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仁堂_董保存【完结】(16)

阅读记录

  在编辑《彭德怀自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彭德怀元帅亲自批的《 欧阳海之歌》。由于这本书是由我所供职的出版社出版的,因而彭批的《欧阳海之歌》自然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应该怎样去评价这部曾经风靡全国的小说,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任务。倒是通过这本书中彭老总的批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怎样读小说,怎样评判一部小说的,甚至还可以通过这些批语看到他内心世界的一角。

  据知情的人讲,这本书是他1966年在成都新华书店买到的。当时他被安排到西南三线建委员会担任第三副总指挥。此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兴起。他还有心思读一读这本很流行的小说。人们没有料到的是,这本书他一共读了三遍。全书共444页,他用红笔划了红线的就有148页,写了批注和眉批的就有80页,共1833字。

  当我们翻看被彭德怀写满了眉批和旁批的《欧阳海之歌》的时候,我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灯下,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戴一副老花镜,手捧一部小说,看着看着,忍不住拿起了笔,用那双签发过无数份作战电报,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在书上信手写来——

  他写下最多的,是自己读小说时的联想、感想和对往事的回忆,是作为一个读者感情的共鸣:

  翻开这本书,彭德怀首先看到欧阳海出生地桂阳县。他划上红杠杠,写道:“桂阳县城曾被红军三次攻占。”

  接着读下去,是欧阳海出生,因家中添男孩怕被抓丁,把小海抱出去要扔掉,舍不得又抱回来,起了个女孩名字叫“玉蓉”。小海在风雪严寒中大哭。读到此处彭德怀不禁写道:“海,你不是在哭,而是对旧社会造反。”

  看到第14页,妈妈带着欧阳海去讨饭,妈妈对小海说:“大屋去不得,那里狗凶人恶。”苦孩子出身的彭德怀产生了共鸣——旁批:人剥削人,狗仗人势。

  紧接着又批道,朱门的酒是穷人的汗和血,朱门的肉是穷人的肉。

  读到第19页,这种心态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彭批道:小海,你七岁随母亲讨米,我八岁带北也讨米。受富人的欺负,只讨了一天,再不讨米,决心砍柴变卖。你路上留下白雪印,我严寒冰里捉鱼卖!你我同根生,走上一条路。

  书中写了欧阳海的一个梦,彭德怀写道:“小海,你在梦中捉鱼想救妹!我呢,也在冬寒捉鱼为养活弟和父,自己也在生死线上挣着活!”

  看了欧阳海一家互相让鱼汤喝,彭德怀十分赞赏,他写:“从这一点点小鱼汤中,看出穷人家父母儿女、夫妻间之爱,是多么诚挚!”

  第30页,彭德怀写道:“小海,你的四妹饿死了!我的四弟不满一岁也是饿死的!真是无独有偶,旧社会像这样的惨事,何能数计!”

  此时的彭德怀,已经和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了。对旧社会充满了仇恨,呼唤革命的风暴。他一次又一次地写出了带情绪的批语——

  书中说:“这杀人的旧社会,什么时候都坍塌崩溃……”彭德怀在后面写道:“从1949年已经出现了晴天。”

  书中写道:“莲溪镇大财主刘家大院塞满了人四乡抓来的百十口子青年人,财主刘大斗说:‘这些天人人都在谈共产党,不错,共产党正往这边开过来。……’彭德怀在后面写道:“共产党八路军来到之日,刘大斗一伙死亡之时。”

  刘财主说:“……我依你的,烧!”一股浓烟就人后院冒了起来……彭德怀写道:“好狠的心,永远不忘阶级仇!”

  就在这个时候,“天兵天将”——解放大军踏着风雪冲过来了。一个连长高声喊着:“二排救人,救火,一、三排,跟我追!”彭德怀写道:“好大的救星。”

  小海高声喊道:“爹、大哥,你们看,天晴了啊!”彭德怀在书上划上了红杠杠,写道:“是天红了!”在下面的“山变了,水变了,连老鸦窝都变得格外逗人喜爱起来。”也划上了红杠杠。

  彭德怀的这种情绪,可说是充满了全书。这种爱憎分明的立场,也表现在后来书中写到的对旧社会的回忆。比如欧阳海立功了,连队的光荣榜上,第一名就是欧阳海。小海想到一个挎着讨米箩、拿着打狗棍的穷孩子,如今生活在温暖的革命部队里时,彭德怀写道:“这段回忆是很需要的,只有回忆过去的苦,才知今日的甜。”

  在读到军队在进行阶级教育,欧阳海在述说自己旧社会的苦难遭遇时,彭德怀写道:“这是最好的阶级教育课(教)材和方法。不忆过去的苦,就不知现在的甜。”

  在我辈眼中,彭德怀是个典型的中国军人,也是一个有着英雄情结的人。他从士兵干起,一直递升到了共和国国防部长,元帅。作为带兵的人,他对小说中欧阳海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名英雄的道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部队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颇为欣赏。这样的批语在书中多处可见。

  还没有参军前,欧阳海帮助解放军侦察到残匪刘大斗躲藏的山洞,剿灭了残匪,活捉了刘大斗和伪保长。彭德怀写道:“小海啊!今天为苦难的人民,也为你自己解放立了一功,到大海时,你就会成为一个最勇敢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战士。”

52书库推荐浏览: 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