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一直认为,写信的人是看你讨厌才萌生了给你写信的欲望——两次写信的都带着同一个目的——把你赶跑。如果是反过来的呢?如果是看到了你那么容易就被赶跑了之后才产生了想要给写信的欲望呢?”
“你的意思是——”我艰难地想要在他曲里拐弯的思路里抓住一个重点:“他把纸团丢到我脖子上的时候,目的还不是’把我赶跑’?”
但是青年没有回答。
“抱歉——”他阖上一边的眼睛说。这一次,我平静地接受了高大的刑警站到身边时笼罩下来的黑色阴影——“我好像又要下车了。”
“贺西,你转动的方向挺对的。”
转动?
“而且你比自己想象得马力大得多。”
……我是机车吗。
“因此做你自己就行,你能做到的。就算没有我也不要放弃吧。我有种感觉,你已经离真相很近了。”
“喂——什么意思啊?你下周不坐这个车了吗?”尽管在刑警阴翳的目光的注视下,我还是没有忍住问出了声。
青年笑笑,不置可否——“想一想,”他将食指放在太阳穴上做出了一个转动的动作:“你’不坐地铁了’这件事,还带来了什么其他后果?”
第6章 第 6 章
我不坐地铁这件事带来了什么后果?
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啊,因为,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就是我必须早起坐公交这件事啊。
这和骚扰信到底有什么关联?骚扰、骚扰……突然瞥到茶几正对着的大衣镜里我的表情,我忍不住“啊”了一声。
低头叹出一口气,我笑了。
这样的根本不是我。
露出这样的表情什么的,对我这样的“窝囊废”来说实在是太超常了啊。
那么……那家伙做这件事的时候又是什么表情呢?
我想起青年思考时微微阖起的眼睛、就好像在他遥远视线的末尾站着什么人似的……不得不承认,那种眼神不讨人厌。
“丁”,我开启了一罐生啤,拉环脱出的瞬间发出“啵滋”一声——混合了液态汽的凉爽气息瞬间漫溢在屋子里……便携式暖气开始迟缓、但是确实地起作用了。整个胸膛都被烤得暖烘烘的。
明天也要早起、再稍微思考一下就休息吧。
假如、写信的人的“目的”确实是想让我改坐公交——我决定倒过来思考:
先不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达成这个目的,他就必须对我有足够的了解才成。不单单是知道我有坐地铁上班的习惯、对我每天上班的线路也要十分了解——至少要了解到我“不坐地铁,坐某某路公交也能直达公司各个分社”这种程度。
这个人、大概是个非常了解我的人。
——这种假设是否成立呢?我把信纸朝眼底拉过来。
天。没这样想时不觉得有什么,只觉得纸上的骂人话都仿佛星座解说一样往哪个人身上套都成似的。现在一看却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封骚扰信里描述的人——毫无疑问就是我。
“反正你也至少一年没用过那玩意了吧……”
——准确地说是一年零两个月。这个家伙甚至知道我和女朋友分手一年了。
那么、接下来,如果这个犯人第二封信真的有指使我去做公交的企图的话——正如青年提醒我的、第一封信的“目的”也有待推敲。第一封……?
因为那封信已经不在我手里了,所以我站起了身,背对着镜子把它当成假想敌,我努力回忆那天在地铁上的细节。然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第一封信”绝对不是为了赶我下车。
对、只要这样想就成了:一般人朝一个背对自己的人丢纸团的目的是什么呢?一般人被后面飞过来的东西砸了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我在纸上写下“第一次”与“第二次”两个标头:
收到地点 收到时间 目的
第一次(纸团) 地铁上 周末 让我回头!
第二次(信) 办公桌 周二早上 让我上下班不坐地铁、改坐公交?
地铁和公交之间有一个显著的差别——即使是同一时间、在同一站台上车,坐同一辆地铁的两个人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撞见。
到此为止。这两封“骚扰信”的目的我大概可以统一起来了:
它们大概不是为了让我从写信的人面前消失,而是为了——让我能和他见面。
至于第一次投来的纸团上为什么写了骂人的话——原因大概也能和之后信上的内容统一了:这个人、大概对“玩弄”我很感兴趣。
第7章 第 7 章
自大前天得到那个结论之后,我反而轻松了。
早上和我坐同一趟公交的人不算特别多,虽然这两周来我没怎么留意——观察并确定出固定的面孔大概不会是什么难事。
当然、确定下来之后一一找他们谈话应该能很快排除出对方是谁,不过我不会做那样的事。这三天上班都特意挑公交的最后一排坐下,我有一眼没一眼观察着上车的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打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