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7)

阅读记录

  社会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平与不平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都没有推己及人的意识。大多数的人都是在追逐自己的利益,只要自己能够过得好,能够获得公正的待遇,就不会去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私就由此而来。当私心弥漫整个社会的时候,人们就会对各种黑暗的角落视而不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情在每个年代都会上演,古人所宣扬的大同社会一直都不能来临,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懂得推己及人。

  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向前发展不是个别人的发展,而是整体的发展,因而我们不能只关心自己是否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要关心一下那些被社会落下,没能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的人。所谓与人为善,就是要待人好,多做好事。温暖人们冷漠心灵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做好事。如果这个社会上处在尖端的人都能够推己及人,都能够与人为善,那么这个社会即使不能成为大同社会,也必然是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的社会。

  苛求别人,只会孤立自己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小人对别人要求严格。”

  孔子说:“君子傲但不与人争,合群但不结党。”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句话就认为这个人好,也不因为这个人不好就不听他讲话。”

  南怀瑾先生认为要做一个君子,必须矜而不争。“矜”是内心的傲。傲要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有气节,穷死饿死可以,绝不低头,这是矜。“群”则是敬业乐群,彼此相处融洽,但不走营私的路,而走大公之路。对于人的观察,不要因为对方一句话说对了,就认为他统统对了;也不要因为对方某一点不好,而不听他的好意见。

  这里讲了三点君子的品行,这三点中有一个意思是贯通的,那就是君子在加强自身的修养的过程中要与人和谐相处,在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品行的同时,不能待他人太过严苛。比如说“矜而不争”,君子要有傲骨,但是对他人不能有傲气,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君子为何不能严苛对待他人呢?在儒家思想里,“积极入世”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身为君子更要入世救民,若是严苛对待他人,则必然不能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这样一来就很难实现济世救民的愿望。

  人与人在各个方面的修养都是不同的,面对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不可能定下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去执行,或者干脆按照自我修养的标准来要求旁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众人都远离自己,因为谁也不愿意面对一个整天指责自己的人。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君子要有的修养,一个人可以自我要求,但是不能因此就挑剔其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与处世方式,我们是没有资格说三道四的。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荣国府的大管家,她一生要强,掌管荣国府大小事情。她对待下人苛刻无比,自己却不知进退,大肆敛财。只知损人利己,不知厚道待人的王熙凤到了最后连她的丈夫也背叛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

  为人严苛要针对自己,而不应该针对别人。提高个人的修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若不严格要求自己,很难有所成就。而对待他人则没有必要这样严苛,别人要么有自己处世的原则和方法,要么就不注重个人修养,总之,他们的行为关涉的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若是我们总是苛责别人,那么就有干涉别人的嫌疑,这样只会把关系搞僵。

  汉文帝刘恒出身帝王之家,后来还继承皇位,但是他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力行节俭,使得汉王朝在他的手里得以恢复元气。

  刘恒在吕后执政期间,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这种生活环境使得他养成了谨慎、宽和的性格。他在位二十三年,一直过着节俭的生活,从未为自己的宫殿增加过任何物事。相反,一旦他发现自己的政策不利于百姓,立刻就改正过来。

  有一回,他想建造一个露台,招来工匠核算之后发现需要百金,刘恒说:“百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家的财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常常感到恐惧和惭愧,为什么还要修建露台呢?”就这样,他放弃了修建露台的计划。

  在为自己修建陵墓的时候,他命令不准使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作为装饰品,只能用瓦器,并让工匠们顺山而建,不需要堆积高大的坟墓。死之前他还下遗诏说:“当今之时,世咸嘉生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并一再嘱托丧事从简。

  人们总是希望他人甚至整个社会都能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发展,一旦发现与自己不同的地方,总是想指正。其实,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信守同样的准则。只要不违背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要求他人身上,不如用在自身的修养上。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与我们不同的地方。荀子说:“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拽。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拽,故能宽容,因众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意思就是说人们应该以道德的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别人要像接引乘客登舟一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成就大事。紧咬别人的缺点不放,只会孤立自己。

  第4章 包容是一种大境界(1)

  得饶人处且饶人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论语·子张》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询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如果我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南怀瑾先生推崇子张的见解,他认为做人就应该如此,对于不及我们的人,不必讨厌他,要同情他,能够帮助的就尽量帮助,即使不能帮助也要能包容他。

  我们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总有品行的高下,对于那些大贤者,我们尊重敬仰;对于那些有缺陷的人,我们也不应该排斥。有容人之量,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缺陷,对于别人身上的缺点,我们能够大度包容,必然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52书库推荐浏览: 张笑恒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