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袁腾飞说世界史_袁腾飞【第1部完结】(42)

阅读记录

  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让高俅给欺负成那样。你说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很牛嘛,练枪的怎么能被一练足球的欺负?不是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中国那解放军武术总教练,在当时禁军教头有5700多个,林冲只不过1/5700。这教头上面是都教头、虞侯、都虞侯、指挥使、都指挥使,都指挥使是正五品,教头从八品下。古代官品每品分正从两级,四品以下的官,每级又分上下两阶,他是从八品下。县令正七品上,这一比较,搁今天的话讲是连排级干部,他要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术总教练,他至于上梁山嘛。

  宋朝的士兵经常逃亡,防止士兵逃亡的办法是在脸上刺字,但是脸上刺字是犯人,那就等于毁容嘛。在脸上刺上:第八营第一连第二排,跟刺肩章似的。宋朝只有北宋的狄青,南宋的岳飞是武将熬上枢密副使的,这个是挺不容易的。狄青当枢密副使的时候脸上还有字。皇上给他药水要他洗下去,他说我留着,我留着要激励将士,跟他们说我这样脸上带字的也能当上枢密副使。但是就你这一个,没别人了,激励不着将士。

  就因为宋朝把武将的地位压到这么低,所以他对外战争老打败仗,没人尚武,打仗都让文官去。文官又不会打仗,皇上给你一个阵图,照着打。你拿着阵图到了前线,打开阵图就傻了眼了,按皇上的布置根本没法打,再请示皇上吧,没等你请示到,敌军到眼前了,下辈子再请示吧。

  只要不造反

  第五步,集中行政权。

  参知政事做副相。宰相本来在隋唐的时候就由一个变成一窝了,独相变群相嘛,到了宋朝又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那这个宰相的数量就越来越多了。参知政事这个副相可以临时设立,然后设枢密使管军事。原来的丞相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因为兵部是归丞相管的,归三省尚书省管的,现在他设立枢密使,你这三省尚书就管不着了。就这样把宰相的军权给夺出来了,所以枢密跟宰相就叫“东西两相”。又设三司使管财政。原来的户部是隶属于尚书省的,现在又设了一个三司使管财政,这样一来相权就更加的削弱了。

  然后在地方上,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

  原来的地方官虽然也要中央任命,但他是当地自己人,比如,四川省省长是四川人,安徽省是安徽人,是从本地人的县长、市长晋升上来的。但是从宋朝开始变了,是朝廷委任京官出去当地方官。比如,我的本职是大理寺少卿,我应该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结果大理寺少卿知端州事,高检的检察长到端州做知州去了,我还干我这大理寺少卿吗?不干了。

  所有的地方官都由中央派出来,那我知端州使的地方官就一定是端州人了。我拨来的官跟你这地方不是一处的,如此一来,地方上要想作乱就特别难。从宋朝开始一直到现在,基本上都这

  样。实际上你看省一级干部他都是中央往下派的。

  中央派人去当地方官之后,还设了通判监督。通判监督知州,所以通判又叫监州。有人跟宋太祖说呀,你让这个文官下去当地方官,你给他们这么大的权力,他们会贪污的。你猜宋太祖说什么?他说一百个文官贪污也不如一个武将造反对国家的危害大。所以您愿意贪您就贪,只要您不造反。可见他自己造反得的江山,被自己给吓坏了。

  于是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时代就来临了,只要不造反,干吗都行。汉唐很可敬,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活在那样的朝代很惨。明清就更崩溃了,尤其是明朝,生活在那种朝代真是生不如死,属于中国古代史上最黑暗的二百多年。明清的可怕和可恶,反衬出了宋朝的可爱。宋朝的财政总收入很吓人。北宋是明朝的十倍,南宋是明朝的六倍。直到《辛丑条约》那会儿,清朝的财政收入才赶上南宋。你想两宋那富裕到什么程度,都是重商主义发展的,特有钱。如果宋朝不是被蒙古人给灭掉了,咱中国早就按部就班发展到近代社会了,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爱干嘛干嘛

  宋朝是很可爱的王朝。

  太祖皇帝有遗训,刻在碑上。这碑在宫中的一个秘殿里面,每一个新登基的皇帝都要去看那碑。碑上刻了三条:

  第一条,不得杀害柴氏子孙,咱江山是从柴家抢来的。这要搁别人,我从柴家抢了江山,我得把柴家连根刨。结果宋朝是不得伤害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何况他也不可能有罪。水浒里面有个逼上梁山的柴家后人,小霸王柴进,那个是虚构的,不能算。

  第二条,不得杀害士大夫,上书言事者无罪。在宋朝你只要是读书人你就没有死罪。所以文官没有被判死刑的。这一没有死罪,你说贪污怎么办?杀还是不杀?祖宗家法是不许杀士大夫,那就流放吧,他又说士可杀而不可辱。流放就是一种侮辱,还不

  如杀了。皇上说那无罪释放。皇上就说哪一件快意事儿我也做不

  得。宰相说这种快意事你不做也罢。

  不能杀士大夫,士大夫给皇上写信说事,无罪。你回头给打成右派这不行。所以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朝代就是宋朝。那待遇真高,宰相的工资一年三百万人民币,差不多是两万四千亩土地的总收入,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贪污呢,那三百万是小头,大头在后边呢。所以,宋朝就是再著名的官员他的生活都是特别豪奢的,包括我们知道什么寇准、欧阳修,这帮人都特讲排场,到了可劲造,花不完的地步,如果换了你也是一样花不完。宋朝厚待士人,知识分子的生活很好很强大,所以才会有空去研究理学,去写宋词,这个宋词和唐诗的风骨就完全不同了。

  知识分子有钱,皇帝可够惨。宋朝皇帝惨到都没钱给自己修坟的份上。皇陵特别简陋,在河南巩县,跟汉唐那种因山为灵,跨山连谷的皇陵没法比,跟明清也没法比。别的朝代都是皇上一登基就开始修坟,皇上不死这坟不能修完,不能说我完工了,您入住吧,那哪成。所以皇上活着的时候你不能停。而宋朝是皇上活着不能修坟,皇上死了之后七个月内必须完工,只要别豆腐渣,尽快干完就是了,要不然皇上的尸体都烂了。所以那皇陵都很简陋。祖训的第三条是不加田赋。当然这一点就没做好,要是不加田赋皇上和文武百官吃啥?何况他们还得吃得好!

  没人会抵抗

  巩固政权的第六步,为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在各路设转运使。

  这等于是把这个地方的财政都转运到中央来了。然后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这就是提点刑狱使。

  死刑要报请中央,一直到今天都是。比如,在安徽杀了人了,判死刑,须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当然一般不会被驳回,准能够核准,但是提刑一定要把死刑报给中央,由皇帝亲自批。在清朝,就有懋勤殿勾到。皇帝在懋勤殿给这死刑犯打钩,用朱笔将死囚姓名勾去,表示核准,又称勾决或勾到。勾决咨文下达便可执行死刑。勾一个人,大臣就要下跪三次给他求情,上天有好生之德,请皇上恩准。皇上说这家伙太坏,勾了,但大臣还是每一个人要请求三回,别杀他,有好生之德。其实也就做个样子。因为一般判死刑的都是大奸大恶之人,勾了就完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袁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