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君臣之道是不敢废的。昭烈庙已经有昭烈皇帝作为君王,故而工匠在关帝老爷的身上稍稍做了点手脚,把关帝手中的道具换成了白色的象笏。笏,俗称象牙板子,是臣子上朝的记录板。带上这个东西,就是说关老爷腕儿再大,在刘备跟前也只能作为一个臣子。而刘备手中的,则是镌刻着帝星紫微的朝天玉圭,帝王身份一目了然。
刘备殿西偏殿供奉的自然就是三爷张飞了。起初看《三国演义》时,觉得整个三国只有张飞敢跟吕布一而再,再而三地单挑,甚至吕布也对张飞有所畏惧。张飞是我心目中绝对的三国战神,没有之一。此处张飞的塑像怒目圆睁,面似黑铁。一看塑像的大黑脸,瞬间想起他为刘备背起的“大黑锅”。话说刘备当年为安喜县尉之时,中央特派专员督邮前来视察工作,刘备求见上差,估计想汇报下工作什么的,不想督邮摆谱不接见,惹得刘备无名火起,“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后来罗贯中老师写《三国演义》时,觉得这事过于刚烈,不像是仁人君子刘备干的。找个顶罪的吧,环顾左右,只有张飞最适合干这种事,于是妙笔一挥,改为“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就这样,张三爷的“大黑锅”一背就是好几百年。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后主刘禅当皇后,如此来说,张飞还是国丈呢。
刘、关、张以下,左手十四尊武将,以赵云为首;右手十四尊文臣以庞统为首。至于是否刻意效仿光武帝当年的云台二十八将,就不得而知了。环绕一周下来,发现武将廊中缺少魏延、李严等名将,文臣廊中也并没有刘巴、法正等能臣。细细思索之后恍然大悟,原来清朝塑造这些塑像时,经历了严格的思想品德审查啊。但凡道德上不纯洁的人,就全部不准入列。值得庆幸,看来武侯祠内的文臣武将都是忠臣、纯臣。这也符合了中国历来选贤任能的标准,必然是“德才兼备”(德在先而才在后,很少有说“才德兼备”的)。正如清初名臣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中所言:“德者君子之所独。才则君子小人共之,而且小人胜焉。”由此可见,小人之有才无德,更可为患。
四、出师两表垂后世
文武两廊末尾,连接北墙,壁内两边镌刻着岳飞手抄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
岳飞手抄诸葛亮《出师表》,是的,你没看错。至少书法末尾落款是岳飞,以及有其“岳飞私印”“少保”等印款。虽然有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但个人更愿意相信此为岳飞手抄。岳飞的一生实在是和诸葛亮有颇多相似之处:其一,同为北伐忠臣,一个北伐抗金,一个北伐曹魏;其二,后主刘禅和高宗赵构都是偏安之君,致使二人的北伐大业步履维艰;其三,诸葛亮和岳飞在死后都被追谥为“忠武”。前有诸葛忠武撰文上表,后有岳忠武挥毫泼墨,这难道不是一段异代而同尘的佳话么?
通篇碑文,字体兼行兼草,行云流水,气势磅礴,展现出的书法水准奇高。当然也有很多朋友认为岳飞是武将,不应该或者不可能拥有如此高的艺术水准。但其实细细想想,也未必然。大家别忘了,宋朝是整个中华历史当中文艺青年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朝代。从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就定下了以文治国的主基调,所以终其一朝,以苏黄米蔡四大家领衔的文艺青年不胜枚举,甚至连宋徽宗赵佶,当着好好的皇帝,还偏偏要追寻艺术造诣,中国书法当中颇为著名的瘦金体就是他老人家创造的。就连咱们今天用电脑打字时,最主流的字体都是宋体。可见宋代书法水准之高,不让任何一朝。那岳飞手抄一下诸葛亮的《出师表》,书法水准比较高超其实也是不足为奇的。文天祥也曾评价岳飞道:“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仔仔细细地品味了岳抄的前后《出师表》,作为诸葛亮“脑残粉”的我,对两“表”内容早已烂熟于胸。而透过岳少保龙腾虎跃的笔法,仿佛又让我们看到陇西秋风当中,那位羽扇纶巾的智者,淡定地指挥千军万马。一出祁山,他摧枯拉朽,诈曹真,收姜维。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应亮,雍凉二州的曹魏势力几乎土崩瓦解。诸葛亮完全打了曹叡一个措手不及。但由于马谡不听军令,丢失了街亭,白白断送了兴复汉室的大好机会。为了蜀汉那些仅有的资本,诸葛亮只能当机立断,退还汉中。可以想象,当时,那位神一样的人物,在退军之后,心情是何等沮丧。陆游的那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也许就是那时孔明最真实的写照。
沮丧的心情一定会有,但他不会就此退缩,因为他肩膀上担负着的,是大汉基业!在炎汉四百年国祚面前,连刘备的知遇之恩都显得无足轻重了。诸葛亮用苍老的双手再次铺开了北伐地图,他将不甘心的目光从陇右祁山缓缓离开,平静地注视着当年高祖刘邦兴汉时走过的陈仓道,最后将目光死死地盯在了武都、阴平。良久,他执笔挥毫,向后主刘禅二次上表出师。然而经历过一出祁山的诸葛亮显然更清楚,在遭到自己的痛击之后,曹魏集团必然会惊醒,严加防范,此后的北伐之路也必将更加艰难。因之,在《后出师表》的结尾,并没有《前出师表》中“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豪迈之气,取而代之的,是“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的无奈和诚恳。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