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知堂书话_周作人【完结】(99)

阅读记录

  恭恭敬敬地要祷告一番,叫大悲大慈的神加恩于他,这的确是明朗朴实有古

  典精神,很是可爱的。”

  自两便以至劈柴买肉(小乘律是不戒食肉的),一方面关于性交的事,

  这虽然属于佛教外的人所做,都说的那么委曲详尽,又合于人情物理,这真

  是难得可贵的事。中国便很缺少这种精神,到了现在,我们同胞,恐怕是世

  间最不知礼的人之一种,虽然满口仁义礼智,不必问他心里如何,只看日常

  举动很少顾虑到人情物理,就可以知道了。查古书里,却也曾有过很好的例,

  如《礼记》里的两篇《曲礼》,有好些话都可以与戒律相比。凡为长者粪之

  礼一节,凡进食之礼一节,都很有意思。中云:

  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

  骨。

  这用意差不多全是为得“莫令馀人得恼”。故为可取,僧祗律云:

  不得大,不得小,如淫女两粒三粒而食,当可口食。

  又是很有趣的别一说法,正可互相补足也。居丧之礼一节也很好,下文有云:

  邻有丧,春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

  由径,送葬不辟涂潦。

  读这些文章,深觉得古人的神经之纤细与感情之深厚视今人有过之无不及,

  《论语》卷四记孔子的事云: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实在也无非是

  上文的实行罢了。

  从别一方面发明此意者有陶渊明,在《挽歌诗》第三首中云: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此并非单是旷达语,实乃善言世情,所谓亦已歌者即是哭日不歌的另一说法,

  盖送葬回去过了一二日,歌正亦已无妨了。陶公此语与“日暮狐狸眠霥上,

  夜阑儿女笑灯前”的感情不大相同,他似没有什么对于人家的不满意,只是

  平实地说这一种情形,是自然的人情,却也稍感寥寂,此是其佳处也。我读

  陶诗而懂得礼意,又牵连到小乘律上头去,大有缠夹之意,其实我只表示很

  爱这一流的思想,不论古今中印,都一样地随喜礼赞也。

  (民国计五年四月十四日,于北平苦茶庵)

  □1936年

  9月刊《青年界》10卷

  2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风雨谈》

  关于试帖

  我久想研究八股文,可是至今未敢下手,因为怕他难,材料多,篇幅长。

  近来心机一转,想不如且看看试帖诗吧。于是开始搜集一点书。这些书本来

  早已无人过问,就是在现今高唱尊经拜孔的时代,书店印目录大抵都不列入,

  查考也不容易,所以现在我所收得的不过只有五十多种而已。

  关于试帖的书,普通也可以分作别集总集诗文评三类,诗文评类中有梁

  章钜的《试律丛话》,见于《书目答问》,云十卷未刊,但是我却得到一部

  刻本,凡八卷四册,板心下端题知足知不足斋六字,而首叶后则云同治八年

  (一八六九)高安县署重刊。寒斋有《知足知不足斋诗存》,马佳氏宝琳著,

  今人编《室名索引》亦载,“知足知不足斋,清满洲宝琳。”却不能知道刻

  书者是否此人,查诗集其行踪似不出直隶奉天,而梁氏则多在广东,恐怕无

  甚关系,高安县重刊或者是梁恭辰乎?《书目答问》作于光绪元年,却尚未

  知,不知何也。其次有倪鸿的《试律新话》四卷,题云同治癸酉(一八七三)

  闰六月野水闲鸥馆开雕,盖系其家刻,倪氏又著有《桐阴清话》八卷,则甚

  是知名,扫叶山房且有石印本了。梁氏《丛话》的编法与讲制艺的相同,稍

  觉平板,卷一论唐人试律,卷二三论纪晓岚的《我法集》与《庚辰集》,卷

  四五分论九家及七家试帖,卷六说壬戌科同榜,卷七说福建同乡,卷八说梁

  氏同宗是也,但资料丰富,亦有可取。倪氏新话近于普通诗话,随意翻读颇

  有趣味,却无系统次序也。别集太多不胜记,亦并不胜收集,总集亦不少,

  今但举出寒斋所有的唐人试律一部分于下。最早者有《唐人试帖》四卷,康

  熙四十年(一七○一)刊,毛奇龄编,系与王锡田易三人共评注者,其时科

  举尚未用试帖诗也。《丛话》卷二云: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一六一五)始定前场用经义性理,次场刊去判语

  五道,易用五言六韵一首,至于大小试皆添用试律,始于乾隆丁丑(一七五

  七)。”叶忱叶栋编注的《唐诗应试备体》十卷,即成于康熙乙未,鲁之亮

  马廷相评释的《唐试帖细论》六卷,牟钦元编的《唐诗五言排律笺注》七卷,

  都是康熙乙未年所撰,乾隆戊寅年重刊的。钱人龙所编《全唐试律类笺》十

  卷,亦是乾隆己卯年重刊,可见都是那时投机的出板,钱氏原序似在纠正毛

  西河的缺误,其初板想当更早,惜无年代可查。臧岳编《应试唐诗类释》十

52书库推荐浏览: 周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