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沟通往往有这样几种倾向:容易变成一种抵抗力量;因其不负责任,往
往捕风捉影,以讹传讹,产生谣言;有时会钳制舆论,再加之冷嘲热讽,歪曲真相,
孤立先进,打击进步;往往因为众口烁金,甚至法不责众,因而影响工作;这种沟
通的非正式领袖,往往利用其影响,操纵群众,制造分裂,影响组织团结。
由于非正式沟通多数是随时随地自由进行的,它的内容是不确定的,沟通的方
法也就千变万化。它掺杂感情色彩或个人因素,或捕风捉影,或节外生枝,或望文
生义,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正如通常所说:“锣敲三锤必变音,话传三遍
定走形。”
要想杜绝或堵塞这种非正式沟通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减少或巧妙地利用它,
以达到以下目的:
预先做好某种舆论的准备,获得非正式组织的支持,促进任务的完成;
事先做好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征求下属的意见,即使是反面意见也好,借以纠
正工作的偏向;
传递正式沟通所不愿传递的信息,如对某些恶意传言的警告等;
把领导的意志变为群众的语言,起到正式沟通的作用,实现领导的目的。
现实的社会是一个人情的社会,人们往往把人情看得过重,所以总有些人会不
断登门拜访上司。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勾当,但是,是否全
是如此呢?
有一位校长,为人正直善良,对社会上的“请客”“送礼”之风深恶痛绝。一
天,一位学生家长找上门来,想为自己的孩子开一张转学证明。因为他们老家在无
锡市,孩子的户籍也在那里,夫妻两人都在外地工作,家中两位老人年岁已大,无
人照料。所以他们想把孩子的学籍转回无锡,在爷爷奶奶身边做个伴。
校长一听,理由很合理也很充分,二话不说,立即给他们办了。
那名学生很顺利地转到了无锡。于是,这年中秋节,家长送来了两盒精致月饼
外加一袋茶叶。校长一见,惊慌失措地说:“都是熟人熟事的,不许来这个,再说
我的察性你又不是不知道。”
但家长再三解释:“爷爷奶奶见孙子过去了都非常高兴,也要我们表示感谢。”
而校长坚决不收:“你们的情我全领了,但是礼物我坚决不能收。”
“这算什么礼呀,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份心意罢了。”
家长执意要送,而校长呢,坚持不受。纠缠再三,最后还是没能拗过那位校长,
家长只好把礼品带了回去。不久,校长发现:以前他们见面时说长道短,挺热乎的,
但现在反而淡了,迎了面也只是做个程序性的对答。校长大惑不解,事后经过打听
他才明白,错在没收下那份礼物。
那位家长事后对别人说:“真没想到这么不给面子,不知道我那双脚当时是怎
样跨出他家门槛的。”
这件事教育了那位校长。他终于明白了:有时候,人们以礼相赠并非有求于你,
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是人间最宝贵的。
时隔不久,还是这位校长,下班回到家正上楼梯时,楼下的大婶跑上来递给他
一把青菜,热情地说:“我兄弟自己家种的,尝尝鲜吧!”这次,这位校长破例收下
了,还不住地夸道:“多好的菜,真嫩!怎么种出来的,谢谢啦!"
事后几天,那位大婶看见校长老远就亲切地打招呼,两家之间的关系无形之中
融洽了很多。
其实,在生活中,下属给上司送点小礼物,只要不是特别珍贵或价值特别大的
东西,你就不妨收下。因为,在我们这个讲究礼仪的国度,你为他人出力了,他过
意不去总想寻个方式表达一下,当他感觉用语言太苍白时,便会以物代情。你大可
不必太敏感,并非每个人都存有非分之想。
但是对于那些不思进取指望靠讨好上司获得升迁的下属,管理者应该提高警惕。
现实中也的确有不少被奉承得昏了头脑的领导,把升迁的制度变成了党派之分,谁
对他毕恭毕敬、阿谈奉承,就等于佩服他,因而他就对这种人恩宠有加,大加赞赏
和关爱。无疑,这种“领导人风范”更助长了阿谈之风的盛行。
但是,明智的领导则不会这样做,他不会中这种圈套,也许他反而会对喜欢拍
马屁奉承的那些下属感到十分鄙视和厌恶。
管理者首先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哪些是实事求是的评价之辞,哪些又是阿谈
奉承之辞;在阿谈奉承之中,哪些人是出于真心而稍稍过分地赞美几句,哪些人又
是企图通过奉承领导而达到自己的某种企图;哪些奉承之辞中含有可吸取的内容,
哪些奉承话都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等等,诸如此类。对于这些绝不能糊涂。
领导者要对付阿谈奉承者,以下三方面权作参考。
1.对待专门溜须拍马奉承领导而毫无能力可言的人,方法最简单―请君走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