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奥加莱夫的行动是完全自由的。他开始研究伊尔库茨克的城防系统,找出其中的弱点,以后在形势需要时这些情报会派上用场,他尤其注意他计划打开的波尔卡亚城门。
傍晚,他两次来到城门前的宽阔地带,这里距围城者的第一道防线不到一俄里。他悠闲地散着步,知道鞑靼人认识自己,因此不会有任何危险,忽然,他瞅见一个黑影正向城墙根溜来。
那是桑珈,她冒着生命危险来和伊万·奥加莱夫接头。
这时,守城的军士由于敌人自兵临城下以来首次接连两天停止进攻,对这种宁静的气氛反而不习惯,不免有些懈怠。
这一切都是伊万·奥加莱夫的命令。这位费奥法-可汗的参谋要求暂停一切强攻行动;自从他入城以后,鞑靼人的炮兵也停止了射击,也许——至少他如此希望——守军会放松警惕,而埋伏在阵地前沿的几千名鞑靼兵只待伊万·奥加莱夫设法转移走城门上的守军,就会在约定的时候蜂拥而至,夺取城门。
然而这些行动都必须抢在俄国援军赶到伊尔库茨克附近以前进行,伊万·奥加莱夫终于下定了决心,这天晚上,从城墙上飘下一张纸条,墙下守候着的正是桑珈。
伊万·奥加莱夫决定在第二天,也就是十月六日的凌晨两点,打开进入伊尔库茨克城的通道。
第十四章 从十月五日到六日的夜晚
伊万·奥加莱夫的计策经过了一番周密的谋划,倘若不出现意外,大有成功的希望。重要的一点在于,当他打开波尔卡亚城门时,守军的力量必须被城里别的地点所牵制,造成城门空虚。因此,他必须和埃米尔约定一次配合行动。
这次佯攻的地点选在伊尔库茨克城外安加拉河右岸的上游和下游两段。进攻必须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同时还要在左岸组织声东击西的渡河行动。在这样的局面下,再加上看见本已后撤的敌军前锋突然从天而降,守军很可能将波尔卡亚城门弃之不顾。
这时已是十月五日了。在二十四小时以内,东西伯利亚的首府将要落入埃米尔的手中,而大公也逃不出伊万·奥加莱夫的手心。
在白天里,安加拉河边的鞑靼军营里一反常态。从总督府的窗子里和右岸的房屋中可以清楚地望见对岸正在大举调兵。一批又一批的鞑靼兵陆续向大营开来,加强埃米尔的力量,这个不加掩饰的场面正是按照约定进行的。
伊万·奥加莱夫也特意向大公指出,对岸将要发动的进攻令人担忧。他告诉大公,他判断进攻会在城市的上游和下游发起,因此应该加强这两处受到直接威胁的地方的防御力量。
对敌情的侦察证实了伊万·奥加莱夫的说法,现在必须重视他的建议了。在总督府的作战会议上,大公下令将守军集中到安加拉河右岸和城市的两端,那里的城墙一直修到河边。
这正中了伊万·奥加莱夫的下怀。他并不指望波尔卡亚城门的守军全部调走,只希望减少守军的数目。再说,他可以让佯攻变得更加猛烈,迫使大公把可以调集的全部兵力都用来对付正面的敌军。
他还想出了一起意想不到的严重事件来保证计划的成功。即使没有佯攻行动,这件事也足以让城中的所有守军受他的意愿驱使,他将制造的是一场恐怖的灾难。
这样,对于埋伏在城东茂密的树林中的几千名鞑靼兵来讲,已经万事俱备,只待到时冲进空虚的城门。
整整一天,伊尔库茨克的军民一直保持着警惕。为了对付敌军在两个地段首次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大公和沃伦佐夫将军视察了按照他们的命令得到加强的阵地。华西里·菲多尔的突击队守在城北,他们只要接到命令就会去增援最危急的地方。为数不多的大炮也都拉到了安加拉河右岸,多亏了伊万·奥加莱夫的及时建议,城里的军民迅速地完成了这些准备,然后他们都相信敌人的进攻将被击退。敌人一旦攻城失败,经过短暂的沮丧一定会在随后的几天里采取新的攻势;不过到那时,援军也可能会赶到,伊尔库茨克的命运,就悬于这一线之上。
这一天,太阳早上六点二十分升起,下午五点四十分落山,从东到西在天空上用十一个小时完成了它的轨迹。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黄昏和黑夜相互争夺。再往后,大地将是一片黑暗,天上的重重积云会遮住月光。
这种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最有利于伊万·奥加莱夫的计划。
几天来,一股强大的寒流揭开了西伯利亚严酷的冬天的序幕。这一个傍晚,天气愈发地寒冷。右岸的守军因为必须隐蔽,没有点火取暖,只能忍受着寒气的可怕折磨。在他们下面几尺的地方,流水依然冲挟着河中的浮冰;在白天里,人们可以看见河道中密布的冰块在快速漂走。大公和他的守军们认为,这种情况对他们是有利的;河道如果被堵塞,鞑靼人自然无法使用舟筏渡河,而他们也不可能踩着冰面过河,因为刚刚封冻的河道不够坚实,承受不住大队人马的踩踏。
这种地势虽然让守城者们暗暗高兴,却会使伊万·奥加莱夫感到懊丧。他知道鞑靼人不会真的渡河,可是这样一来,俄国人就会看出佯攻不过是一场骗局。
52书库推荐浏览: [法]儒勒·凡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