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民国_郭娟【完结】(80)

阅读记录

  想见鲁迅而不得门径,《没有祖国的孩子》无意间却被女作家白薇发现,大加赞扬并转给了周扬,周扬夫人苏灵扬还帮着做了若干修改。小说发表后,周扬、周立波都撰文称赞,一时轰动文坛,被看做周扬提倡的“国防文学”的代表作。当时为了“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孰优孰劣的争论——现代文学史上一大公案——“两个口号”论争,病重的鲁迅被“打上门来”的徐懋庸气得半死,而徐懋庸以及周扬等“四条汉子”被鲁迅骂得要命,文坛众人亦分成两大阵营,舒群自然会被看做周扬派的人。

  “七·七事变”后,舒群跟着周扬等人去延安,途中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和周扬派舒群与周立波作为随军记者到八路军司令部,同行中还有史沫特莱。这一路,舒群见到周恩来等高层领导,也见到阎锡山、傅作义等国民党抗战将领,正赶上平型关战役,还给朱德总司令当了四个月临时秘书。

  1938年,任弼时派舒群去武汉与丁玲创办文艺刊物《战地》。后来在延安,舒群又接续丁玲办《解放日报》副刊,80年代还与丁玲办《中国》——为了朦胧诗、遇罗锦以及现代派,老革命舒群没少生气——两人可谓多年共事。两人描述合作情形,是“吵而不崩,磨而不裂”。他曾对丁玲秘书王增如说,跟丁玲相处,有时很容易,有时也很难,这都在我心里,不过实践证明,丁玲同志是一个可以处得久的人。

  在武汉舒群又遇到心情苦闷的萧红。萧红常去看舒群,一到舒群住所,就把鞋子使劲一甩,躺在床上,两眼直直地盯着房顶发呆。舒群劝她去延安,萧红只想做无党派人士,专心写作。两人为此争吵过。

  萧红没有去延安。萧军去了。舒群去延安,是周扬打电报调他去的。那时许多作家在延安,文化生活很热闹,也有所谓“山头”,鲁艺,文抗,也打笔仗。当时周扬写文章敲打萧军、艾青等文人,萧军等人也写文章与周扬“商榷”。鲁艺文学系的第一任系主任是周扬,第二任是何其芳,第三任就是舒群,周扬安排他当的;他却“开门办学”,聘请萧军、艾青等人来鲁艺任教——那时萧军正负气在乡下当农民呢。共产党员舒群似乎没有门户之见,与萧军、罗烽等东北老朋友以及丁玲、艾青等人都亲近。而周扬对舒群还是蛮提携的,50年代末受所谓“丁陈反党集团”影响,舒群与罗烽、白朗被打成“舒、罗、白反党集团”,下放东北,远离文坛。1962年形势稍有松动,周扬便指示《人民文学》向舒群约稿,后来发表了他的一个短篇小说。所以,舒群与老领导周扬的关系应是很近的。

  与毛主席的接近或者说舒群进入领袖视野是办《解放日报》副刊时期。当时担任《解放日报》副刊主编的丁玲编完百期,请求调文抗,向组织推荐舒群继任。舒群觉得自己力不胜任,勉为其难。凯丰、博古就都来做工作。毛主席得知,也找舒群恳谈,他说:要找这么个完全的人,这么有能力的人,你给我介绍一位。难道没有这么一个人,综合性的副刊就不办了吗?全能的人,现在没有,将来也不能有。你编文艺副刊,文艺副刊是个点,也是个面,因为你是搞文学的,所以文学是你的点,文艺是你的面。你也要由点到面嘛。先文学的点,后文艺的面,先文艺的点,后社会科学的面,而反过来又会促进点,使点深化,只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由点到面,你就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这一大篇,即使周杰伦rap说唱也要绕半天,可见毛主席多么耐心细致、苦口婆心,也由此可见毛对《解放日报》副刊的高度重视!

  舒群一上任就跟着毛主席的改版思路:增强报纸的党性。《解放日报》的改版座谈会,毛泽东、朱德、贺龙、王震、李维汉等高层领导及延安各部门负责人都参加了。不仅谈话、开会,毛还亲自上阵帮舒群拉稿子,既行政命令,又请客吃饭,于是理论家艾思奇、雪苇以及诗人柯仲平等人都写稿了;对于工、妇、青三委,毛还有字数要求,比如要求青委“每月征六千到一万字的青运稿件”,同时号令党员:“办好党报,党内同志人人有责,责无旁贷。”如此拉稿力度,显然并不只是为了帮助舒群,在一封写给时任中央宣传部长凯丰的信中,毛写道:“今日与博古谈了半天,报馆工作有进步。可以希望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

  丁玲的离开《解放日报》,据说是为了她心心念念的写作。她初到延安时,毛主席相当看重她,也很想倚重她。她在这么关键时候辞职,毛主席会怎样想?从她离开后毛促成的《解放日报》改版看,毛对之前的报纸不甚满意,虽然博古是《解放日报》的责任人,丁玲只是文艺副刊的主编。丁玲辞职不干,毛主席就手把手教舒群。

  毛主席对舒群越来越倚重了。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命周扬和舒群帮助筹备。舒群还参与草拟参会者名单。谁去谁不去,大家都想去。编辑部黎辛被留下发稿子,舒群安慰他说,等毛主席作总结那天让他去听,结果前一天晚上舒群在毛主席那里喝酒喝高了,忘了通知黎辛。这,都是花絮了。座谈会前后,毛主席搞调研,找许多作家谈话,其中谈得多的一是萧军,一是舒群。二人给毛主席留下的印象自是不同。舒群对毛主席相当崇敬,后来著有《毛泽东故事》,其中毛泽东形象既高大又亲切,有许多生活细节,不是近距离接触过的人写不出。

52书库推荐浏览: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