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但经过数年的实践,里根及其亲信们不得不承认,孤立、遏制伊朗的政
策并无多少实效,只能使之越走越远。而且,美国政府发现,要使自1984
年3 月至1985 年上半年在黎巴嫩被绑架的6 名美国人质顺利获释,必须与伊
朗打交道,因为真正控制黎巴嫩绑架者组织的就是伊朗伊斯兰解放运动组
织。所以无论是队长远的战略利益考虑,还是为现时棘手的人质问题着想,
里根政府都必须放弃对抗。转而采取与伊朗接触对话的政策。
而伊朗自1980 年与伊拉克开战以来,旷日持久的战争已使其军备储存出
现危机,特别是巴列维原先向美国购买的先进武器装备如飞机、导弹等损失
严重、零部件奇缺,难以补充,结果使伊朗在两伊战争中大吃其亏。为扭转
不利局面,伊朗也亟需与美国打通关节,进行武器交易。此外,如果伊朗再
顽固坚持与伊拉克血战到底的政策,只能使苏、美、法诸大国及中东阿拉伯
国家更加同情伊拉克,而使伊朗在国际上更趋孤立,国内以拉夫桑贾尼为首
的温和派和以蒙塔泽里为首的强硬派之间的争斗也将随之升级。因此,为改
变伊朗的国际处境、安抚国内温和派势力,霍梅尼也不得不考虑与美国改善
关系。
于是,1985 年7 月底,年迈体弱、重病缠身的霍梅尼在家中召见了奉命
回国述职的驻南北美、西欧部分大使,意味深长地指示说:“为了争取国际
上的支持和伊朗的国家利益,如果大撒旦(指美国——作者注)表示愿意改
变它对伊朗的不友好政策,同美国进行接触也未尝不可嘛!”8 月初,美国
从贝鲁特和海牙国际法庭两条渠道分别获悉:伊朗政府内部至少有一个派别
对同美国恢复接触感兴趣,急切希望与美国进行谈判。
8 月6 日,里根总统立即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国务卿舒
尔茨、国防部长温伯格、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召至白
宫二楼长方形主厅进行紧急磋商。里根和凯西主张,美国应抓住这稍纵即逝
的良机,与伊朗进行接触谈判,这样既能为人质获释带来希望,又可为影响
霍梅尼之后的伊朗政局、恢复美国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创造条件,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而舒尔茨和温伯格认为,对这类重大而又微妙的事情切不可鲁
莽草率,应仔细推敲研究,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但他
俩的意见并没使里根放弃努力,他还是私下里口头授权麦克法兰去执行与伊
朗进行接触的计划,并于年底补签了一个“总统决定”。
麦克法兰领受这一重任后,首先将自己的助手波因德克斯特海军中将、
诺思中校以及乔治城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伊朗问题专家里甸等罗致幕下,组成
了一个秘密工作班子。然后,通过中间人试探伊朗宗教领袖能否施展其影响,
使黎巴嫩恐怖主义组织释放被绑架的美国人质。得到的答复是含糊其辞的,
但伊朗人同时暗示,他们希望能从美国获得巴列维时代所购买的战斗机等武
器的零部件。这一要求使华盛顿陷入难堪的境地,因为当初就是美国倡议对
伊朗实行武器禁运的,现在却由美国首先破坏这一规定,那岂不是自己打自
己的耳光,一旦暴露,美国何以向西方盟国交代。正当华盛顿方面感到左右
为难、举棋不定之际,它在中东的战略伙伴以色列设法为它解了围。以色列
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戴维?金奇建议西蒙?佩雷斯总理,以色列应急美国之所
急,向美国承诺它可以通过以色列同伊朗接触。因为以色列长期来一直是伊
朗所需武器装备的主要提供者,关系特殊;此外,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
特工人员雅考伯?宁洛蒂长期在德黑兰潜伏活动,现在已是拥有百万家财的
军火商,与伊朗官方高层往来密切。凭借这两个有利条件,以色列可以为美
伊接触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佩雷斯对此建议予以首肯,金奇随即赶赴华盛
顿与麦克法兰交换看法,麦克法兰同意先通过宁洛蒂探听伊朗官方的口风。
经过一番周折,以色列从其内线处获知:伊朗总理穆萨维答应,如果美
国能将一飞机的军火运送至伊朗,伊朗将在24 小时之内设法使1 名美国人质
获释。
金奇立即将伊朗的上述意向转达给了美方,麦克法兰同意照此办理。
不久,由以色列飞行员驾驶的一驾DC—8 型运输机,即满载着“陶”式
反坦克导弹、飞机零部件和弹药飞抵德黑兰。但是,第二天却未见1 名美国
人质获释。
美、以又耐心等了几天,仍无结果,只得让宁洛蒂直接询问穆萨维总理,
为何言而无信?穆萨维回答说,话可不能这么讲,在机场接走那批军火的是
激进的伊朗革命卫队,而非伊朗政府;况且,人质并不由伊朗政府直接控制,
当然不可能如愿获释。但如果再提供一飞机军火给伊朗,他愿意再试一下。
52书库推荐浏览: 李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