖金都是以百万美元为基本单位,其中最值钱的头号要犯是本·拉登,如果有谁提供线索促成拉登的落网,就能获得两千五百万美元。但是具体到物品失窃案,警方的惯例是在匪徒遭到逮捕的时候才付线人钱,很多警察认为这一规矩也应该被应用到艺术品失窃案当中,希尔对此极力反对,他表示如果那么做的话,所有的失窃绘画将再也找不回来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爱德华·多尔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