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普尔热瓦尔斯基经布伦托海(今新疆福海县境内的乌伦古湖)到古城、巴里坤、哈密、进入甘肃安西、敦煌考察,收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
1880年,俄国的格罗姆兄弟到吐鲁番考察,但他们的考察报告《西部中国纪行》是用俄文写的,并未引起西方人的注意。
1883年,普尔热瓦尔斯基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了罗布人的首府阿不旦后到若羌、尼雅(今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克里雅(仅新疆于田县),欲由此进入西藏。后抵达和阗,沿和阗河到阿克苏,经乌什出别迭里山口回国。
1885年,英国人凯利翻越昆仑山到达克里雅、和阗,又沿和阗河、塔里木河到库车、焉耆、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等地考察。
1886年,英国人杨哈斯本从北京出发,经哈密、吐鲁番、焉耆、阿克苏、喀什噶尔到叶尔羌进行探察活动。
1888年,芬兰的东尼尔和波龙·马克也曾到西域新疆进行考察。
1889年,斯文·赫定进行了他第二次的中亚探险,发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丹丹乌里克、喀拉墩古城和楼兰古国时期的重要遗址,并为1901年楼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1889年,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五次进入新疆,考察了一些山脉、湖泊等。
1889年,一个叫鲍威尔的英国少校前往喀什噶尔、阿克苏、库车等地寻找失踪的英国士兵。在库车期间,他从当地巴扎上贩卖从沙漠古城拣拾来的旧物的小商贩手中得到了一份手写的文书,那上面的古怪字体当时并没引起他太大的注意。当他将那文本带回欧洲经鉴定后才得知,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用印度婆罗米字母写的梵文经书,而且是写在桦树皮上的,时间大约在公元5世纪。后来,这份文书被称为“鲍尔文书”。
1890年,普尔热瓦尔斯基进入新疆,考察了喀什噶尔等地的一些河流、河谷等。
1890年,法国探险家杜特雷依经新疆去西藏考察。在新疆段,他们收集了许多古代文卷和遗物,均为6、7世纪印度的文物。
1892年,英国人利特代尔进入喀什噶尔到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猎取了野骆驼、阿尔泰野羊(马可·波罗羊)等。
1892年,法国人莱因斯在和阗得到一些手稿,其中3张较长的纸上写有古代印度的文字手稿。这些手稿的发现,引起了俄国、欧洲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纷纷派出所谓的“考察队”赶赴新疆“考察”。
1893年,俄国的罗博洛夫斯基、科兹洛夫以及巴尔托里盖分别进入新疆的伊犁、开都河(今新疆和静、焉耆一带)、吐鲁番盆地、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
1894年,德国李希霍芬教授(他曾到中国考察,著有巨著《中国》一书)的学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到达喀什噶尔,听说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有很多古城,于是他开始了由叶尔羌河横穿沙漠抵达和阗河的“死亡之旅”探险,几乎全军覆没。他首次穿越中亚大沙漠的旅行以及对塔里木盆地的所见所闻的精彩报道、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沙埋古城丹丹乌里克、喀拉墩等的考察文字、地图测绘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
1897年,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派季米特里·克莱门茨到天山南部进行自然科学考察兼考古、收集文物。克莱门茨在吐鲁番考察和发掘了高昌回鹘的都城、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古墓、吐峪沟、木头沟和其他一些古代佛教遗址共计130个洞窟,收集了多件文物,写出了《吐鲁番的文物》一书。克莱门茨的书引起了人们对新疆沙漠边缘丰富文物宝藏的兴趣。
1899年,俄国的科滋、兹洛夫进入阿尔泰考察,收集了大量历史和民族学资料。
1899年,斯文·赫定进行了他的第五次旅游探险,绘制了塔里木河航线图,在楼兰取得了许多文卷抄本和钱币,确定了罗布泊的方位。
1900年,受斯文·赫定文字感召和鼓励,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开始了他预备已久的藏北高原以及其北的沙漠地区的考察。先后去了丹丹乌里克、尼雅等古城,带回12箱塑像、艺术品、壁画和木简等,写有《古代和阗》、《塞林提亚》、《亚洲最深的腹地》、《在中亚古道上》等书。
1902-1903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考察队考察了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史,并沿喀什噶尔-和阗-阿克苏-库车-吐鲁番一线考察,发现了克孜尔石窟等七个庙宇和明屋,剥取了一些壁画,收集了各种文字的抄本。
1902年,德国画家、佛教美术家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带领“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对吐鲁番进行了第一次考察。他们的重点是高昌古城、胜金口千佛洞,发掘出梵文、回鹘、蒙古、古突厥、汉、吐蕃等写本和泥塑、壁画、木雕、木版画等文物,带回了成箱珍贵的佛窟艺术品。在对“不能辩知的文字”破译后,发现了较早时期流行于吐鲁番的摩尼教文字,其中一幅有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的壁画。同时,他们还找到了一种“死文字”--粟特文。
1903年,美国的亨廷顿进入新疆的天山深处,与柯尔克孜人生活了3个月,出版有《1903年中亚考察》、《新疆两千年》等书。
1903年,德国考古学家格伦威德尔前往吐鲁番考察,收集了46箱文物。
1904-1905年,勒柯克作为德国“吐鲁番考察队”的成员,在格伦威德尔坚决反对剥取壁画、主张临摹研究的情况下,利用一种狐狸尾巴状的锯子盗割了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胜金口等古城和千佛洞中的15幅大型壁画和佛像。1906-1907年,他随格伦威德尔从俄领中亚进入喀什噶尔,到吐木休克遗址进行挖掘,然后到库车克孜尔千佛洞。格伦威德尔的全部精力在临摹壁画上,但勒柯克则肆无忌惮地剥取壁画。格伦威德尔对勒柯克的行为极为不满,指出,“把壁画搬走,除了意味猎奇和盗窃外,不会有别的什么意义”。
52书库推荐浏览: 默的艺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