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宴席,纠葛新仇旧怨
转完了学校,马致远也和李征南告了别,一行人又到了大戏台和老市场转了转。中午时分,在王长明的安排下,到了村上的清水河饭庄吃午饭。大家安坐妥当,王长明又打开了话匣子:“今天上午大家辛苦了,中午就在这让大家尝尝咱村上的家乡菜,条件有限,各位贵客多担待。咱们落雁村有三宝,黄鸡,泥鳅,飞麻草。黄鸡是咱们这放山跑吃虫子的鸡,肉质香嫩,用新词就是原生态,营养价值高;泥鳅是咱们清水河的大泥鳅,做汤最肥美了;飞麻草是咱们落雁山独有的草,做出的麻绳麻布,坚韧又有弹力,还能做药膏,专制疮毒、虫叮蛇咬,但不能吃,呵呵,吃了要晕倒甚至丧命的。今天就让大家先试试咱们的黄鸡和泥鳅,光哥,快上菜。”说罢,便去喊饭庄的老板老光哥去了。
满满一桌午餐,除了黄鸡和泥鳅,还有各色野菜,土鸡蛋,不一而足。廖凡吃的开心不已,连连夸赞:“光叔的手艺真不错,这饭菜放到北京也不逊色!”其他人也纷纷赞同。行至宴中,王长明又提起投资的话题,期望魏名扬表态。魏名扬也就接着话头滔滔不绝说开来:“落雁村的自然条件是真不错,有山有水,有城有庙,我计划在落雁山建一座山林度假酒店,能俯瞰山水景色的那种,把落雁村的古堡也整合包装一下,打造京西北第一古镇。只是这路是个问题,还得和当地政府沟通,让政府也出点资,和我们共同把路修起来。这方面,吴记者,你也要帮忙多呼吁啊。”吴吹水吱溜吱溜的喝着泥鳅汤,抿抿嘴,小眼半睁半闭的说道:“好说,好说,兄弟我在省报也算熟门熟路,当然也要看魏老总和王村长的配合喽。”王长明想着能完成镇上的招商任务,又能带着百姓致上富,已经心里乐开了花,连忙答道:“一定配合,一定配合。”此刻,他却没参透这“配合”里面的含义。
唯有马致远有点郁郁不乐,许久不做声。拓费和廖凡也不插话,只是安享着山珍美味。过了一会,马致远似乎有点憋不住了,举起一杯白酒,一饮而尽,便对着王长明和魏名扬发起感慨来:“我说这小村子,这大山经不起那样的过度开发,又建酒店,又包装古堡的,会把这里的原生文化和原始生态都破坏掉。我是搞文化的,近些年来各地借旅游文化开发之名,破坏的原始生态环境和生存状态的事例太多了,换来些许经济利益和名气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却太沉重了。这样的小村子,只适合适度的对外开放和介绍,以原生文化和历史为推广重点,切不可只盯利益,因小失大啊。”他的一番话,立刻让桌上的气氛降到了冰点,魏名扬的脸色像桌上那盘紫茄子一样难看,吴吹水也用他那小眼角不屑的瞟着马致远,王长明虽然也不太舒服,却还得圆场面,连忙说:“马老师说的也有道理,咱们从长计议,从长计议。”拓费将一切看在眼里,心里掂量着这几张脸孔和脸孔下的各色心计。廖凡则被这小小的冲突略略影响了食欲,放下筷子扫视着一圈,大咧咧说了一句:“这汤的确不错,都要凉了,大伙快别顾着说话了,尝尝,尝尝。”马致远似乎上来了执拗的劲头,又补充道:“我是全国政协委员,只要我在,我就要向政协提议案,谁也别想把落雁村,变成个庸俗的度假村。”说罢,拂袖离席而去。
酒宴在不甚愉快的氛围中散去,虽然马致远走后,王长明还是一个劲的给魏名扬和吴吹水献殷勤,可魏名扬的紫茄子脸却一直没有消退的意思。吴吹水也是兴致全无,没怎么抬他那双绿豆小眼,临走时,还从柜台上支了两袋野生蘑菇。
拓费和廖凡在回柳大娘家的路上,讨论着刚才的事。
“我看我说的没错,马致远就是和魏名扬不和睦,那话说的可够不留情面的。当然,魏名扬也不是什么好人,海口夸的倒是大,弄的那个王村长一个劲的捧臭脚。吴吹水则是个小人,你瞧他那吃相,还连吃带拿。我没猜错吧,你要请客了。”廖凡说的有点义愤填膺,忽闪着他那酒足饭饱的小肚子。
“你说的都对,但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魏名扬为什么今天要带墨镜,真的是为遮阳?他和马致远真的是初次见面吗?如果不是,那很可能他和这个村子,应该或多或少有点关系。好戏也许还在后头。”拓费不紧不慢的说着他的分析。“当然,我们的任务还是找到古村和西夏古国的联系,从旁看戏别忘了正事儿,今天下午咱们去访访村上的老辈人,从他们那听听故事,寻寻踪迹。”
“好啊!”廖凡附和。
侧耳听,瓜田李下的交易
回到了柳大娘的家里,他们把想寻访村上的老辈人的想法告诉了大娘,柳大娘建议他们去和隔壁的老王支书聊聊,他是王长明的父亲,也是这个村的老支书,老辈里少有的文化人。
拓费和廖凡辞别柳大娘,来到了隔壁王家,只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院子里饲弄满架子的花草,他便是柳大娘说到的老王支书,王德友,今年七十五岁了,在村上做了快40年的支书。他俩说明了来意,想让老王支书讲讲村上的传说和旧事,有没有和西夏古国有关的故事。王德友很健谈,从祖辈上相传下来的西夏将军在这里大战蒙古兵的故事,说到了他小时候听说的俄罗斯人在民国的时候来村上探访的事情,还说了那个汉朝平西王墓葬的传说,说了抗战时候八路军在这里阻击小鬼子向西侵略的故事,他那一肚子的古今轶事,一股脑的讲给了这两个北京来的大学生。最后,他又建议两人去村北头的柳岩中家看看,那住着村上辈分最高的柳老太爷,今年九十多岁了。拓费和廖凡听了他的建议,又拜访了柳老太爷,又听了一遍类似的故事,岁月的流传。最后,他们拜谢了老人家,也听了他的建议,准备明天,去落雁山看看,听老爷子说,他小时候,那里还总能捡到各色花纹的陶瓷片和刻有古字的铜钱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炕前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