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仁堂_董保存【完结】(88)

阅读记录

  关在这个院子的另一部分自治区的老干部也可以和他来往了。礼节性的拜会、叙旧,自然也少不了小声议论一些林彪、陈伯达等人的事情,谈点政治上的问题。

  由于“文化大革命”,谭震林家的6个孩子各奔东西,有到北大荒的,到鄂北山区的,也有后来辗转到北京的,他们受到的种种歧视和折磨不在这里赘述。这里有必要插上一段他的大女儿谭泾远的事情,因为这和他回北京有着直接的联系。

  197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谭泾远的一个朋友来找她,很有点神秘地对她说:“你赶快到胡耀邦叔叔那里去一趟。”

  谭泾远摸不着头脑,问:“去胡耀邦叔叔家干什么?”

  “他找你有事。”

  谭泾远去了。胡耀邦夫妇热情接待了她。胡耀邦开门见山,说:“我找你来,是为你爸爸的事情。”

  “我爸爸不是被他们发配到广西了吗,他们……”

  “是啊。最近情况有所好转。有些讲话你可能也知道了。毛主席说‘二月逆流’是反林彪、陈伯达的。许多老同志陆续都要回来工作,你爸也该回来了。”

  谭泾远又何尝不希望父亲早日回到北京来,重新工作呢!

  “可是,现在有人造你爸的谣。”胡耀邦很认真地告诉她,“说他讲了,在什么范围批了我,给我在什么范围消除影响,否则就不回北京来……”

  谭泾远已经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胡耀邦说:“你要设法到你爸那里去,告诉他,就说是我说的,尽快给主席写封信,作点检讨也无所谓了,提出回京的要求……”

  谭泾远感到了一个革命前辈对父亲的关心,也看到了老同志之间的真挚情谊。

  谭泾远回到家,决定以旅行结婚的名义,请假去桂林。

  大女儿和男朋友的到来,令谭震林夫妇非常高兴,他们忙着给女儿操持起婚礼来。谭震林说:“你们就在12月26日结婚,纪念毛主席的生日。这个日子好!”

  谭泾远赶忙把胡耀邦叔叔的意见转告了父亲,并且催父亲尽快写信。

  谭老板说:“好了,你忙你的事情吧,我会处理的。”

  就在12月26日这一天,谭老板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两封信。

  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主席:

  今年7月24日不幸把右腿跌断了,在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桂林市委的关怀下,现已基本好了,只是还需要扶拐棍走路,我希望回京检查一次。葛惠敏还需要回京治疗,在我身边的两个小孩,小光(19岁),小旭(18岁)也要回京才好安置他们继续上学或者进工厂做工,或者到国营农场去劳动。随我一道回京的有一个炊事员陈培全(我的女婿)、女儿和外甥。

  请主席批示

  祝

  主席健康长寿

  谭震林

  1972年12月26日

  另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主席:

  今年是我离京庆祝主席生日的第4年,每到这个时候,总是要回忆一下过去,想来想去还是一句话,有了主席才有我的今天。可惜的是跟主席数十年亲耳听过主席的教导也不知多少次,可是在自己的言行中,能够体现主席思想的事是很少很少的。可以说,我是革命的受益者,对革命只起到了一般参加者的作用,平时是如此,到了关键时刻也是如此,甚至在个别关键问题上和主席思想背道而驰,1958年大跃进中的“左”和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右”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今日回想起来更能鞭策自己,这种经常的自我鞭策,即使进步有限,也不致继续倒退。

  我感谢主席感谢中央对我的宽大处理。

  敬祝

  主席万寿无疆

  谭震林

  1972年12月26日

  于桂林

  这两封信,通过有关渠道送到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毛泽东读此信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只见到他用粗铅笔作的批示:

  印发政治局各同志。第二封信所提问题,请纪、汪办。

  1973年1月2日

  毛泽东批示不久,谭震林就被中央派去的公务车接回了北京,住进了北京医院。

  作为分管农业的副总理,对“大跃进”有

  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晚年他有了重新的认识。

  如果说“文化大革命”中谭震林是真正的逆境的话,那么,大跃进时期则应该说是他当时的顺境,后来的逆境了。

  我们还从后来说起吧!

  1981年早春,乍暖还寒。北京街头虽有几株玉兰、迎春点缀,却还不见春姑娘的容颜。

  俗称“谭老板”的谭震林对家人说:“北京的春天来得晚,南方,早是柳绿花红。”孩子们说,老人心里早是春天了。

  这一年,谭老板已经79周岁,按照中国民间的算法,这是80岁了。

  过完春节,他就开始准备东西,仿佛是要转移战场、开辟新区。晚辈问他:“您要到哪里去?”

  他回答说:“要到农村看看。”

  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当徒工也是紧靠农村的小城镇。是中国农村的水土滋养了他。

  南北征战,大部分时间也在农村。他手下的干部、战士,多是穿了军装的农家子弟。他所参与指挥的战斗战役,也多是在农村的土地上。江南的红壤、江北的黄土上都有他的足迹。

52书库推荐浏览: 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