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显示力量,楚灵王还卖弄文化,上次从子产和向戌那里学来的周礼经过消化吸收之后,运用得更加恰当,连鲁昭公都感到惊讶,鲁昭公的随从们都自惭形秽。于是,鲁国人从一开始的敬畏到后来是真的很佩服楚灵王了。
楚灵王非常高兴,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喝多了的时候,楚灵王就觉得鲁昭公很够朋友,于是让人拿出自己珍藏的一件稀世之宝——名叫大屈的宝弓。
“鲁公,听说过这个吗?这叫大屈,天下最好的弓。”楚灵王卖弄,递给鲁昭公。
“哎哟,听说过啊,真是闻名不如见面,确实是一把好弓。”鲁昭公倒不是恭维,把弓拉开,手感出奇的好,这确实是一把宝弓。
“那什么,送给你了。”楚灵王高兴,再加上喝多了,就送给了鲁昭公。
“多谢多谢啊。”鲁昭公没有推辞,因为他知道楚国有很多宝贝,自己不用客气。
当晚,尽醉而归。
第二天酒醒之后,楚灵王想起来自己把大屈给送了,这叫一个后悔。别忘了,王子围是出了名的财迷,什么东西舍得送人啊。
楚灵王把蒍启强给找来了,几句废话之后,就说起大屈的事情,说是昨天一激动给送了,如今想要回来,可是又不好去要,怎么办?
“要不,咱派人扮强盗抢回来?或者,派人偷回来?”楚灵王想了这么两个办法,可是,都觉得不大妥当。
“大王,我就知道你会后悔,昨晚使劲眨眼给你使眼色,你都没搭理我。”蒍启强当时就批评楚灵王,他知道,对楚灵王,别客气。
“我喝多了,哪里看得到?快想办法吧。实在不行,等他们回去的路上,派强盗抢回来。”楚灵王的办法,都是这样下三烂的主意。
“算了,这事情交给我了,大王你别管了。”看,蒍启强会者不忙。
“交给你了啊,弄不回来,扣你三年俸禄。”
蒍启强找到鲁昭公,鲁昭公正在那里欣赏大屈呢。见蒍启强来,急忙叙礼。
“恭贺主公啊。”蒍启强说。
“有什么好恭贺的?”鲁昭公没弄明白。
“恭贺主公得到这把大弓啊,不瞒主公说,这把大弓,吴国人和齐国人都垂涎已久,吴国人总是攻打我们,就是为了这把弓;晋国国君把女儿嫁给了楚王,也说要这把弓,大王没舍得给他。所以主公回去把这把弓收藏好了,还要防备这三个国家的入侵。不管怎么说,还是祝贺主公。”蒍启强搞了这么一段。
鲁昭公一听,吓了一跳,这哪里是宝物,这不是祸水吗?再想想,昨天楚王刚给自己,今天蒍启强就来说这个,不是明摆着想要回去吗?早听说楚王是个财迷,看来真是这样。
“那什么,这么危险,我不要了,麻烦先生帮我还给楚王吧。”鲁昭公想明白了,主动退还。
“那不行,大王给的,怎么能要回去呢。”蒍启强还要做做样子。
“不是大王要,是我主动归还啊,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们不配啊。无论如何,请你帮帮忙。”
“这,大王会责怪我的。”
“楚王要责怪你,我去帮你解释。”
“那,我试试吧。如果大王还让我退给你,那可就没办法了。”
“多谢多谢。”
穿封戍
天不怕,地不怕,楚灵王真的谁都不怕?不然,其实楚灵王始终对一个人心存敬畏,谁?穿封戍。
楚灵王七年,陈国内乱。于是楚灵王借机灭了陈国,把穿封戍封为陈公,这个级别一般只有王子能够达到,是楚国的一等爵位。为什么这样封赏穿封戍,楚灵王自己说了:“这家伙很耿直,不拍马屁,不畏权贵。”
等穿封戍来当面受命的时候,楚灵王问他:“老兄,你要是知道我今天能当大王的话,那时候你还敢追杀我吗?”
猜猜穿封戍怎么回答?
“我要是知道你有今天,那时候我拼了老命也要杀了你,让楚国安定下来。”穿封戍还跟从前一样,看见楚灵王好像看见了王子围,一点也不客气。
“哈哈哈哈,你一点都没有变,我喜欢。”楚灵王哈哈大笑,他就喜欢穿封戍,他就不喜欢伯州犁。
说起来,楚灵王其实还有可爱的一面。
从登基到现在,楚灵王一切顺风顺水,俨然要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但是,别忘了那句话:谁猖狂,谁灭亡。
楚灵王,其实已经成了别人的猎物。网,在慢慢收紧。
北面,晋国人警惕地盯着楚灵王;东面,吴国人摩拳擦掌,随时来犯。那么,究竟谁在瞄准着楚灵王呢?
和平,只是两次战争的间隙;和谐,只是天下大乱的前奏。
第五部 吴越兴亡
序
历史留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感慨和伤怀,历史需要学习,更需要反思。
历史上有很多传奇,但是,我们所应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传奇,而是传奇背后的故事。有些故事令人感动,但是感动的背后往往就是荒唐。
历史人物,绝不应该用好人和坏人来划分。一种更合理的划分是:适应环境的人和不适应环境的人。
有时候我们会问,是什么构成了历史?是什么在推动历史的发展?爱情还是仇恨?利益还是欲望?感情还是理智?
仇恨,是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仇恨,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所以,复仇也就构成了历史故事的重要题材。
吴国和越国,当时世界东南的两个蛮夷国家,短时间内崛起,但是很快消亡。这两个国家的崛起,就是仇恨发酵的结果。当仇恨远去,泡沫随之破裂,一切归于寂静。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复仇人物先后登场,伍子胥和越王勾践,一个家仇,一个国恨。他们报仇的过程绝对是一个传奇接着一个传奇,他们的坚忍不拔和忍辱负重令人叹为观止,因而也就必然贡献给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至今令我们感伤或者激励着我们前行,譬如伍子胥的日暮途穷和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
伍子胥和伯嚭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对人物,一个忠臣,一个奸臣。可是,历史的真实不要简单用忠或者奸来定义。
伍子胥和伯嚭具有相似的身世,从深仇大恨的角度来说,伯嚭比伍子胥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伯宗到伯郤宛,从晋国到楚国,伯嚭的先辈已经连续三代冤死。对于伯嚭来说,或者对于每一个连续三代为国尽忠却惨遭横死的人来说,除了报仇,还需要什么?需要反思。当悲剧总是光临同一家人的时候,如何适应这个世界就是这一家人最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了。
从人生的角度来看,伯嚭是成功的,他不仅为自己的父辈报了仇,而且成功地完成了转型,避免了父辈的悲剧在自己这一代人身上重演。只是遗憾的是,伍子胥重蹈了父亲的覆辙。所以,伍子胥的人生只成功了一半,那就是报仇的部分。当然,伍子胥在他失败的一半中做了一件正确的事,那就是把自己的儿子移民到了国外。
52书库推荐浏览: 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