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府限制汉官,军政大权大都掌握在清朝贵族手中,曾国藩面对来自清朝贵族的压力,总是能够像打太极拳一样,以柔克刚,从容应对。他成就功业的重要政治活动就是与太平天国的战斗。在这场历时长久的战斗中,曾国藩屡次遭到清朝贵族和朝廷的责难,但是他最终都能化解。他处在几股势力之间,以各种方式敷衍各个方面,使得人人都找不出他的毛病,就连慈禧太后也曾赞扬他忠公体国。
曾氏一门荣宠无量就是曾国藩周旋出来的结果,若是他处处强硬,在那种混乱的政治局势下,恐怕早就已经身首异处了。
人在社会中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求得生存才能谈及发展的问题。历史上那些以强硬着称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参与社会活动就必须与社会中的人打交道,既然与人打交道就难免要应付各种人。这些人并不是个个都光明磊落,只要我们一个应付不善,就难免会有祸患。不用说处在中间阶层的我们,即使是处在高层的人,也要学会周旋,否则地位恐怕也不能保证。孙策是东吴的首领,他以雷霆万钧之势收服了江东士族,但是最终没有逃过被暗杀的命运,若是他能采取温和一点的态度,也许就不至于这样。同时期的诸葛亮正好和他相反。诸葛亮对外要面对复杂的天下大势,对内有刘备的信任和关张的不服。想要平衡这些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关张二人的态度上,诸葛亮收放自如,保全了二人的颜面,也保全了自己。
人生在世,不能不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和道德准则,但是强硬却不是最好的办法,学会周旋,才能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保护自己;在坚持自我的同时,谋求发展。
有得意,就有失意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周易·乾卦》
南怀瑾先生认为这是《易经》告诉我们因果的道理,怎样过去就怎样回来。终日乾乾,就是教我们得意了,上了台要特别小心,因为反复,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上台就有下台,有好处就有坏处,一反一复,“道也”,是自然的法则,必然的,逃不了的。
这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似乎是一致的。那么导致祸福互相转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祸福是人生的两种状态,人生之所以会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主要是因为人心态的变化。当祸来临时,也就是失意的时候,我们会变得谨小慎微,失意而不失志,在逆境中积蓄能量,蓄势待发,最终一鸣惊人,得到福报,达到得意的状态;然而人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忘记本分,恃才傲物,恃势凌人,居功自傲,结果招来祸患。所以说,心态起到主导作用,只因我们心志不坚,不能承载得意与失意,总是会随着所处的人生状态的不同而随意改变。
人生最可怕的时候并不是失意的时候。失意顶多会把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人打倒在地,而那些意志力坚定的人,必然会愈挫愈勇,反而能够成就事业。得意则是毁掉英雄最厉害的武器。这些英雄人物在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之后,很容易志得意满,狂放不羁,结果在最得意之时被人釜底抽薪,落得凄惨的下场。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的一生就是祸福转化的一生。韩信未发迹之前,一直磨砺意志,忍辱负重,希望终有一日能够出人头地。有一回,几个地痞流氓把他堵住,让他从其中一个的胯下钻过去,韩信忍受了胯下之辱。天下大乱之后,韩信投靠项羽不得重用,后转而投靠刘邦,依然没有被重用。幸好遇上了萧何,在萧何的帮助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韩信战绩辉煌,在他的带领下,汉军一路摧城拔寨,接连灭掉魏赵燕齐,
最终将项羽兵围垓下。然而韩信随着功劳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当初刘邦被项羽围困,命韩信发兵来救,但是韩信却趁机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虽然逼于无奈封了他,但是心里对他却越来越嫉恨,这为后来韩信的被杀埋下了种子。
天下平定之后,有一次刘邦大宴群臣,席间他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最多不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多多益善。”韩信自以为自己功劳卓着,刘邦不会对他怎么样,深陷险境而不自知。后来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没过多久,就被吕后设计杀死。
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则是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张良是刘邦最重要的谋臣。刘邦依靠他的计谋攻城略地,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刘邦对张良待以师礼。然而功成之后,张良却主动请辞,离开了斗争激烈的权力中心。
开国之后,刘邦给他的封赏是“齐地任选三万户”,深知刘邦个性的张良固辞不受,而是对刘邦讨要了一个“留侯”的封号(留是今江苏省沛县东南的一座小城),算是处于半退隐的状态。张良假托神道,不再参与政事,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他也没有参与。这样一个人对刘邦来说是没有威胁的,因而张良得以善终。
人一生孜孜追求的就是成功,一旦将成功追到手,很容易就会得意忘形,而这却会成为致命的伤害。当我们名不见经传,籍籍无名的时候,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威胁,谁也不会注意到我们,反而会安全很多,不用担心各种冷箭和猜忌。一旦我们上了台,越过了众人,处在较高的位置,那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一言一行都会在别人的监视之下。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安全了。比我们低的人会嫉妒,会想方设法地将我们赶下台,然后自己登台,因此针对我们的冷箭和小动作肯定是少不了;而那些比我们高的人,或者是和我们平级的人则会对我们心存疑忌,深恐我们会将他们挤下台,因而他们会先下手为强,处处给我们穿小鞋,找个理由把我们推下台,以保住自己的位置。这个时候,处在危险当中的我们如果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不可自拔,那么就很容易被人乘虚而入,下场将苦不堪言。
第13章 掌握方圆的生存之道(2)
“小心驶得万年船”,尤其是处在台上的时候,自己完全暴露在众人面前,所有的弱点和缺点都不好掩饰,如果再不加小心,恐怕很快就会被人推下高台。因此,我们要保持一颗警惕而平静的心,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不改变,失意时不卑不亢,得意时不骄不傲,就像是浑圆的太极一样,让人找不到弱点,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至于一直在得意与失意间循环。
万事随缘,不争不抢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南怀瑾先生这样解释这句话: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就做到了“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就做到了“心善渊”;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就做到了“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就做到了“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就做到了“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就做到了“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就做到了“动善时”;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张笑恒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