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盲区_石钟山【完结】(4)

阅读记录

  离开了部队,他对部队又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按他的话说:每一个细节的回忆都是幸福的。这就有了审美和思考、再创作的过程。从1997年开始,他开始创作“父亲系列”小说了,从《父亲进城》《父母大人》到《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一共创作了十一部中篇,两个短篇。根据他的“父亲系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开创了当年收视高峰。《激情燃烧的岁月》堪称经典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作为原著的石钟山功不可没,是他提供了这种经典的文学基础。也正是因为这两部电视剧,让他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许多人,不管是不是搞文学的人,都知道了石钟山的名字。这是许多作家所梦寐以求的。

  许多搞文学的人很不以为然,或者说很不服气,正如几年前,石钟山以及我等不服气别的走红作家一样。不管怎么说,石钟山和众多走红的作家一样,已经被读者和观众认可,这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如果没有那份实力的存在,就是遍地都是机会,也轮不到你。每个作家的成功其实都有着他成功的道理。

  石钟山红火起来后,我和他深聊过一次,问他对目前的创作怎么看,他直着眼睛望了我一会儿说:比以前更自信了。

  自信对作家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创作状态。于是在以后的两三年里,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玫瑰绽放的年代》《大院子女》《遍地鬼子》《男人的天堂》(即《啄木鸟》所发《战旗如画》),还有许多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印量从十几万到几万册不等,如果累计起来也有几十万册(盗版就无法统计了)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多读者去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对作家本人而言,喜悦和成功还在其次,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幸福。

  许多影视媒体也开始光顾他的作品了,继《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歌嘹亮》之后,根据其中篇小说《母亲,活着真好》改编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母亲》正在全国各台热播。今年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玫瑰绽放的年代》《幸福像花儿一样》《遍地英雄》《角儿》《大院子女》等,也将在上半年开机。可以说,今明两年,又将是石钟山的影视年。对于中国作家来说,这也是一个奇迹了。

  有许多媒体究其原因,石钟山曾这般回答:一个是人物,另一个是故事,还有的就是精彩的对话。这三点足以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了。回过头来说到文学,我们这么多年追求的不也是这几点吗?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强调的都是对人物的刻画,有了好的人物,必定还要有好的故事支撑,然后就是语言,这是衡量部作品优劣的三个要素。捅破那层窗户纸儿,就是另一番气象了。

  也有人认为石钟山是迎合影视而写作,我也听许多人这么说过,当我把这样的话讲给他听时,他半天没有说话,抓了抓头,点了一支烟后,才说:以前我这么写,到现在我还这么写。以前没有人说这种话,因为我还没被人认可,没有这么多读者、观众接受我,现在我被接受了,就有人说我迎合,难道说读者和观众都是傻子吗?

  是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文学根植于民间,从《诗经》到四大名著,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和石钟山的观点是一致的。不只是主流文学才有生命,各种文学样式的尝试和实验都是可敬的,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舍本求末。

  在众人关注石钟山红火起来的“父亲系列”小说外,不能不提一下他的“东北土匪系列”小说,这一系列小说和“父亲系列”小说是同时创作的。《快枪手》《关东镖局》《横赌》《角儿》《老夫少妻》《关东女人》等中篇小说,在我看来这一系列小说更能体现作家的功力,那里的男人女人没有好坏之分,他们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活,为了情和义而生,个个都铁骨铮铮,有棱有角,他们是关东男人和女人,这是一种东北大文化下的结晶。《快枪手》已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不幸的是,国内一直没有引进,我们也就无缘一睹国际大腕们演绎的《快枪手》了。

  归队

  因为《激情燃烧的岁月》,石钟山不仅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也受到了部队领导的重视。2002年底,石钟山又一次入伍了,这次他去的是武警部队的创作室,从事专业写作。他到了部队不久,有媒体报道了此事,我才知道他又飞鸟归林了。在电话里我曾问过他:你怎么又回去了?他淡淡地说:情结,没有办法的一种宿命。

  我理解他的这种宿命感,论工资待遇,北京电视台肯定比部队的待遇好,且不只是好一点。但石钟山对部队的情结,注定让他不会计较这些,重要的是他搞上了专业创作,这是多少作家梦想的事。不求发财,更不奢求当官,只想一心一意搞创作。从那以后,石钟山的工作就是创作了,他会死心塌地的去进行他热爱的创作。

  他出生在军人家庭,少小离家从军,中间离开了部队五六年,现在又回到了部队,这一出一进,对石钟山的创作来说是有好处的,如果他不第一次离开部队,也许不会这么快就催生出他的“父亲系列”小说,也许就不会出这么大的名。没有成功,他也许就不会这么自信;没有了自信,就不可能有这么多读者喜欢的优秀作品。一切都仿佛命中注定,已经成为历史的事情就无法去作假设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石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