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战场遗址
萨尔浒大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既决定了明皇朝的历史命运,也决定了袁崇焕的个人命运。袁崇焕这个向来关心国事、边事的新进士一喜一忧,心情一定很复杂。他那时在北京,会听到不少辽东战事的消息。
其实,袁崇焕从求学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虽身居岭表南国,却心念辽东失地。有一个民间故事,说在他上学的路上,有一座土地庙,庙里的土地神,不去关外守护土地,却在南国庙里坐享百姓香火。袁崇焕每当放学回家路经土地庙时,总要在庙前驻足,面对着土地神,念念有词地说:
土地公,土地公,为何不去守辽东!
这个故事,只是民间传说,没有史料根据。但这个故事说明:袁崇焕在读书的童年时代,便关心国家大事,并下定报国之心。
萨尔浒大战为什么会改变袁崇焕的命运?这要从满洲崛兴说起。
第一部分满洲兴起(1)
满洲是女真的后裔。女真贵族曾建立金朝,与南宋对峙,占半壁山河。元太祖成吉思汗,兴起蒙古草原,发展实力,骑兵强大,攻打金朝的都城——中都(今北京)。贞祐三年(1215年)五月,蒙古骑兵攻占中都后,纵火焚烧宫殿:“可怜一片繁华地,空见春风长绿蒿。”三百年后,女真后裔满洲崛起,成为明朝东北边患。
赫图阿拉汗王殿遗址
满洲族,简称为满族。满族先人女真,在明代分为四大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建州女真明初主要生息繁衍在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处地域。永乐二年(1404年),明朝设立建州卫,封女真胡里改(火儿阿)城万户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是建州女真名称的由来。永乐十年(1412年),明朝增设建州左卫,封建州女真另一首领斡朵里城万户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正统七年(1442年),明朝分建州左卫,析置建州右卫,以猛哥帖木儿异父同母弟、都督凡察掌建州右卫事。于是,形成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建州三卫,经过转徙,先定居在今辽宁省桓仁县浑江(佟家江)地域,后定居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浑河支流苏克素浒河(苏子河)灶突山(烟筒山)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地域。
赫图阿拉北临苏子河,四周环山,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宜于农耕、牧猎、种植、采集、捕鱼。赫图阿拉地近辽阳、抚顺,又为群山阻隔。这里东隔鸭绿江、图们江通朝鲜,西接辽河平原,受东西两面农耕文化影响,农业发展较快。又与蒙古、朝鲜、明朝贸易,购进铁器、耕牛、布帛、器皿,卖出人参、马匹、皮张、蘑菇、木耳,互通有无,扬长补短。所以,赫图阿拉成为满洲、后金的发祥基地。
建州三卫相邻而居,部族兴盛,势力渐大,逐渐形成为两大部——建州部和长白山部。建州部又分为苏克素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和哲陈部;长白山部则分为讷殷部、朱舍里部和鸭绿江部。当时建州各部的形势,如《满洲实录》所载:
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
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蒙古与女真、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以及建州女真内部的各种矛盾,纵横捭阖,分化瓦解,拉此打彼,利诱威胁,以实现明廷对辽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统治。女真首领不断到辽河平原“犯抢”,明军也不断反击。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发生古勒寨事件。这件事成为明朝与女真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其时在建州女真诸部中,以王杲(ɡǎo)势力最强。王杲为建州右卫指挥使,史称他“生而黠慧,通番、汉语言文字,尤精日者术”。他勇敢多谋,武艺超群,兼通女真语和汉语,成为当时建州女真的著名首领。王杲称雄诸部,辽东大震。明万历二年(1574年),王杲以明廷断绝贡市、部众坐困为借口,大举犯扰辽阳、沈阳。明李成梁督兵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但寨在山上,形势阻险,城高坚固,易守难攻。李成梁率领6万车骑,携带炮石、火器,分路围攻王杲寨。明军先挥斧砍断数重城栅,又用火器进攻。王杲督领守寨军兵,施放矢石,奋力据守。李成梁令军士冒矢石,攀险崖,登寨垣,强仰攻。王杲以三百勇士守城堞,固御守,射明军。明军纵火,寨内房屋、粮秣焚毁,烟火蔽天,守军大溃。李成梁令明军纵击,“毁其巢穴,斩首一千余级”。王杲势穷,突围遁走。明军车骑6万,杀掠人畜殆尽。翌年,明万历八年为表彰李成梁镇守辽东军功而建的石坊王杲再出兵犯边,为明军所败。王杲兵败无依,逃到觉昌安六弟宝实之子阿哈纳寨隐匿。后明军得讯前来攻捕,阿哈纳穿戴王杲蟒褂红甲,伪装掩护王杲出逃。王杲投奔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王台一向忠于明朝,缚王杲,献朝廷。明万历三年(1575年)八月,万历帝御午门城楼,受辽东守臣献俘王杲,命将其“磔尸剖腹”。这就是史籍记载的建州女真首领王杲被“槛车致阙下,磔于市”。王杲为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之死在少年努尔哈赤心灵里,埋下了对明朝不满的种子。王杲之子阿台,在危难中逃脱而去。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祖父觉昌安,曾参与此事,暗通于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均忠顺于明朝。
52书库推荐浏览: 阎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