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苦旅_马伯庸【完结】(8)

阅读记录

  寝殿正中楹联是:“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诚然,一千七百多年过去,刘备的惠陵还巍然伫立着,而铜雀台旁漳河水岸,哪里还寻见曹操的疑冢呢?三足鼎立之势也早已过去,只有神道两旁的石人石马令人想起当年蜀汉的朝廷礼仪。

  在其后的阙坊正中嵌有墓碑。碑上镌有“汉昭烈皇帝之陵”楷体大字。“汉”是刘备的政权称号,“昭烈”则是刘备死后的谥号。此碑是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三月上浣所立。

  惠陵封土高12米,外围周长180米。可以看出施行的是简葬、薄葬。汉制,帝王陵寝必是由丞相在帝王登基的次年修建,因此惠陵应当是诸葛亮的杰作。封建统治王朝,修建皇帝宫殿和陵墓属于头等大事,绝对的“面子工程”。此陵如此简葬,一来当是诸葛亮躬行节俭;二来可能与三国时期盗墓之风盛行有关。在三国时期两个盗墓大户董卓、曹操的带领下,汉朝王贵之坟十墓九空,所以三国时期颇为提倡简葬。不光这座惠陵较为节俭,曹操、诸葛亮、郝昭等的坟墓也属简葬。

  惠陵位于成都南郊,在蜀汉宫城最南面。惠陵的具体位置由诸葛亮亲自选定。西汉、东汉帝陵均在都城附近,刘备葬于成都附近,是其继承汉制的必然结果。据史书记载,惠陵为夫妻三人合葬墓,墓中还葬有先后去世的甘夫人和吴夫人。

  甘夫人为后主刘禅的亲生母亲,在刘备困守荆州时,甘夫人病故,葬于南郡(今天湖北江陵)。刘备入蜀称帝后,对甘夫人非常怀念,追谥她为“皇思夫人”,并下令将甘夫人的灵柩迁葬于成都。然而,在迁葬途中,刘备病逝。诸葛亮奏请后主刘禅,认为应将甘夫人与刘备合葬,他在奏表中说道:“皇思夫人善良仁慈,谨慎自律,先帝生前对她情深义重。”《礼记》中说:“行仁爱应从父母开始,这是教百姓孝顺;尚恭敬从长子做起,这是教百姓恭顺。不忘记父母,因为父母生下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奏请,刘禅表示同意,并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与刘备同时合葬惠陵。

  而另外一位夫人——吴夫人,则大有来头。其人乃是蜀地宿将吴懿的妹子,从小长得特别好。当时刘焉在益州割据,有看相的说吴夫人有大富大贵之相,野心勃勃的刘焉就为三子刘瑁纳了吴夫人。结果刘瑁不知什么原因,竟然狂疾过世。后值刘备入蜀,由于甘夫人过世,孙夫人回娘家,刘备在四川处于“单身钻石王老五”的状态,法正等人于是就做了红娘,让刘备迎娶了吴夫人为妻。刘备称汉中王,吴夫人为王后;刘备称帝,吴夫人被封为皇后,这果然应了算命先生的话。刘备所有夫人当中,也只有这位吴夫人在活着的时候享受到了皇后级别的待遇。她在刘备去世二十二年后薨,被追谥为穆皇后,也葬于惠陵。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惠陵保存非常完好,一千七百九十余年来从未被发掘和被盗。一直以来有很多关于惠陵的传说故事,唐代著名学者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就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陵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与人对弈,十名武士侍立一旁。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琼浆和玉带,贼人喝下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然而,琼浆却变成漆粘住了口,玉带则变成蛇缠住了腰。这个故事一看就属于伪科学,但这个荒诞故事的诞生,给打刘备墓主意的盗墓贼们敲了个警钟。我们还是要感谢一下段成式为刘备墓的完好无损做出的杰出贡献。

  拜谒过刘备陵墓,出寝殿走神道,两边银杏一雌一雄,落叶翩翩,随秋风舞动。没过几天地上就铺了厚厚一层的银杏树叶,巡逻值班的时候踩在上边软绵绵的,远远看去,如同:卫护先主千秋墓,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为什么要重走北伐路

  我为什么要重走北伐路?

  曾经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三国里哪一段?我反问道,这得看我多大年纪?

  小时候听评书,最喜欢《长坂坡》,白袍赵子龙七进七出,豪气冲天,帅到没朋友。十七八岁的时候,正是最中二的时代,喜欢的是舌战群儒的潇洒、千里走单骑的惊险、横槊赋诗的霸气,还有从来不好意思承认的董卓戏貂蝉、曹操戏邹氏……到了二十多岁,读正史的时间多过读演义,兴趣点逐渐转移到了更细节的东西,更痴迷于各种似是而非的阴谋论:曹氏兄弟和甄妃的桃色八卦、宛城之战背后的惊天大阴谋、白帝城托孤到底是怎么回事。

  时至今日,如果再有人问我最喜欢三国哪一段,我会郑重地告诉他,是诸葛亮北伐中原。

  诸葛亮在演义里六出祁山,正史里五伐中原,是三国最精彩也是最后一场大戏。国人心目中的三国,在五丈原随着丞相归天就已经结束了。每次研究这一段,我都能找到不同理由去喜欢它。

  一开始,看的是空城计,是失街亭,是神奇的木牛流马和更神奇的禳星续命,满眼全是传奇。然后再看,关注的是军阵厮杀、奇谋对决,陶醉于波澜壮阔的史诗对决。慢慢地,演义的衣衫被剥落,露出历史真实的素颜,却依旧无损它的魅力——围绕秦岭地形的战略博弈、苦心孤诣的粮草攻略、殚精竭虑的军政布局……了解得越多,越能感觉其中萦绕着一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