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婴先生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两个人: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孩子。
孩子的印象来自阅读。在他的爸爸鲁迅先生的书信里、在他的萧红姑姑的文章中,那个天真活泼的儿童海婴,他不像那时一般中国孩子,低眉顺眼、瘟头瘟脑地作“小大人”状,因为顽皮好动、整天在外面太阳下疯跑,晒得一脸健康黑,倒有几分像租界里的日本孩子,以致“九·一八”事件后被同胞骂过好几回,还挨过一次并不重的打。
这个孩子是鲁迅珍爱的。想想鲁迅的婚姻家庭,与朱安无爱的婚姻那么漫长,20余年,在“寂寞的家”过着“如古寺僧人的生活”。那时在八道湾兄弟合住的大家庭中,他就很爱弟弟的孩子,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一不高兴,就不让孩子们去找大伯父玩,颇狠毒地说:“让他冷清死。”与许广平相爱、结合时鲁迅45岁,1929年海婴出生时,他已47岁了。怎能不珍爱甚至有几分溺爱这个孩子呢?
海婴还在母亲许广平的肚子里时,就被鲁迅昵称作“小白象”、“小小白象”,并打算着另选住所——“抚育白象那么广大的森林”。与许广平通信,他还特地选了“莲蓬中有莲子”的笺纸。总之,在在透出他即将为人父的喜悦。
当然,孩子的出生也带来了生活压力——经济的,精力的。在致友人信中,鲁迅曾感叹:“今生之世,而多孩子,诚为累坠之事,然生产之费,问题尚轻,大者乃在将来之教育,国无常经,个人更无所措手,我本以无后顾之忧为目的,而偶失注意,遂有婴儿,念其将来,亦常惆怅,然而事已如此,亦无奈何,长吉诗云: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只得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1931年4月15日信)可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句,大情怀里也有切实的舐犊之意。
在海婴出生前几个月,鲁迅就在向北新书局索要稿费,甚至于1929年8月聘了律师与李小峰打官司。稿费拖欠已久,而此时讨要,也许就有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做经济上的打算这个因素。有了孩子,房子也要换大一些。鲁迅在上海换过三处房子,最后的租住处大陆新村9号,房屋造价高,据说砖瓦水泥等建材都是从欧美进口的,属精装修,还带煤气灶、冰箱、浴缸。鲁迅看中的是房子朝南,有明堂可以让海婴晒太阳、做游戏,因之体质也日益增强了。这在他致母亲的信、致曹靖华的信中都讲到过。而抚养一个孩子,精力上的付出也是很大的,虽然能干的许广平竭力担负了家务,但在海婴出生后的几年中,鲁迅还是为孩子付出许多精力。如:
“海婴已出了三个半牙齿,能说的话还只有三四句,但却正在学走,滚来滚去,领起来很吃力。”——1930年11月19日信。
“他很喜欢玩耍,日前给他买了一套孩子玩的木匠家生,所以现在天天在敲打……近来也常常领他到公园去,因为在家里也实在闹得令人心烦。”——1932年7月2日信。
“前几天因为孩子生病及忙于为人译一篇论文,所以无暇做短评。”——1933年5月3日信。
而在经济的、精力的压力之上更有严酷的政治环境的重压。就在海婴出生后不久的30年代初,一方面是“左联”成立,红色无产文学颇流行,另一面白色恐怖也日益加强。柔石等左联五烈士被暗杀,进步书店、报刊被查禁,报上谣言指鲁迅收了苏俄卢布,鲁迅处境危险,一再避难。著名的诗句“忍看朋友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就是他“挈妇将雏”避难于外时写下的。当时随父母避居花园庄旅馆的海婴还不满两岁。在这样的环境下,鲁迅的生活大受影响——无处卖稿,北新也遭封闭。鲁迅频频变换笔名,写“伪自由书”,做“准风月谈”,同时进行翻译工作,以应付物价腾贵的俗世生活。
犹如身处荆棘中的鲁迅也曾想过离此“危邦”,去德国,但只是在心里想,友人也邀他去日本,去苏联,都没成行。这固然有留在中国做“韧”的战斗的考量,也有经济上腾挪不开、特别是不忍与夫人孩子相离的情感方面考虑。
晚年的鲁迅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老与病,念及孩子的将来,难免惆怅。而海婴还只知整日痴玩。不知道海婴先生后来读他爸爸写在书信中的童年的自己,心情是怎么样的?读到他喜欢的梳辫子的萧红姑姑笔下的他的童年情形,心情是怎么样的?比如,他拿着爸爸打针的空药瓶向小朋友炫耀:你们有吗?比如,他上楼去睡觉,向久病沉重的父亲道“明朝会”,父亲挣扎着从病肺的呼吸中艰难地回答他,他听不见,依然大声一遍遍喊:“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鲁迅努力抬起头大声答应:“明朝会,明朝会。”说完就咳嗽起来,许广平被惊动,跑来连哄带斥责地拉走了海婴,海婴一边笑一边还嘴里唠叨着:“爸爸是个聋人哪!”他爸爸还在那里咳嗽不止。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这首诗就是鲁迅慈父柔情的自供状。他甚至将海婴对他的“不满”与“批评”写在文章里:海婴对他说:这种爸爸,什么爸爸?!将来我做爸爸还要好。鲁迅对海婴绝对平等,用心仔细。一次与朋友一起吃饭,一道肉丸子,海婴吃一个马上吐出,说不新鲜,而一桌人都说好,鲁迅却夹起海婴不吃的肉丸品尝,果然这一个是不鲜的。当时朋友们中间有说他溺爱海婴,而此诗题《答客诮》,就是鲁迅的辩解与戏答。这首诗,鲁迅曾书赠郁达夫、平井芳治,后者是当时上海笤崎儿科医生,曾为海婴诊病。
52书库推荐浏览: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