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效果嘛……我没敢进去,有兴趣的人,可以先找找在线的试看,真是有点“哈哈哈哈哈”。
第四站 山水广元
我们寻访完剑阁之后,已经日薄西山。剑阁周围山势的气势太强,白天日光充足的时候,我们尚还有心思欣赏其壮丽山景,但随着暮色降临,剑阁七十二峰逐渐化为夜幕下的一丛丛刀影,轮廓奇诡,有如幽狱鬼旌,看上去无比狰狞。唐玄宗当年逃难至此,赶上夜雨霏霏,打得檐角铃铛叮当作响,遂成了古典凄苦意象的一个典故。我们虽然只看到傍晚山形,已经能约略体会到当年玄宗心境,但真不想重蹈他的覆辙。
在这种心理威压之下,加上日程安排很紧,我们只能无奈地放弃昭化古城的参观计划,乘天色还没黑透,直奔广元而去。这是整个旅行当中最可惜的一次放弃。昭化古城乃是古代葭萌关的所在,据说是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三国古城,里面有古驿道、葭萌古关、费祎墓、费祎祠、战胜坝、天雄关、牛头山、姜维井、桔柏古渡、关索城、鲍三娘墓等三国遗迹景点。我掰着指头历数这些景点,趴在车窗默默地望着高速公路远处的黑暗流泪。正所谓“洒窗棂点点敲人心欲碎,摇落木声声使我梦难成。当啷啷惊魂响自檐前起,冰凉凉彻骨寒从被底生……”
挥泪告别擦肩而过的昭化古城,我们乘着夜色突入了广元市里。广元市看着不算很大,街道整洁而安静。城中空气极好,我探出车窗去深深吸了几口,感觉风中带着一点山中的草木清香,且还掺杂几丝水的柔顺。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感受,看天看楼看街景都笼罩着一层清色——不是江南那种蒙蒙雾润,而是山麓溪边那种清澈见底的色泽。这一路我数了数,光是名字叫滨河路、滨江路、上河路的街道就有好几条。嘉陵江横贯而过,跨江大桥有七八座——可想而知为何此地水气如此充盈。
我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先调出带有地形维度的电子地图,研究一下它的地质构成。地理决定经济,经济养育文化,文化塑造性格,一座城市的个性,与它所处位置息息相关。
广元在剑阁北边大约四十公里处。川北平原向北逐渐过渡到山地,至剑阁附近达到高潮。但再往北到了广元这里,崇山峻岭之间忽然辟开了一片小小的盆地,仿佛老天爷觉得这一路都在演奏造山交响曲,太过单调枯燥,特意插入一段舒缓插曲似的。
从城市附近的重重山影就能看得出来:广元北边有摩天岭、米仓山,是川甘、川陕的分界线,西有龙门山,南有剑阁、大巴山,构成一道弧形,把广元团团包围。我在空气中闻到山味,那是再正常不过。
广元是金牛道上的一个重要枢纽,同时也是蜀汉在川北的重镇屏障。剑阁虽险,终究只是一道关卡,能据守而不能经营,充其量只算是巴蜀北大门的一把锁。广元这里能够开城立郡,才是川北真正的大门——当然,三国时代还没有广元这地名,位置也不在如今的城区,而在城区西南的昭化古城。从这里出发,向东北可到汉中,向西北可至略阳、陇西,向南可入川北平原,所以这里号称“巴蜀金三角”,是甘肃、陕西和川北三地的连接点。诸葛亮北伐时,益州的后勤物资从成都出发,至广汉、德阳、绵阳,穿过剑门关,即在广元这里囤积转运,发去汉中或者陇西。
广元对诸葛亮的意义,还在于水路。西北的西汉水到这里汇入嘉陵江奔流南下,和附近的支流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水路网络,方便漕运。要知道,在古代,水路就相当于高速公路,船大、载重多,且行进顺畅,比起川中陆路可要高效得多。
当年宋兵入蜀,孟昶派人在剑阁、利州(广元)布防,依托利州北部山区结寨抵抗,被宋将王全斌一一攻破。北屏一失,守将王昭远压根不敢据守利州,直接退保剑阁,城中八十万斛粮草直接送给宋军了。所以可以这么说,得剑阁者守,得广元者攻。对于一心偏安川中的人来说,广元属于鸡肋,弃之可惜,守之无用;但如果两川锐意进取中原,广元却是最好的前进基地,进一步海阔天空。从对广元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四川统治者的雄心有多大。
抛开古代军事要素不说,广元这里山厚水丰,相得益彰,难怪空气质量如此之好。北京和广元之间的差距,恐怕得隔着一百多万个石家庄吧。
说到广元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很陌生。其实广元在三国时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可就如雷贯耳了——其名曰:汉寿。
三国人物很多,“成神”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则是关羽。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时,关羽阵斩颜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手里恰好有汉献帝这个橡皮图章,就封了关羽一个惠而不费的朝廷爵位——“汉寿亭侯”。从此这个爵位几乎成了关羽的代名词,跟随他的传说流传至今。
关于这个爵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有过这么一段情节:说曹操本来为关羽封的是“寿亭侯”,关羽坚决不要。曹操在前面只得加了个“汉”字,关羽这才答应。大家纷纷称赞,说关羽身在曹营,心却在汉,就连受赏,都得带一个“汉”,表明我关羽是受汉朝恩典,跟你曹操无关。
罗贯中写这段情节犯了个大错误,弄错了汉寿亭侯的断句,所以后来毛宗岗就给删了,今本已不见。这个错误很有普遍性,历朝历代搞错的人不胜枚举。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