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苦旅_马伯庸【完结】(43)

阅读记录

  告别勉县武侯祠,夜色已经悄然降临,远处秦岭化为狰狞巨兽蹲踞在黑暗中。我们在这些巨兽的睥睨下正式离开汉中,越过阳平关,然后义无反顾地朝向西北方向行进。

  此时我们脚下的路,正是诸葛丞相前四次北伐的必经之途,也是汉中出兵的第一站。严格意义上的北伐,现在才刚刚开始。

  下一站,是略阳。

  第九站 穿越祁山道

  我们离开勉县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我们只好开了一段夜车,从新修的十天高速一路向西北,开了将近五十公里后,在略阳二号立交下来,转向略阳县投宿。

  这一天阴云密布,不见星月。黑暗从四面八方朝着车子安静地挤压而来,仿佛要把我们与这个世界隔离。如果不是偶尔从云层里透下一丝银光,让我们勉强可以看到远处秦岭起伏的山势,真的会有一种在狭窄洞穴里朝深处前进的错觉——或者说绝望。

  我把脸贴在车窗上,向外面看去,只能看见飞速而过的公路护栏。我手捧着GPS地图,想象着不断接近的略阳,脑海里浮想联翩。你知道,在访古探幽的旅途中,真正的快感不止来自于古迹本身,还来自于你面对古迹时开的脑洞有多大。即便眼前一片黑暗,你仍旧可以从身处之地联想到那些古代经过的人,那些古代发生的事,以及随之产生的纠葛、决策、思考和一系列后续碰撞。这些迸发出的火花会照亮无聊的黑夜,让你的旅途变得充满趣味。正如哈姆雷特所说:“即使被关在果壳网,我仍是无限宇宙之王。”

  略阳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略阳很小,在三国时代叫作沮县,当地没发生过任何特别著名的大事。我能想得起来的事,只有张飞、马超曾经途经此处,前往下辩去挡曹洪、曹休,然后大败而归,损失了两员大将。那是曹洪一生战绩的巅峰,把他高兴坏了,叫了裸女跳舞庆祝,然后被杨阜臭骂了一顿。

  但是,若因此就把略阳忽视掉,那就太可惜了。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来说,略阳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方,重要到我们宁可绕路走夜路,也必须要去一趟的地步。

  反正抵达略阳还要一阵,就让我慢慢道来。

  前面我曾经介绍过,诸葛亮北伐,一共有五条路可以走,从最东边的子午谷到最西边的陇西大道。在五次北伐军事行动里,走了三次陇西大道,走了一次散关故道,最后一次是褒斜道。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整个用兵重心,在西不在东。

  为什么做出重西轻东的决策?原因有几个,比如陇西地区曹魏势力薄弱,且有氐、羌可资利用;比如陇西地区地势较高,且可居高临下直入关中,与汉中形成钳形攻势;比如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寄希望于一役,而是徐图缓进,陇西恰好可为一块坚实的踏脚石。

  但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让诸葛亮选择了陇西地区。

  从汉中到陇西,有一条相对宽阔的通道,叫作祁山古道。这条通道从东南的汉中盆地西源起始,指向西北,形如一条走廊。走廊的南墙是南秦岭和岷山山系——武都、阴平即在此处。北墙是北秦岭,完全是穿山寻地而行,蜿蜒曲折,最后抵达祁山。到了祁山,就等于出了山区,一路开阔可抵天水。

  这条走廊除了两端以外,还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是在成县,连通散关故道,可以通过大散关直抵陈仓。暗度陈仓,就是走的这条路。另外一个出口在文县,这里古代叫阴平,有一条七百里的山路,直通绵竹。换句话说,无论诸葛亮是去祁山还是走散关,这里都是必经之地。所以他五次北伐,有四次都走了这条走廊,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这一带的地形相当复杂,西边朝青藏高原过渡,北边向黄土高原过渡,南边向四川盆地过渡,三大地质带在这里交会,可想而知地形有多么错综复杂。所谓的通道,是由一系列盆地、谷地、山峪和海拔相对比较低的丘陵组成。这种地形,勉强可以行军,但对运输辎重粮草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噩梦。

  除非有河流可以帮忙。

  古代搞后勤运输,效率最高的办法是漕运,也就是走水路。一条船运走的粮草,可以与几十辆车相当,且速度要快得多,哪怕逆流而上,也比拉车更便当。这是摩擦力的选择。诸葛亮用兵的特点,就是依水而行。他走的路线,一定有河流可以协助后勤。比如第五次北伐走褒斜道,是因为中途有褒水和斜水。

  诸葛亮如此执着地走祁山古道,自然也是因为这里有水力之便。

  天水南部有一座齐寿山,古称嶓冢。西汉水在这里发源,流经天水、盐关、祁山、永兴、城关,然后转向南侧,至石桥、江口、龙林、雷坝,掉头向东,进入西和县、成县,抵达略阳,与嘉陵江合流。西汉水的上游——古称漾水——和诸葛亮出祁山的路途完全一样。

  另外嘉陵江的源头之一,发源于凤县代王山,流经两当县、徽县,抵达略阳,和西汉水合流。这条路线,恰好与散关故道相合。

  这西汉水和嘉陵江,与祁山古道、散关故道几乎重叠。尤其是西汉水,它流经的地区,完全就是蜀汉进攻陇西的路。诸葛亮如果沿西汉水逆流而上的话,从略阳登船,可以一口气杀到天水城下,真是太贴心了。

  而往南看,西汉水和嘉陵江一起汇聚在略阳,再通向广元,和从甘南过来的白龙江合流,三源合一,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嘉陵江,恰与金牛道相接。换句话说,如果有必要,蜀中物资可以不必绕路汉中,从嘉陵江水路直接运抵略阳,接济北伐。从略阳到广元这条路,与嘉陵江重叠,因此又叫嘉陵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