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鉴于"儒者说五经,多失其实"(《正说》),因撰《语增》、《儒增》、《艺增》诸篇驳正之;鉴于俗儒俗言俗行,故在《超奇》、《程材》、《谢短》刺讥之.但是王充对儒家的五经并不非毁,认为是大道之藏,真理所在;对儒家的祖师孔孟并不轻蔑,犹奉为圣贤;对儒家理论的许多重要方面尤多发挥;特别是对儒学的核心内容"仁义",更是赞不绝口.他多次说:"国之所以存者,仁义也.民无仁义,倾国亡主."因而呼吁王者"重礼爱义"、"率无礼之民,激无义之士"的儒生.在治国方略上,王充认为:"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一日养力."养德即教化,养力即耕战.二者相须而行,国乃大治,"二者偏驳,各有不足".
因此他十分反对韩非养力不养德,任刑不任礼的法家想思,特著《非韩》之篇.
总之,无论就王充所接受的教育,还是就其思想体系,感情色彩来看,王充都是一个地道的儒者.他知识渊博,博古通今,议论风发,文章灿然,是东汉一代大儒,也是中国儒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儒.他追求真理,坚持实诚,痛斥虚妄,与盛行一时的章句之儒,神异之说大异其趋.有时甚至不免问及儒家圣贤,非及孔孟,于是受到传统学者的非议,甚至被现代学者树为孔孟的对立面,这不是肆意歪曲,就是一知半解.章太炎先生说王充"作为《论衡》,趣以正虚妄,审向背,怀疑之论,分析百端,有所发摘,不避上圣.仅得一人焉,可以振耻."(《检论·学变》)实为知人之论!
(舒大刚 撰)
主要参考书:
(1)《后汉书·王充传》
(2)蒋祖怡《王充卷》
(3)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
(4)黄中业陈思林《论衡选译》
(5)金春峰《汉代思想史·王充思想剖析》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经学大师 郑玄
(127——200)
郑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他对儒家经典的注释,长期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官方教材,收入九经、十三经注疏中,对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的流传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上篇 郑玄的生平事迹
一、家世与童年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郑玄的家世本来比较显赫.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为朐(qu渠)山侯.郑玄的八世祖郑崇,字子游.为高密大族,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汉书》中有传.郑崇为人刚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与宦官、幸臣董贤等作斗争,后来佞臣诬陷,惨死狱中.到了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
郑玄自幼无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他不尚虚荣,天性务实,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十一二岁的时候,他曾随母亲到外祖家做客,当时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多位客人都衣着华美,打扮得焕然一新,一个个言语清爽,夸夸其谈,显得很有地位和派头.唯独郑玄默默地坐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学都赶不上人家.其母见状,感到面上无光,便暗地督促他出头露面,显露点才华,表现点阔绰和神气.郑玄却不以为然,说这些庸俗的场面"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引文见《太平广记》卷215引《玄别传》).
郑玄16岁的时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声名远播,被大家称为神童.当时朝廷的统治者相信灾异、符瑞之说,把各种自然灾害视为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和警告;而把自然界罕见的一些现象,如禾生双穗、珍禽异兽出现等,看作上天对人们的奖励和对"政治清明"的赞赏.为了证明统治者的行为符合天意,朝廷便鼓励地方官府将"符瑞"逐级上报,借以神化和歌颂封建统治,麻痹人民.但当时的吏治已经坏透了,州、县官吏大都是白囗,写文章也难以象个样子.这一年民间有人献瑞,不同的两棵秧长到一起结了一个瓜,称为"嘉瓜";一枝禾稻结了两个稻穗,谓之"嘉禾".县里要讨好上级,就将"符瑞"的情况写成公文并加上颂辞上报,无奈官吏鄙陋无文,写的东西实在拿不出手,只好请神童郑玄来改写.郑玄写好了公文,又写两篇颂辞,倍受县吏的赏识.郡守认为郑玄是少有的奇才,不愧神童之名,后来亲自为他主持了冠礼(男子20岁时为表示成年而举行的加冠典礼).
郑玄对术数之学的研究也很有心得,成名很早.据《玄别传》记载,郑玄17岁时,有一天正在家读书,忽见刮起了大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方术来推算,预测到某日、某时、某地将要发生火灾.于是,他立即到县府去报告,让政府早做准备.到了某日某时,某地果然发生了火灾,但由于早有准备,并没酿成大害.这件事不胜而走,郑玄又被当地视为"异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