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把自己的眼镜交其弟修理保存。这种种迹象,都不正是反映了死者准备自杀的内心活动吗?不难看出,宋××不但具有自杀的动机,而且有准备自杀的一系列行动。
推理如下:
①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如果是自尊心和个性很强的人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那就可能干出荒唐事来;宋××是自尊心和个性很强的人且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所以,宋××可能干出荒唐事来。
②推理同上
如果思想斗争激烈并交待后事,那就是在准备自杀;宋××思想斗争激烈并交代后事;所以,宋××是在准备自杀。
为什么要割阴囊睾丸?割掉阴囊睾丸是否还能活?还能去上吊?一般说,阴囊睾丸,不是人体的致命脏器,此处血管多而细小,被割之后不会立即死亡。骡马被阉割后安然无恙:就是明证。很可能是他先认为割了阴囊睾丸就会死,所以,以此作为自杀手段,可割了以后不死,所以又去上吊。此案的作案手段虽不多见。但不多见并不等于不会发生,只承认常见者而否认罕见者,显然是片面的。这一段分析,包含着如下的推理,①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阴囊睾丸脏器不是人体致命脏器,那么,割掉阴囊睾丸以后就不会死亡。
阴囊睾丸不是人体致命脏器;
所以,割掉阴囊睾丸不会死亡。
②推理同上
如果割了阴囊睾丸以后不会死亡,那么,割掉阴囊睾丸以后就还能去上吊;割了阴囊睾丸以后不会死亡;所以,割了阴囊睾丸后还能去上吊。
③推理同上
如果认为割了阴囊睾丸会死,那就可能采取割掉阴囊睾丸的自杀手段,宋××可能认为割了阴囊睾丸会死;所以,宋××可能采取割掉阴囊睾丸自杀手段。
④推理同上
如果割了阴囊睾丸后未死,那么,他就可能再采取上吊这一自杀手段,宋××割了阴囊睾丸后肯定不会死。
所以,宋××还可能再采取上吊这一自杀手段。
⑤直言三段论
不多见的自杀手段不等于不会存在;
割了阴囊睾丸又去上吊是不多见的自杀手段,所以,割了阴囊睾丸又去上吊的自杀手段不等于不会存在。
在认识统一以后,复查组把复查结果呈报上级,得到上级批准,很快就宣布三被告无罪。
不幸的是,田××巳屈死狱中。他临死前还一直念念不忘:“我的冤枉何日能明?”这个案子提醒我们,办案粗心不得,特别是人命关天的事,稍有疏忽,就会给人民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4.十五点推理破十六年疑案
1940年×月×日,纽约爱迪生公司大楼的窗沿上发现了一只工具箱。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根黄铜管,管里塞满了炸药,管外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爱迪生公司的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炸弹。
F.P.(签署)
炸弹没有爆炸,但罪犯也没留下指纹。几星期后,在爱迪生总公司,又发现一颗土炸弹,它是一只塞满炸药的短筒羊毛袜,罪犯留下了同样的纸条。
是谁与爱迪生公司过不去?公司保卫部门查阅它所设立的“公安卡”,发现对公司发过怨言的人有好几千,从何查起?他们认为,这也许是想吓唬一下爱迪生公司吧?调查到此为止,也没有对外声张。
1941年,美国卷入太平洋战争,这件无头案就搁了下来一拖就是10年。1950年圣诞节前几天,《纽约先驱论坛报》收到读者一封来自韦斯特切特县的来信:“我是个病人,而且正在为这个病而怨恨爱迪生公司,该公司会后悔他们的卑鄙罪行的。
不久,我还要把炸弹放在剧院的座位上,谨此通告。”
F.P.
在以后的几年中,警察局和:“F.P.”那清秀的字迹结下了不解之缘。“F.P.”的炸弹越造越熟练,头八颗土炸弹只爆炸了两个,而后来的四颗都爆炸了。1955年,“F.P.”放了52颗炸弹,响了20颗。报纸开始广泛报道他的“成就”,公众对他感到严重不安,他投寄给报社的匿名信的措辞日益激烈。一天,“F.P.”的炸弹炸死了一个人,社会舆论和政府当局一致表示:一定要把这个炸弹狂挖出来。
“F.P.”和爱迪生公司有些纠葛,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怎样从这家公司积半个世纪之久的庞大档案中找出有关线索来,爱迪生公司和纽约誓察局都束手无策。
芬内是纽约警察局侦探长,兼纽约刑事实验室主任,他曾取得精神病法医学学士头衔。
但这个神出鬼没的“炸弹狂”却使他绞尽脑汁,疲惫不堪,他决定破除门户之见,去请教研究刑事犯罪的心理分析家布鲁塞尔博士。
芬内带来的全部卷案中,唯一有用的只是那炸弹狂的几封信,以及由他制造的炸弹的照片和一些炸弹的弹片。要据此作出结论,显然是不够的,但是,博土凭着他对心理分析法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严密推理,竟滔滔不绝地谈了四小时。
布鲁塞尔注视着那几片没有爆炸的炸弹照片,当着侦探的面提出第一个假设:可以肯定,“F.P.”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因为,以前造炸弹和放炸弹的都是男人,无一例外。这个人之所以对爱迪生公司抱偏见,是他认为爱迪生公司害得他生玻渐渐地,整个世界都和他过不去。这是他行为失常的来由。一个人一旦为这种思想纠缠,就变成了:“偏执狂”。偏执狂的发展是缓慢的。但到35岁后,便发展得不可收拾了。那个“F.P.”放炸弹已有16年的历史,年纪应该在50岁以上。这是第二个可能性。偏执狂都非常爱护他们自己,当他们有所行动时,总认为是在“自卫”。他们从不承认自己有缺点,而把遇到的麻烦都归罪于别人或某个大组织,由此产生了第三个可能性,爱迪生公司对那个“F.P.”也许有过不适当的处理,以致遇到他的报复。所以,他的出发点也许无可非议。从他的清秀字迹看,他受过良好的中等教育,这是第四点。
52书库推荐浏览: 吴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