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这个爵位,不是“汉/寿亭侯”,而是“汉寿/亭侯”。
东汉后期赐爵可分成列侯和关内侯二级。列侯有食邑,又从小到大细分为亭、乡、县三级,前缀地名。比如夏侯渊就是博昌亭侯;司马懿原来是西乡侯,是乡侯级待遇,后来魏明帝即位,把他提拔为舞阳侯,就是县侯了。白天我们在剑阁看到的姜维平襄侯祠,这个平襄是陇西的县级行政单位,所以姜维是县侯。
所以曹操给关羽封的是亭侯,前面的“汉寿”是个地名,代表了他得食邑所在,跟汉朝没关系。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关羽的这个汉寿亭侯,是不是指的就是广元呢?可惜不是。广元在汉代本名葭萌,刘备入蜀之后才改成汉寿,那时候关羽已经顶着汉寿亭侯的招牌玩了好多年了。真正的“汉寿”到底在哪里?一直众说纷纭,有说在湖南武陵,也有的说在河北魏昌,至今尚无定论。
我曾经读过相关的考证文章,里面提及广元汉寿,做了详尽考辨。我当时读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就当是一个普通地名草草掠过。如今我身在古汉寿城中,忽然想起这么一段,一下子感觉现实和历史啪嗒一声搭上了扣儿,仿佛人生之前的一个小伏笔,至此一下子抖开了包袱。
至于说刘备为什么把葭萌改名汉寿,和关羽没关系,就是图个吉利,汉寿汉寿,汉代既寿永昌,好口彩嘛。刘备把川北大门改成这个名字,明确无误地表达了蜀汉的基本国策和战略方向:我们要复兴汉室,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千古逆贼曹魏。
要说起来,改名这事大家都干过。蜀汉有汉寿,曹魏有魏寿——贾诩的爵位就是魏寿乡侯;吴国干脆把武陵的汉寿改叫吴寿,大家你寿我也寿,其乐融融。哦,对了,吴国的那个吴寿后来又改名了,叫龙阳,不知是为了纪念啥……一直到民国才改回汉寿。
顺便说一句,诸葛亮的爵位是武乡侯,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以为是乡侯,武乡是一个地名,在山东琅玡郡诸葛亮老家,属于县。你看,这一文一武“两大神话人物”的爵位名字,一汉寿一武乡,都挺容易让人误读的。
汉寿什么的,只是闲谈。若说史事,广元这里还真曾经发生过一件震惊整个蜀汉的事件。
诸葛亮死后,继任者是蒋琬;蒋琬死后,继任者是费祎。费祎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特意点名称赞过的人,本身才干也不错,唯一可惜的,他从延熙九年执政以来,一直没能像两位前任一样开府署事,对此费祎一直耿耿于怀。到了延熙十四年,他本来想从汉中搬回成都,琢磨着办公地点离天子近点也许有机会,结果成都有个算命先生说这里没有宰相的位置,您得往外走。于是费祎就搬到了汉寿——也就是今天的广元——住下来不走了。汉寿真是个吉地,费祎住到次年,果然如愿以偿开府建衙。费祎心里高兴啊,正好赶上新年,就开了一个Party。
Party上有一个魏国来的降人,叫郭修,他趁费祎喝醉的时候一刀捅进去,将其刺杀。消息传开,举国震惊。汉末三国时期的刺杀很多,孙策、张飞、轲比能等皆死于刺客之手,但像费祎这种贵为一国最高首相,在自家宴会上被刺,实属罕见。
这位郭修是什么动机,没人说得清楚,就知道一点:他是姜维北伐中原时带回来的。于是这事就成了一桩悬案。
我生平的第一部三国题材小说,叫《街亭》,讲的就是这个事件。当然,我脑洞开得有点大,讲马谡失街亭乃是被费祎陷害,后来马谡假死逃生,化名郭修,在姜维的配合下混入汉寿宴会,刺杀费祎报仇——整个就是一个街亭山伯爵的故事。
当年写的时候,汉寿对我来说只是个舞台,没什么特别的感慨。而我现在却置身于这个故事的终结之地,眼看到的不再是区区两个字,而是这个地名所代表的真真切切的存在。这样的缘分,可称得上圆满了。
费祎墓和祠堂,就在如今的昭化古城。一想到此节,我恨不得立刻掉头回去探访。再一想,我的小说里费祎是个反派,我若进了人家祠堂,只怕会被雷劈吧,还是算了……
我们在广元住的是凤台宾馆,是剑阁那个姓魏的女导游推荐的。这个酒店是在南河江心小岛之上,三面环水,出来就是滨河小路,绿树成行,环境十分静谧。我们安顿好之后,出来沿着江边随意闲逛。我注意到各处广告牌频频出现四个字:女皇故里。
女皇故里?哪位啊?我愣了一下,再仔细一看,才知道居然是武则天。再一回想,原来凤台宾馆的“凤台”二字和酒店里无处不在的盛唐风格装潢,都意有所指。
不过武则天不是山西文水人吗?怎么故里跑到广元来了?
一家饭店的老板听到这个疑问,给我讲了个感人的故事:武媚娘小时候在广元居住,有个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叫常剑峰,两人经常去渡口前的削面铺吃面,借机约会。武媚娘贪嘴,一直盼望能在夏天吃到可口的凉面。常剑峰就和面铺师傅一起研究,终于研制出一种柔嫩绵韧的米凉面。武媚娘一吃,果然无比爽口,两人幸福地拥抱在一起。面铺师傅说干脆就叫夫妻米凉面吧。后来武媚娘登基做了皇帝,旧情难忘,时常还让御厨烹制这道美食。久而久之,遂成广元特色。
这个故事……真是有着浓浓的民间美食传说风格啊。老板意犹未尽,还给我讲了个剑阁豆腐的故事:姜维守剑阁时兵马疲惫,董厥献计让剑阁百姓家家户户磨豆子,豆腐给士兵吃,豆渣给马吃。于是蜀军士气复振,杀退钟会大军,拯救了蜀汉天下。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