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55-----------------------
一是回归自然,一是发展天性。这也是卢梭始终贯一的主张。 从理论基础上来看, 《爱弥儿》是以性善论对封建统治者、特别是天主 教义一向标榜的原罪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否定。原罪论肯定人的天性恶劣, 肯定压制天性和君主专制是合理的。而在 《爱弥儿》中却完全相反,这本书 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句名言: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 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而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尊重人首先就要尊重人的天性,其次是顺乎人的天性对他施以合适的教育。 那么,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有用的 人材,是要防止人在恶浊的社会环境中变坏。而下层社会的平民是接近自然 状态的,所以他们没有进行教育的必要;由于上流社会的贵族子弟一生下来 就被扭曲的文明左右着,所以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因此,小说中的主人公爱 弥儿被虚构成了一个生活优裕、安定的贵族的儿子,他成了卢梭加以教育和 改造的对象。 要对一个人施以一种发展他们天性的教育,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教育的出 发点。那么教训的出发点又在那里呢?这个问题似乎许多人都知道,但是许 多人又往往忽略了。毫无疑问,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的客 观需要是教育的归宿点。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以社会的或成人的需要 确立教育的目的,以致把儿童塑造成了一个僵硬、呆板的模型。卢梭认为这 是完全扼杀天性的一种做法,所以他在 《爱弥儿》的序中明确指出:“我们 对儿童是一点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 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 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成人哩。” 本来,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必须 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但是人们却 总是在具体的教育中误入了迷途。所以,卢梭在这本书中以开采和发展儿童 的天性为教育的出发点,对爱弥儿进行了全面的教育。在教育环境上,他使 爱弥儿远离城市,住在乡下,让他光着头,赤着脚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奔跑跳 跃。在这里,爱弥儿整日 “和质朴淳浑的农民”接触,和教师一道参加体力 劳动,疲倦了就在耕耘了的松软的泥土上休息。在智育的内容上卢梭主张摆 脱 “奴隶的偏见”,不让爱弥儿读那些帝王将相的历史以免受其毒害,也不 用统治阶级的道德礼教去束缚他的思想,甚至不让他玩金、银、水晶制作的 玩具,以免形成爱慕虚荣和钱财的心理。在教育方法上,卢梭从唯物主义的 认识论出发,认为人的观念只能来源于对客观对象的感知,人的认识产生于 具体的经验,因此他总是通过实物教育、直观教育的方法,使爱弥儿在实践 中获得知识。比如,爱弥儿把窗户打破了,就让他这晚睡在这屋子里,他被 寒风吹醒,自然就会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当爱弥儿不愿意学习地理知识的时 候,他就让他通过在森林里迷路的经验,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总之,在对 爱弥儿进行了一系列开掘他的天性,照顾他的各个年龄段的种种教育之后, 爱弥儿就成了一个身心调和发达的新人:他有运动员和农民的身手,又有哲 学家的头脑,身体健康、感觉灵敏、理性发达、良心畅旺,还具备了劳动的 本领和谋生的能力。这也就是卢梭所谓的自然人的典范。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学名著,也是他关于“自然”的学说的一次集 中阐述。所以,与“发展天性”相对应,“崇尚自然”就成了本书的第二大 主题。
----------------------- Page 56-----------------------
他首先以自己的身心体验为依据充实了他的大自然方面的理论: “我时 时刻刻要尽量地接近自然,以便使大自然赋予我的感官到舒适,因为我深深 相信,它的快乐与我的快乐愈相结合,我的快乐便愈真实。我选择摹仿的对 象时,我始终要以它为模特儿;在我的爱好中,我首先偏爱它;在审美的时 候,我一要征求它的意见。”在这里,大自然的美是他感官愉悦的源泉,甚 至大自然的生命律动与他自己的生命律动也是和谐一致的,所以他会一点不 漏地去尽情享受每一个季节的美,如果打乱了自然的秩序,实际上也就打乱 了他自己的快乐秩序。因此,卢梭反对一切人工的美,因为 “在人做的东西 中所表现的美完全是摹仿的。一切真正美的典型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另 一方面,人工美也是对自然和自然秩序的一种亵渎和破坏。他十分生动地说 道:正月间,在壁炉架上摆满了人工培养的绿色植物和暗淡而没有香味的花, 这不仅没有把冬天装扮起来,反而剥夺了春天的美;这等于不让自己到森林 中去寻找那初开的紫罗兰,不让自己去窥看那胚芽的生长,不让自己欢天喜 地地喊出大自然还活着的声音。 美就是真,就是善,只有真与善的东西才是符合自然的东西。这其实就 是卢梭 “自然”理论的逻辑走向。在《爱弥儿》中,卢梭关于其他它方面的 论述都隐含了这一观点。所以,他认为一个女子的美并不在于病态的苗条, 而在于健康的活活泼泼。一个女人可以用化装品使她出一出风头,但若是想 获得别人的喜欢,还得靠她的人品。 “凡是真实的爱,都是充满热情的,其 所以那样地充满热情,是因为在想像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真正的或虚幻的完美 的对象。如果在情人的眼中看来那个完美的对象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是一个 只供官能享乐的工具,在他的心目中哪里还能燃起一股激烈的热情呢?如果 是抱有这种看法的话,他的心是热不起来的,是不会去追求那个情人心醉神 迷、情意缠绵的高尚的乐趣的。我承认爱情是空幻的,只有情感才是真实的, 是情感在促使人们去追求使我们产生爱情的真正的美。”——在这里,卢梭 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开圣·普乐和朱丽的情感之谜的有力注释。 在 《爱弥儿》中,充满全书的就是这样一些富有真知灼见的论述。 《爱弥儿》在当时首先具有不可低估的启蒙价值;其次,它又是一部小 说。然而,二百多年后,当它脱离那个时代从而也褪尽了启蒙的色彩后,当 更加丰富的小说作品满足了人们的小说阅读欲从而人们已不把它当成小说 后,《爱弥儿》的主要价值也就真正落实到了它的副标题——《论教育》上。 卢梭在教育方面的许多开创、建设性的理论是迷人的,正是由于这些理论, 才把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康德领上了正路,才使得鼎鼎大名的哲学家杜威 深表佩服。而现在的许多教育学者则说,只要柏拉图的 《理想国》和卢梭的 《爱弥儿》留存在世,纵令其它的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 而卢梭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当同时代的人都在呼吁尊重人权的时候,他 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尊重童权的重要性了。把儿童当成儿童吧,人类越成熟, 人们也就越需要这样一种朴素的声音。
52书库推荐浏览: 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