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世界名人_刘明轩【完结】(14)

阅读记录

  罗斯福能成为世界性的历史人物,是由于他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作出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以“中立”为名的绥靖政策,企图用牺牲别国利益的办法来缓和与法西斯德国的矛盾,推动德国去进攻苏联,然而法西斯德国却首先把矛头指向美法,并对美国磨刀霍霍。1940年6月,法国投降,英国危急,美国受到威胁。为了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罗斯福同美国国内的和平主义、孤立主义作坚决斗争,使国会撤销《中立法》,通过《租借法》,规定对反希特勒联盟各国出租武器、粮食等物资,这标明罗斯福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跨出一大步。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战。罗斯福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促进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扩大,以带病之躯,多次离国,组织并参加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对弥合盟国间政治上和战略上的分歧,对促进美、苏、英三国建立合作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1944年,罗斯福再次连任总统。1945年4月12日,他因脑溢血在温泉镇逝世。

  自由法国斗士戴高乐

  1940年6月18日,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使整个法国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第二天,法国人民从英国的电台中听到了真正属于法兰西的东西:“无论发生什么,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绝不会熄灭。”从此,著名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开始了。发出这一广播的,就是刚上任两周的前法国国防部和陆军部次长夏尔·戴高乐。

  1890年,戴高乐出生在法国北部里尔城一个笃信天主教的贵族世家。怀着为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雪耻的决心,他于1909年考入了圣西尔军校,毕业时被授予少尉军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戴高乐作战勇敢,被升为上尉,并且获得了最高荣誉十字勋章。在凡尔赛战役中,戴高乐被俘,一战结束后获释。1920年,戴高乐升为少校。1921~1922年分别在圣西尔陆军学校和高级军事学校任军事史教授。1925年在最高军事法院副院长贝当元帅的办公厅任参谋。1929~1931年分别在伊朗、伊拉克和埃及任特派员。1932年在国防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在此期间,他写了不少军事专著,一反以防守为主的传统理论,强调进攻的作用,得到了后来出任总理的雷诺的赏识,1937年就任上校团长。

  二次大战爆发时,戴高乐任坦克旅旅长,1940年5月升为第四装甲师师长,在前线积极阻击纳粹德国对法国的突然袭击。同年6月5~17日任国防部副国务秘书,主张抵抗纳粹德国的进攻,拒绝在德法停战协定上签字。德军占领巴黎后,戴高乐出走英国。6月25日创建并领导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后改称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抗击希特勒德国的侵略。1943~1944年组织法兰西临时政府并任主席。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后三天回到巴黎。1944年8月至1946年1月任临时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1946年1月26日辞职。

  1947年创建法兰西人民联盟。1954年该组织解散后,曾隐退乡间,撰写《战争回忆录》。1958年6月出任总理,提出加强总统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新宪法,9月28日举行公民投票,新宪法以78.5%的票数被通过,10月4日生效。自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取代第四共和国。法国由议会制过渡到事实上的总统制。

  1958年12月经普选当选第五共和国总统,1965年再次当选。1969年4月在关于对地区改革和参议院改革所举行的公民投票中失败,被迫辞职。戴高乐一贯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和防务政策,反对大国控制,奠定了第五共和国的基本对外政策方向。1962年,他果断地结束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1964年1月27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决定法国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组织。著有《剑锋》、《未来的军队》、《法国和它的军队》、《战争回忆录》、《希望回忆录》等。

  ·第二篇 军事风流·

  两面神亚历山大

  在2300多年前的小亚细亚格尔蒂瓮城的神庙中,供奉着一辆古代米达斯王的战车,车轭上打着一个错综复杂的绳结,据说能解开他的人就能成为世界之王。一天,一位远道而来的青年跃跃欲试,结果在束手无策之际竟一剑将绳结砍开了,这个迫不及待想成为世界之王的青年,便是后来称雄天下的亚力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约于公元前356年生于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他父亲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国王,名叫腓力二世。马其顿本是希腊北部一个贫瘠落后、默默无闻的城邦,到腓力二世时,这个城邦走向了强盛。

  亚历山大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12岁时曾驯服过别的骑手不能驾驭的烈马。13岁到16岁,他的父亲为他聘请了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斯多德做家庭教师,他向老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最喜欢的书是《伊利亚特》,他一心想向阿喀琉斯学习,创下辉煌的伟绩。

  公元前336年夏,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认为反叛的时间到了,于是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过去曾与马其顿作对的底比斯人谣传亚历山大阵亡,乘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轩然大波。亚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腊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这次暴乱平息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杀一儆百,当机立断,火速挥师南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出现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不惊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变成了一堆瓦砾,全部居民都被变卖为奴,只有过去和腓力二世或亚历山大友好或赞助过马其顿的少数人除外。

  亚历山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毁灭,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并恳求宽恕。没过多久,各邦国又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最高统帅。于是,亚历山大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大展宏图,组织对东方的远征了。

  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过对腓力二世的谋杀。据说,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光,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地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就这样,亚历山大怀着对无穷财富的渴望,离开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之战。他用以远征波斯帝国的军队,由步兵3万名、骑兵5000名和战舰160艘组成。波斯帝国却拥有数十万大军,战舰400艘。而且,波斯帝国面积比马其顿王国约大50倍,更何况远东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诸多国家均已被波斯征服,并入波斯版图。尽管力量悬殊,但亚历山大善于从本质上看问题。他深知,波斯帝国虽国土辽阔,军队庞大,威名犹在,但其势已衰,内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是个意志薄弱、缺智乏谋的平庸昏君。而马其顿王国气势正盛,锐不可挡。亚历山大借助一举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之余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突破敌防线,首战告捷,彻底摧毁了波斯人的士气和抵抗的决心,开辟了向亚洲扩张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战而降,甚至把亚历山大视为将他们从波斯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

52书库推荐浏览: 刘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