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定居指南_森林鹿【完结】(32)

阅读记录

  授戒女弟子 牒得前件

  弟子久慕良缘,夙怀善意,求出尘之捷径,祈入圣之广途,遂乃离火宅之苦空,向无涯之觉路。吾今睹斯真意,方施戒条。仍牒知者,故牒。

  ×××年×月×日授戒女弟子牒

  奉请阿弥陀佛为坛头和尚。

  奉请释迦牟尼佛为教授阿阇梨。

  奉请弥勒菩萨授羯磨阿阇梨。

  奉请十方诸佛为证戒师。

  奉请诸大菩萨摩诃萨为同学伴侣。

  授戒师主释门赐紫道真

  这是戒牒最开始的模样,以后随着您在寺院里修习的“学业”日进,戒牒和院里的“僧籍”也会在每三年更新一次时,增添些新内容进去,如写明您已经可以“诵法华(经)五卷、药师(经)一卷、佛名一卷”等,这样您日后拿着戒牒出去云游,外地知客一看牒上文字,就能安排您参加当地法事充任恰当角色了。

  说到这里,您已经觉得晕头转向了?那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吧。穿越到我大唐的话,无论您是当和尚还是当尼姑,都不用受“烧戒疤”这种罪。用香头在脑门头顶上烫伤疤的蛮干法,本来也不是佛教发源地传来的习俗,而是我汉地佛教独有的,而且基本上认为是元朝以后才开始施行,也只给受三坛“菩萨戒”的更高一级的僧尼们烧这玩意儿。所以您这个唐朝尼姑就可以逃过这一劫了。

  不过穿越到唐朝出家也有麻烦的地方,很多您从后世小说影视剧里学来的佛教称呼用语得改一改。比如和尚尼姑们跟俗世人谈话,应该自称为什么呢?“贫僧”“贫尼”?呃,其实唐朝和尚们最常用的自称是——“贫道”。[注32]

  另外,“唐朝和尚”这个说法也不能随便使用,唐朝人称一般的僧人为“僧伽”“比丘”“沙门”“阇梨”等,“和尚”是一种地位很高的尊称了,您管一个光头僧人叫“和尚”“大和尚”,约等于自居弟子要拜人家为师的意思。而在唐朝几乎没有“小和尚”这种叫法,可以改称年纪小的僧人为“小沙门”“小沙弥”。“和尚”这个词到后世才演变成对普通僧人的称呼,尊敬意味不那么明显了。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王景琳.中国古代寺院生活.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李富华.中国古代僧人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

  注32:佛教自两汉之交传入中国一直到唐朝,借用了不少本土宗教道教的元素,僧人自称为“贫道”,别人称僧徒为“道人”,也是这个原因。《大宋僧史略》:(僧人)汉魏两晋或称名,或云“我”,或云“贫道”。故法旷上书于晋简文,称“贫道”……后周释昙积谏沙汰表亦唯称名,白“皇帝大檀越”,后称贫道。

  医院学校旅店殡仪馆,多功能寺庙欢迎您【社会救济】

  运势不幸的唐穿团成员,当您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正式进入寺庙剃度当上了僧尼,在大唐天下成千上万座佛寺里,等待您的将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首先,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您此后将要居住一段时间的生活环境,也就是逛逛庙吧。

  您走进寺庙,第一个穿过的应该是“三门殿”,也叫“山门”,门两边可能会塑有俗称“哼哈二将”的两尊金刚护法神。进山门以后的大殿,一般是“天王殿”,殿里正面供着大肚子弥勒佛,背后是韦驮,两侧则是四大天王像。过了天王殿再往北,就是大雄宝殿了,这是整座寺院的中心正殿。里面供着释迦牟尼和其他大法力佛、罗汉、观音等。最重大的宗教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以上三殿是不太寒碜的寺院都要修建的,而且要建在位于整座寺院中轴线的位置上。除此之外,如果您进入了一座大寺,大雄宝殿后面可能还有讲堂、藏经阁,在旁边院落里还可能有观音殿、地藏殿、祖师殿、伽蓝殿等。这些殿堂从外观上看,跟宫室官府、居民住宅建筑没太大区别,都属于“四合院”系列。佛教虽然是发源于印度半岛的外来宗教,但是传入中国以后,跟本土文化结合得十分迅速深入,到了唐朝以后,佛寺的面貌唯一还保留着印度半岛特色的,也是最能表明佛寺性质的建筑元素,只剩下“塔”了。

  “塔”这个汉字是佛教传入以后才造出的,而且是直接从古梵文——巴利文音译过来,本意就是指佛教那种细长高大的僧人埋骨建筑,当然发展到后来已经不局限于“存放僧骨舍利”这一个用途了,而更多地成为一种标志图腾。唐朝人建造寺院的时候,如果有条件的话,都会努力在庙里先建一座塔,而且愿意把整个寺院弄成“前塔后殿”式的格局,主要的塔一般会立在大雄宝殿的前面。

  以上说的这些,都属于“传教供佛区”的范畴,可以理解为僧尼们上班学习工作的地方。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部分建筑供僧尼们生活用,包括僧竂(宿舍)、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茶堂(接待室)、职事堂(库房)及厕所等,这些建筑一般集中于寺院的东边。您想看看自己睡觉的房间是什么样子?来来,往东走,我们进这座门边挂着“僧竂”木牌的房子看看。

52书库推荐浏览: 森林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