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全传_李庆皋/王桂芝【完结】(109)

阅读记录

  不一会儿,湘叔把老夫人引来,搀扶老夫人的竟然是锦瑟!

  李商隐惊讶地看了锦瑟一眼,站起身,向前迈了一步,跪倒地上,给老夫人行大礼。

  老夫人一头白发,拄着凤头拐杖,颤颤微微地向李商隐招招手,轻声哽咽道:

  “商隐吾儿,把师母想煞也!”

  老夫人啜泣起来。

  李商隐膝行至师母脚下,脑袋叩在师母脚背上,也已泣不成声了。

  锦瑟扶着老夫人坐下。老夫人抚摸着李商隐稀疏的灰白头发,更加伤心,道:

  “有难处,为何不来找师母说呀?”

  “师母……”

  李商隐忽然感到母亲就在眼前,慈爱地抚着自己的头,就像遥远的孩童时代,自己因为没有做好一件事,悲伤地伏在母亲脚下,哭着请求母亲原谅,善良的母亲陪着他一起落泪。

  那情景和眼前一模一样,他是永远也忘不掉的。

  “夫人,保重身体呀。”湘叔小声劝道:“商隐不要哭了,老夫人不能过于悲伤。哀伤哭泣,会伤身子的。”

  “商隐兄,别……老太太……”

  锦瑟抽泣着,也上前劝解。眼睛通红,脸颊挂着泪珠儿。

  三

  李商隐不敢违背师母之命,三天后令狐府派来两辆马车,把一家六口全载进开化坊。

  不知是谁把这消息告诉了八郎,中午,他就匆匆赶来,在客厅里,正遇上老夫人跟李商隐一家人吃午饭。

  八郎先给母亲请安,然后跟李商隐不冷不热地打招呼。他不敢在母亲面前,表现出不高兴,可又实在高兴不起来。

  “八郎,是我叫商隐一家人住进来的。我年纪大了,你们又都不能在我身边。唉!三个儿子,没有一个留在我身边孝敬我……”

  八郎听出母亲斥责的意思。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怎么能落个不孝之子的罪名?他连忙跪倒地上,叩了三个头。老夫人才闭上嘴,不再数落了。

  “儿子是朝廷命官,宰相事多,实在太忙,请母亲原谅。儿子曾经再三请母亲到晋昌坊住,儿子也好朝夕请安相伴,可是……”

  “不要说啦!我是不能离开你父亲住过的地方!我累了。”

  老夫人对儿子不常来看望请安,很生气,不愿跟八郎再理论,站起来,由锦瑟搀扶着,往内宅走去,临到门口,突然转身,对李商隐妻子和儿女们笑道:

  “你们吃好啦?吃好,请到我房里,陪我说说话。”

  王氏和孩子们当然高兴离开客厅,躲开这位赫赫吓人的当朝宰相。

  几案上的盘碗剩饭剩菜,很快收拾下去。仆役和丫环们都已退下,客厅里只剩下八郎和李商隐,还有湘叔在旁侍候喝茶。

  客厅陷入沉沉的寂静。

  李商隐想搭话,但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又该说些什么。原本亲如手足,而今却贵贱判然,没了共通的思想、共通的语言、共通的兴趣,他感到异常陌生,仿佛八郎是从天上下凡的神仙,自己卑微得自惭行秽,无地自容。

  终于还是八郎先开口说话了,自然是居高临下,藐视一切的姿态和口气。

  “你不是从我这赢去了一百两银子吗?这么快就花光啦?

  现在又想……”

  “少爷,这事都怪老仆没有及时禀报。那一百两银子存在我那儿,当时商隐走时,坚决不拿。我说八郎是位讲义气讲情面的人,又官居高位,怎能像市井小儿反悔不认帐?认赌服输,天经地义,这一百两银子是你赢的,八郎不会再收回去的。可是,商隐就是不收,他说恩师和八郎对自己的恩情,尚未报答万一,怎能收他一百两银子呢?八兄一时戏言,不能算数。商隐走后,老仆原想再送回帐房,但又一想,这事一旦传出去,于大人名誉不利,所以就放在我那儿,暂时保管。”

  八郎点点头,表示同意。心想,这穷鬼,真有点穷骨气!我一个堂堂宰相,岂能跟他计较百两银子?不过他全家六口,住我的吃我的还要穿我的,那要花费多少银两?不能让他在这里吃白饭。

  “商隐,你反正无事赋闲,我手头上的章奏,忙不过来,你给我写写抄抄。”

  李商隐正愁不得机会接近堂堂宰辅,他张口求我,恰合我意,迫不及待地回道:

  “令狐大人,尽管吩咐好啦,小弟情愿效劳。”

  令狐綯见商隐这么痛快地答应了,又有些后悔,这不等于辟聘他为记室,将来得寸进尺,提出正式任命为朝官,如何是好?他慌张地声明道:

  “哦,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有没有需要写的,现在还不好说。如果真的需要,也是我个人私下请你代劳,与朝廷没有关系。你不要有其它别的非分之想。”

  像从头上泼下一盆冰水,李商隐的心凉了半截。八郎是个寡情寡义之人,是不会帮助自己的。

  李商隐没有吭声。

  湘叔从旁听出八郎话中的意思,但是,他想到商隐六口之家,常住令狐府上,也不是久长之计,于是不顾一切地插嘴道:“少爷,商隐有才华有能力,又年富力强,应当为国家多做些事,为朝廷多效劳出力,赋闲在家,无所事事,于国家于个人于令狐家都没有好处。如果少爷能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推荐……”

  “住嘴!我和商隐谈话,有你插嘴的地方吗?放肆!退下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李庆皋王桂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