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明,千里皆明_林清玄【完结】(15)

阅读记录

  在这段开示后,马祖道一禅师又有一些话用来解释“平常心是道”,我在这里摘取易于了解的段落:

  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

  名等义等,一切诸法皆等,纯一无杂。若于教门中得,随时自在。建立法界,尽是法界;若立真如,尽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尽是理;若立事,一切法尽是事。

  一切法皆是佛法,诸法即解脱,解脱者即真如,诸法不出于真如,行住坐卧,悉是不思议用,不待时节。

  这些都是白话,不难明白,意思是当一个人反观自心,证得妙用的本性,他就能进入纯粹自在平等无我的境界,那时他了解达到自性是没有生灭的,知道法身无穷遍满十方。到了这个时候,他自然能平常地对待外在事物,不会为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所执着了。

  也即是说,当一个人明心见性,不为外来的情况所转动的时候,他才能时时无碍,处处自在,事理双通,进入平常的世界。平常不是指外面的改变,而是说不论碰到任何景况,自己的心性都能不动如一。

  了解到这一层,我们就知道“平常心是道”没有那么简单,在禅的精神里,只有见性人才能说“平常心是道”,一般学禅的人,心性都还没找到,怎么谈得上平常心呢?

  因此,对刚开始修行的人,平常心不是道,而是流血奋斗的事业,要透过非常的努力追求心性的开悟,而不能一开始就像祖师们一样说:“平常心是道”。

  关于“平常心是道”,最有名的一首诗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像我们每天闲事挂在心头的人,只有时常对自己提醒:“平常心不是道”,勇猛求菩提,才有机会体验四季的每一时刻都是“好时节”的平常心,否则大海红尘、平地波涛,刹那就把我们淹埋,哪里还有什么平常心!

  烘炉一点雪 从前有一位持戒僧,一生坚守戒律,有一天夜里在野外走,突然踏到东西觉得有破裂的声音,这位僧人心想:糟糕了!莫非是踏到一只怀孕的蛤蟆吗?不想还好,一想心中又惊又悔。

  晚上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大群蛤蟆来向他讨命,整夜惊怖畏惧不能安稳,好不容易挨到天亮,他立刻跑去昨夜踩死蛤蟆的地方,没有看见蛤蟆,却见到一条破裂的茄子。

  僧人当下疑情顿息,才知道三界无法,唯心所造,光是外在的守戒是不够的,应该反观自心修行。

  这是龙门佛眼禅师讲给弟子听的故事,接着他给这个故事下了结论:“假如夜间踏着时,为误是蛤蟆?为误是老茄?若是蛤蟆,天晓看是老茄。若是老茄,天未晓时又有蛤蟆索命。还断得吗?山僧试为诸人断看,蛤蟆情不脱,茄尚犹存,要得无茄解,日午打黄昏。”

  好一个日午打黄昏!

  因为即使第二天天亮时看到茄子,也无法证明昨夜踏到的不是蛤蟆,到底是路上的茄子为真?还是梦中的蛤蟆为真?如果不脱除对蛤蟆的疑情,或执着于茄子的存在,要想得到解脱就像正午和黄昏打架,是不可能的。

  蛤蟆与茄子的故事提供了我们两个层次的思考,一是不论遇到任何外在变迁,反观自心是最重要的,若不能解开心的葛藤,则想蛤蟆就梦蛤蟆,见茄子则执茄子,都会成为修行的障碍,因此要从心做起。二是表现了禅宗“当下即是”的精神,这一刻的把握、这一刻的悟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落入上一刻的纠缠,不要在悼悔中过日子;万一真的踩到蛤蟆,也要当下忏悔回向、当下承担,否则如何得到真正的清净呢?

  关于反观自心,佛眼禅师还做过一个比喻,说有一个人鼻头黏了一点粪,他起先不知道,闻到臭味时以为自己的衣服臭,嗅了衣服果然臭,他就换了新衣服。但不管他拿到什么东西,都以为是他拿的东西臭,不知道臭在自己的鼻上。后来遇到一个有智慧的人告诉他,臭在鼻上,他先是不信,试试用清水洗了鼻子,立即全无臭气,再嗅一切东西也都不臭了。

  这是禅宗有名的“鼻头着粪”,佛眼禅师说:“参禅亦然,不肯自休歇向己看,下寻合那,下寻会解,觅道理做计较,皆总不是。若肯回光,就己看之,无所不了。”

  关于当下承担,禅宗里有许多公案,例如南泉普愿禅师,因为他的弟子东西两堂争一只猫,他说:“道得即救猫,道不得即斩。”他的弟子无言以对,他就把猫斩了。例如归宗智常禅师除草的时候,见到一条蛇立时把蛇斩了。例如丹霞天然禅师取佛像来烧,人家都批评他,他说:“我烧取舍利。”人说:“木头有何舍利?”他说:“无则再取两个烧。”例如德山宣鉴禅师呵佛骂祖等等。

  古来禅师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在凡俗眼中是犯了不可原谅的大戒,但在证悟者的眼中却是最上乘境界,原因是他们都能当下承担、无所分别、契入法性。当然,这种行止,我们凡夫是不可学的,学了反增罪业,但我们应该知道有这样的境界。那是“苦匏连根苦,甜瓜彻蒂甜”的境界;是“打破乾坤,当下心息”的境界;是“一击响玲珑,喧轰宇宙通”的境界;也就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琐;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的境界。

52书库推荐浏览: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