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带上了概念,在大脑中已对被观察对象下了定义,那么你又何必还要去呢?去了不也是为了得到定义么?
事物是运动的、发展的,一切定义和概念都是永远滞后于真实的。
用旧的已有概念上路去框定已发展了的真实存在,是不完备的、静止的观念。
生活是动态的生活,发展是动态的发展,那么观察也应是动态的观察。
前天张三是一个“小职员”,这你了解他。
但你今天要去了解他就不应带着“小职员”的概念去了解他。
他今天也许是总经理,或者一家集团公司的老总了,只要有时间和空间变化,事物就会相应改变。
所以,你今天想去了解他,你就得全然地敞开去听取他今天的言语,去观察他今天的行为特征,你不能再带着对他的旧定义上路。
定义、概念对我们了解真相往往是有阻碍的。定义只是屏障,只是局部界定问题。
丢弃它,舍弃它。
不然你就不可能真正进入到对象的内核和真实之中去。
现在,我们要想观察到事物的真相,我们就不能带任何文化语言,不能带任何评判,不能带任何欲望,不能带有概念,否则,我们就不是在真正观察,我们只是在自我说话,在自我发泄,在自我回忆,在做白日梦而已。
既在目标之中,又在目标之外。
当今的成功学都在追求目标,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个目标呢?
惟一方式就是既在目标之内,又在目标之外。
这看上去是与身心同在相互矛盾的,其实,又是不矛盾的。
目标,真实的目标应该是每天都能行动的目标,如果目标太遥远,今天还不能够实施,那么它并不是真实的目标,它只是你悬在空中的梦幻而已。
那个梦幻是有害的,真实的目标一定是与今天接轨的,与此时此刻接轨的,是立即可以着手进行的。
也就是说,目标已细分了,已渗入到你手边切实的行动中。
我们要想实现目标,就只要实现现在,实现手头正在做的工作。要想充分有效地完成全部工作,我们就得全然进入手头的工作才行。
那为什么又要在目标之外呢?
这是高层次的认识,我们在实现目标,在目标和我之间,我是主人,目标是仆人,我是主动者,目标是被动者。我只是通过目标而实现创造,实现快乐,我并不是为目标而生存、而牵制、而占据,成为目标的奴隶。
更何况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动态发展的,目标自然也应因时而变、因势而改。
有了这一理解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我们对待目标的态度是既要在目标之中,又要在目标之外了。
既要拥有悬挂,又要走出悬挂。
我对生活中的人作过详细调查,我仔细地观察过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得出一个吃惊的结论:大多数人全是麻木不仁的人,他们几乎一天也没有真实地活过。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曾陷入了希望的圈套,落入了梦幻的陷阱之中。
他们从来不是为今天而活着的,他们要么活在很久以前的那次打击里,要么活在等待之中,要么活在准备之中,或是三者必居其一,但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拿“希望”来说吧,他们眼中永远高悬着那个希望,于是总认为一切都会在下一个时刻来临,在意想不到中来临,这次没有来,也许正在下一个拐角处等着呢。
于是我们就这样一等再等,一直等到死亡来临时,那个悬挂的希望才会破灭。
到那时,我们才会觉得我们自己上当受骗了。
因此,千万不要把生活全部交予希望。我们要穿透希望的本质。生活就是活生生地活在此时此刻。
只有在此时此刻,我们才是活生生的,才是与大自然保持能量流畅互动的。
所以,舍弃希望,舍弃梦想,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手边的工作中来,投入到正在着手的事情上来吧。
你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真实的感知,而不是道听途说的东西。也许这个感知不太准确,但这已不重要,关键是你已真实地感受了一次,你已经活过了一次。
我们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地复述着:“这花多美!”“那人真了不起!”“这经验真有用!”等等之类的话,我们不需要别人强加给我们的东西,我们需要的只是自己真切地感受,真实地活过。
我们不能只是鹦鹉学舌,我们需要全然地投入生活。
既要在模仿之中,又要在模仿之外。
我们的传统教育都是教人“得到”的学问,都是教人“增加”的学问。我们原本空空的大脑,到今天已被灌得头晕脑涨。
我们走进现实生活时,就开始用那一满脑袋知识和经验对手头的事物作出评判。
说穿了,那根本不是我自己在作评判,只是大脑中的那些习惯在作出判断。
它们作出的判断,与我们手头的工作毫无关系,它们只是对大脑中存入的相关信息作了一次回忆,一次预支罢了。
所以,我们要想科学研究真实生活,我们就得学会放弃经验、经典知识以及那些陈旧过时的理论。
那些都是别人的经验和体会,都会左右你对真实的把握。
你如果要成长,要超越,第一件是就是放弃已有的陈旧知识。
世界上一切美好的存在,都决不是复制品。复制是庸俗的,复制就是抄袭,而抄袭是可鄙的。
惟有创新,惟有新才是精彩的,惟有变才是符合规律的。
你如果只是依样画葫芦,你将会成为一个复印机,你只是一个影子,而影子是虚幻的,太阳一离去,你就消失了。
活着,就不要模仿,不要依从。你应当以自己希望的方式来思想、来行动、来创造。
没有放弃,没有摧毁,没有打破,没有超越,我们就只是奴隶,只是仆人,就只能成为前人的依附。
所以,要想接触真实的生活,我们应以轻松的心情上路。否则,我们的一切都只是抄袭,那是可鄙的。
去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记住:是我做,我是为我,而不是为别人在做。
还有另一个放弃,就是放弃我们自身的虚伪行为。
我们很多时候的微笑都是假的。
我们是习惯地笑,我们只是面皮扯了几下,故意通过机械操纵,制造出来一个笑容。
那是虚伪的,是假的,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是一种带有负面性的行为。
不仅我们的笑是假的,我们的哭有时也是假的。还有很多更耗时耗精力的行为活动都是假的,在我们一天之中,有许多行为都是假的。
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不惜以另一种违心的行为来换取另一种利益。我们仍旧只是在一系列的虚伪之中活着。
于是,我们越来越远离真实生活了。我们成了一味满足贪欲的狂奔的野马。
总之,要想真实地生活,我们还应放弃一切虚伪行为。否则,我们是永远接触不到真实的生活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