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基金_[法]儒勒·凡尔纳【完结】(74)

阅读记录

  两个英国贵族之间的争斗由此而起。争斗旷日持久,且日趋激烈,直到1629年才由英王查里一世确认了卡尔里斯勒伯爵的所有权力。

  在英国各种宗教纠纷激烈的时期,其中很多人想尽快从中逃离,而巴巴多斯岛正是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这个人们纷纷移居国外的大好时机,使得殖民地的重要性和繁荣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和壮大。

  结束了克伦威尔独裁统治之后,查理二世复辟成功,继承了他父亲的皇位,这位国王在殖民者的请求下,同意接受对该岛的统治权,并使其答应向王宫交纳该岛产品收入百分之四点五的税收。这项极为有利的建议被接受了。1667年12月12日又签订了英国殖民地范围内的巴巴多斯归并条约。

  从这一时期起,岛上的繁荣飞速增长。1674年,它的人口已达到十二万人,此后,有所减少,相对被解放的奴隶和奴隶人数来说,白人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这是统治者贪婪的结果。然而,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巴巴多斯岛为英法两国断断续续的战争所搔挠,另一方面,天然的屏障却保护着它。

  这样,当安的列斯其他大部分岛屿相继归入各列强的统治之下时,在被发现之初就归英国所属的巴巴多斯岛却始终保持它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另外,因为它隶属于大英帝国,应该相信它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的议会由二十四名被五千纳税选举人选出的议员组成。议会受一个总督府、一个立法议会和九名由君主任命的委员会领导。议会由一个行政议会管理,其中有一名上议员和四名下议员以及一些主要的公务员。全岛被划分成十一个行政区,全部财政预算不低于一百六十万英镑(四千万法郎,作者注)。

  巴巴多斯岛总督府统领着英属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全部海军。尽管该岛以其四百三十平方公里的面积仅列第五位,但它的人口数量却位居第二,贸易量位列第三。它的人口数量是整个群岛中增长最快的,即十八万三千人,其中三分之一在布里奇敦市及其郊区。

  从圣卢西亚岛的卡斯特里港到巴巴多斯岛的布里奇敦港,航行时间需要四十八个小时。凭借着海面上刮起的微风和益于航行的海上气候,机灵号用不到一半的时间便可完成这段航程,可是断断续续的风和不停变化的风向使它不能直线航行。后来,风甚至向西北方向刮去,这迫使哈里·马克尔渐渐远离了安的列斯沿岸海域。

  从第一天起,大家最担心的就是遇上西边来的逆信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机灵号可能会被拖向远海,因此在这几天里要靠到巴巴多斯岛的岸边,就必须迂回曲折地向前航行。没有人知道哈里·马克尔是否会放弃这最后一次停泊?这最后一次停泊对他的同伴们和他本人会有好处吗?……如果他驾驶着没有“乘客”的船驶向太平洋,他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谁知道他能否逃出这片危机四伏的海域呢?……

  如此说来,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哈里·马克尔的性格人所共知,他坚毅、果敢,不为船员们的愚蠢要求所动,他强调巴巴多斯岛应该是最后一站;旅行将在几天后结束,令人生畏的险情不会像在圣卢西亚岛和多米尼加岛这两个英属岛屿上那样在巴巴多斯岛发生,因此,他说道:

  “在返回时,机灵号将价值七千英镑,因为我不会把这笔钱扔到海里去。要扔的倒是那些在巴巴多斯岛领这笔钱的人。”

  让大家所担心的气候并没有多大改变。下午的时候,强烈的暴风雨在海上出现,一时间海面上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这种暴风雨在安的列斯地区并不少见,时常造成难以统计的灾难。机灵号不得不在海上多航行了好几个小时。后来,这种恶劣的天气终于在太阳落山时结束了,夜晚将会相当的平静。

  第一天里,机灵号只完成了两岛间四分之一的航程。暴风雨迫使它只能在航线以外顶风低速航行。哈里·马克尔希望在夜间挽回白天失去的时间。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风向已经改变。微弱而断断续续的信风重又向东吹去。但海面上的情况依然严峻,波涛汹涌。直到黎明,机灵号所能做到的就是重新回到了上风处。九月六日早晨,它航行在两岛之间的半路上。

  那天,借着相当好的气候条件,船以中速向前航行。傍晚时分,机灵号已进入了巴巴多斯岛海域。

  这座岛屿下像马提尼克岛那样在老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这是一块凹地,地势没有大的起伏,慢慢地在海平面上凸起,它的最高山峰希莱比山不超过三百五十米。岛的周围,像圣卢西亚岛那样,是绵延不断的珊瑚石灰质礁石,围着海岛延伸了好几公里。

  哈里·马克尔向西航行,再走约十五海里,几个小时后就能抵达海岛。然而,他不愿意冒触礁的危险,于是,降下桅帆,停止不前,等天亮了再驶进布里奇敦港。

  第二天,九月七日,机灵号在港口里抛了锚。

  安的列斯中学年轻的学生们进入布卫奇敦港,他们的印象就像艾丽斯·里克吕斯在他的地理课本里标出的那样,他们以为自己到了一个英国的港口,比如像贝尔法斯特港或利物浦港。一点不像他们在圣托马斯的阿马利亚·夏洛特港、瓜德罗普的皮特尔角港和马提尼克岛的圣皮埃尔港所行列的情景,根据法国大地理学者的描述.这个岛上的棕榈树似乎让人觉得陌生。

52书库推荐浏览: [法]儒勒·凡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