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拿电话,但立即又改变了主意,没有去碰电话筒。气象报告说,今天是雨天。天很阴暗。我出门,朝上城走去。我想该带把雨伞,可以感觉到快要下雨了。
也许空气会清爽些。
第12章
楼下的古董店似乎开门了。店里隐隐透出亮光,玻璃大门也是拉开的。但我却没看见有人在里面。我推了推小门,是锁着的。不过旁边有个电铃,我按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有个女人从店面的后端出现,斜睨了我一眼,手掌遮在眉毛上端,好像在挡光线。她微微耸肩,似乎根本不在乎我是顾客还是上门来抢劫的。
她这家店里从画框精巧的小幅乡村风景画,到法国的青铜器,各种东西还真不少。不过最多的还是动物造型的饰品、皇家道尔顿①的小塑像、Art Deco②灯具。其中一个陈列架上,全都是小型的雕像。
①英国著名陶瓷生产商,创立于一八一五年。
②Art Deco是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九年间流行世界的一种设计风格,它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的、几何的、纯粹装饰的线条为主要表现方法。
这女人的身材有些矮胖,头发红得像一团火,脸上也搽了很红的胭脂,身上松软的印花布料和她一起晃动着,笑容里有些戒备。从姿态看,一遇到紧急状况,她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呼救。
我问了几个问题,想知道楼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问:“你是警察?”她的脸松弛了一下,马上又紧张了起来,“你不是警察。”语气之肯定,连我都不得不佩服。
“我以前干过警察。”
她点点头。“这我相信,你以前是警察,现在退下来了。我以前才十来岁,我以前很瘦。你想要从我这里知道什么,‘以前’先生?我当时不在这里,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一时讲不清的故事,我起码讲了二十遍了。”
“绝对没有二十遍。”我说。
“那也有十九遍。你有什么别人没问过我的问题?”
还真没有。我问她答,我不能说双方从这番对话里得到了什么信息。几分钟之后,她说:“该我了,你从哪儿来?”
“我从哪儿来?”
“你又不住在这幢房子里,当然是从外面来的。我不是指你是哪里人,我说今天。你今天是从哪里过来的?”
“五十七街。”我说。
“东?西?五十七街的哪一段?”
“五十七街和第九大道的交会口附近。”
“你是怎么来的?出租车?公共汽车?”
“走来的。”
“你从五十七街的第九大道那头一路走过来,就是为了问我这些问题?”
“没多远。”
“那也不是就在隔壁。你来之前也没打电话,如果我今天没开店怎么办?如果我头疼,已经回家了又怎么办?”
“那我就不能跟你好好聊天了。”
她微微一笑,但是并没有转移注意。“你不可能跑这么远的路,”她说,“就是为了浪费时间来跟我聊天。”
“到过你这儿、以前干过警察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吧。”
“我养了四个孩子。他们没一个敢跟我说瞎话,但有的时候还是会想骗我。”她抬头看了看天花板,“你跟她谈过没有?”
“没有。”
“你跟我谈得越久,就越没有时间去跟她说话。”
“骗你的多半没有好下场吧,是不是?”
“他们现在都还好。我可以跟你谈我的孩子,可是,我觉得你已经在我身上浪费太多时间了。去找她聊聊吧。”
“她现在还住在这里?”
“这是她的家啊,你说,她还能住在哪里?”
“出了这样的事——”
“你听我说,”她说,“有一天,我丈夫看了我一眼,‘我的胃很不舒服,’他说,‘你一定忘了买健胃药了,对不对?’我慢慢地踱出家门,还有点不乐意,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盒全新的健胃药,大包装的,但他已经死了。他根本不是胃疼,而是冠状动脉肥大。他告诉我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问我是不是忘了买健胃药。”
“听到这件事情我很难过。”
“你难过什么?你又不认识他,你也不认识我。但这里面有个道理,‘以前’先生,我现在还住在同一幢公寓里。他死在一张椅子上,那把椅子现在我也还留着。我要上哪儿去?搬家?还是把那张好好的椅子扔掉?你又希望她到哪儿去呢?搬离这里?卖掉这幢房子?找一幢没死过人的房子住?”
她现在在家吗?
“你以为我整天都在监视她吗?想知道她在不在家?自个儿去按门铃啊。你不怕吵我,难道怕吵她吗?”
克里斯廷·霍兰德看起来不太像基恩画中走出来的人物,但我原先也没这么设想。我在电视和报纸上看过她。她很高,有点运动员的样子,头发短得很得体,蓝眼睛不是非常大,但非常坦率。
我见到她的时候并没有机会看到这对眼睛,因为她是透过门上的窥视孔向外打量我的。我就站在那里,任她把我从头到脚的看一遍,然后,我把我的名片、驾驶执照、侦探赞助协会的贵宾卡——那是乔·德金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逐一拿出来,让她知道我是谁。这张贵宾卡根本不是什么证件,可是一般老百姓会觉得它有些权威,至少有些保障。反正,克里斯廷觉得安心,把门打开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劳伦斯·布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