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_王晓磊【十部完结】(810)

阅读记录

  不过曹操却没空顾忌臣下如何揣摩,他最关心的是如何稳定眼下这副烂摊子。原想在登上王爵后就逐步给自己加赏赐、加帝王衣冠,现在顾不到那些了,日蚀、干旱、叛变这一连串事已使他名声受损,愚昧百姓颇有非议,而选官关乎士人,他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再栽跟头了,所以任命颁布之后他召见何夔、丁仪反复叮嘱……

  丁仪低垂二目恭恭敬敬侍立在大殿上,虽表面恭谨,心里却波涛起伏。他刚过而立之年就担任了相府西曹掾,在人才济济幕僚成群的邺城绝对称得起“少年得志”,日后前途无可限量。不过他很清楚,能坐上这个位子除了自己的才智,还多亏父亲冥冥中保佑。他父亲丁冲与曹操既是同乡又是好友,若论及曹操的原配丁氏,多少还能攀上些亲戚关系。丁冲在奉迎天子东归时帮过大忙,曾官居司隶校尉,却因酗酒而死,曹操自然把这份厚遇转到下一代。因而不光他担任了西曹掾,他弟弟丁廙也在最近被授以黄门侍郎之职,成了魏王近臣。所以他反复提醒自己,对曹家的恩宠一定要全心报答,要尽心尽力效忠这个国家乃至以后的新王朝;但在此之前还有个使命要完成,就是辅佐临淄侯上位。在他看来辅佐曹植即是效忠曹魏,这不但与魏国之兴衰荣辱息息相关,也与自己祸福密不可分。

  丁仪将徐奕扳倒了,但并不意味着胜利,因为毛玠、崔琰还在。虽然他俩早已转任尚书,但崔琰署理选官事务近十载,毛玠更是干了二十年,威望和人脉早已奠定,后继者无论是谁都不可能避开影响。如果东曹、西曹两掾好比当今天子,那毛玠、崔琰就像魏王,虽不在其位却凌驾其上。

  想到这些丁仪不禁偷偷瞥了瞥身边的何夔,这家伙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丁仪虽然岁数不大,但来到邺城也很多年了,因为父亲的关系也没少听闻官场之事,但对于何夔的印象却始终模模糊糊。他只知道何夔何叔龙乃陈郡望族,早年曾被袁术胁迫,后逃归曹操;此人名气虽大得很,但很少对时政发表见解,对曹丕、曹植之争也置身事外,自魏国建立便跻身中台,却不显山不露水,有时甚至感觉不到他存在;而与之极不协调的是他华贵的衣饰、精美的马车、奢华的宅邸,据说何家饮食起居皆有讲究,吃顿酒席就要花一万钱。不过何夔这么奢侈不是靠俸禄,而是凭陈郡何氏庞大的产业。但在提倡节俭的曹操麾下竟有这么个大臣,并与袁涣、毛玠那等清贫之官多年相安无事,简直不可想象。在曹操召见之前丁仪已想尽办法接近这个人,但何夔总是不即不离难以窥测,至今还像谜一样……

  其实不单丁仪,就连曹操也并不真的了解何夔,他嘴里一边说着嘱托的话,一边思量着何夔这个人——在他眼里这位顶着名士光环的老臣总是不按他的规矩办事,却往往能给他意外惊喜。昔日青州海盗管承勾结辽东公孙氏叛乱,闹得青徐沿海不得安宁,曹操任命何夔为长广太守,协同乐进、李典进剿,可他到任后却派了个与管承相熟的县吏将海盗招安了,虽然没能如曹操所愿斩尽杀绝,却因而得到不少船只和水兵,不能不说是笔收获。此后曹操推行租税新法,各地无不遵行,偏偏到长广郡何夔以战乱未宁为名拒不执行,曹操无奈把他调回幕府,不久乐安郡出现叛乱,曹操又派他去剿灭,这一次不知他又用了什么办法,大事化小,渐渐把叛乱平息了。虽然他往往不合心意,却总能让曹操无话可说,因而建国时曹操鉴于他的功劳和名望还是将其纳入尚书之列。

  曹操一如既往陈词滥调,阐述选官之事的重要,嘱咐他们要尽量顾全大局,当然主要还是要向毛玠讨教经验,遵循一贯“唯才是举”的主张;听得丁仪心里涩涩的。最后曹操喝了口水,礼节性问道:“你等还有何疑惑?”

  丁仪一篇聆听教训受益匪浅的腹稿早打了半天,方要脱口而出,却听何夔抢先道:“臣有下情启奏。”

  “说。”曹操也并不十分意外。

  “对毛公、崔公的选才之法,臣有些不同见解……”何夔话说得很平淡,但听得出这个“不同见解”绝非什么好见解。丁仪听了不禁精神一振。

  “哦?”曹操微微一笑——毛玠的选官之法即是他一贯主张的,对毛玠他们有意见说穿了就是对曹操有意见,只是这话委婉。

  何夔不紧不慢道:“自军兴以来,战乱纷纷制度草创,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时忘道德。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臣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闾,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才德相符名至实归,显忠直之赏,彰教化之功,则贤者不肖者可别。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以督群下,以率万民,如是则天下幸甚。”

  “嘿嘿嘿……照你这么说,是否还要试经义、论门第、搞个什么月旦评啊?”曹操虽在笑,但口气完全不似玩笑,倒像是痛斥。

  “臣不敢。”何夔倒沉得住气,躬身施礼,“只是臣觉得当下用人之法有弊病……”

  “有何弊病?”曹操倏然收起笑容,声音已越发严厉。

  何夔口气谦卑,言辞却不谦卑:“自古用人德为贵,后考其行,既而则才。大王独以才取士,未免张幸进之风,有些本末倒置了。”丁仪在一旁脸上严肃,心下却甚觉好笑——还没正式上任,东曹大印都没捧热乎,八成又要换人了。

  怎料曹操竟没发作,只是左手颤抖,蹙眉凝视着何夔。这些话他已听得耳朵快起茧子了,高柔来说他可以笑其憨直,张鲁说他可视为妖言左道,宋衷说他可以当作书呆子迂腐之论,可现在何夔都在说,难道他所谓“唯才是举”真的不合时宜?但诸人所论以德行取士真的就那么公平?其实质又是什么?曹操再不想假惺惺绕弯子,干脆把话挑明:“你等口口声声以德取士,其实还不是想恢复昔日世家门第之选?若长此以往,经学之家挟儒术以进,寒微之徒积于末流,则州郡望族充斥衙寺,朝堂之上尽为门阀也!”

  曹操的心里话终于被何夔逼了出来,他真正不能接受的是让那些世家大族、豪强门阀掌握大权。

  但这还不算尽言,其实若论门第,曹氏何等出身?赘阉遗丑谄谀幸进,若曹操像袁绍一样是经学望族之家,恐怕就不会如此反感了吧?这话何夔敢想不敢说,只道:“大王若这般设想,也无甚不妥。孟轲有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自先帝以来毁经蔑道重用宵小,人人希冀功名,家家欲得封侯,故幸进者、攀附者、买官者、左道者、投机媚上者,诸般杂流甚嚣尘上,国安能不乱?”

  这论调曹操其实是默许的,当年他何尝不是站在何进、袁隗一边与蹇硕、十常侍相抗?何尝不痛斥许训、樊陵、任芝那等钻营幸进的大臣?其实深究起来,他父亲曹嵩和几位叔父也未尝不是这类人物!

52书库推荐浏览: 王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