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史_张承志【完结】(8)

阅读记录

  回民像汉人一样,无望地在这片穷山恶土中迎送生涯。一般来说,他们没有必要羡慕那

  些可能比他们活得更卑贱的邻人。半饥饿的状态使伊斯兰教禁食规定显得更圣洁。他人的几

  近摧残人道的性压抑和肮脏的卫生状况,使实行割礼的男性和遮羞蔽体的女性获得某种神秘

  的满足。无水乡村窖雪度夏,而坚持宗教沐浴的回民却家家以水的清洁为首要大事;那些盛

  一瓢泥汤脏水下锅的汉族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留着那么干净的水洗澡。最重要的是劳碌

  之余,当教外人除了上炕吹灯一觉昏睡之外,再也寻不出一星半点事情时,清真寺里悠扬有

  致的念诵在黑夜里传扬。世界不仅止于此,做人尚有更美好的希望,——这种现象,就在荒

  凉得裸着石脉、几千里滚滚无边的一望焦黄中,不可思议地成了现实,成了主宰。

  何止孔孟之道和官府告示,在这里连科学也是软弱的。无论谁,只要他尚未泯灭最后一

  丝感性,他就会在自己的生涯中遭遇神秘。由于这片土地从根本上说是不适于生存的,被迫

  在这里生存的人就只有依靠另一种逻辑。加上血统的传递,由于血这种人体中最难了解的部

  分的作用,回民渐渐养成了独有的一种认识习惯。

  这种肃杀的风景是不能理解的,这种残忍的苦旱灾变是不能理解的,这种滚滚几千里毫

  无一星绿意只是干枯黄色的视觉是不能理解的,这种活不下去又走不出去的绝境是不能理解

  的——大自然的不合理,消灭了中国式的端庄理性思维。穆斯林们在一代代繁衍生息中,用

  苏菲主义的新鲜逻辑平衡了自己痛苦的心。

  感官的具体知觉磨钝了,八股文般起承转合的推理消失了,人云亦云的规矩方圆被怀

  疑,通俗的科学知识被打破——苏菲各教派的信徒们只相信神秘感,只相信自己的想象力和

  直觉,只相信异变、怪诞、超常事物,只相信俗世芸芸众生不相信的灵性,只相信克拉麦提

  奇迹。

  尤其是以陇山为中心的地区,风土呈着极度哀伤和恐怖的面象。在那种荒野山间走着,

  人心被恐怖和敬畏的感觉所笼罩,一丝异常的灵感渐渐出现。理解这片风土,特别是承认陇

  山周边风土的神秘气氛,对于理解本书描写的哲合忍耶教派很重要。甚至应当认为:正因为

  这里已经丧失了俗世经济文化的起码生机,所以慈悯的造物主才把彼世的神性优先降于此

  地。

  由于追求神圣的人总是努力追求神圣的环境,同在大西北,甚至同属回族,哲合忍耶及

  诸苏菲派与别人的见解就大不相同。怀着宗教感情、特别是怀着强烈的殉教感情与渴望奇迹

  的哲合忍耶常常不为人理解。然而没有哲合忍耶式的体验,大西北就是一片丑恶难看的弃

  土。这种命题具有普遍意义:缺乏宗教式的素质情感的人,他们的世界只是失去圣洁的物的

  堆积而已。

  对于俗界的或称世俗的中国人来说,空间是均匀的,仅有乡土之别,人也如此。居于其

  中的他们,在情感上是一种中性人。

  而对于圣界的或称宗教的中国人,尤其是哲合忍耶这个回族集团的人来说,空间并不均

  匀。这黄土大海里,地点大不相同。有些最是贫得惊人荒得稀罕的山沟坡坎,据哲合忍耶看

  来那是真境花园。

  所以,生活又能够容忍了——因为至少在这里有相互知根知底的多斯达尼(哲合忍耶民

  众),有辈辈相传的烈士传说,有领导大家而且时刻准备殉命的穆勒什德(导师、圣徒、领

  袖),最重要的是有安息着数不清的烈士遗骨的拱北坟园。信仰追求是安身立命的一项最重

  要的保障,宗教和生活在这里水乳难分。

  这就是哲合忍耶回民生活的环境。也许你去一次走马看花,会觉得那环境并不太贫苦;

  也许你小住几天又觉得那里不能生存——其实你应当做的,只是倾听;带着一份尊重,在那

  片风土中等候启示。

  哲合忍耶在自己居住的一切地区,都实行了这种主观精神的“场所净化”。他们已经从

  俗世被赶进了陇山周边这种荒凉得不忍目睹的绝境,于是他们就在这种人世的绝境营造了精

  神的净土,井在这信任的土地上生息。他们热爱自己的土地,就像提炼了中国人热爱自己祖

  国的感情一样。

  不同的仅仅是:中国人只有在强寇入侵之际才可能奋起,而哲合忍耶却时刻处于被迫害

  被侮辱的境遇之中,因而也时刻准备着反抗与殉命。

  他们热爱的家乡永远是他们的流放地。

  他们的流血像家乡草木一样,一枯一荣。

  ---------------

  第03章 圣徒出世了

  --------------------------------------------------------------------------------

  穷苦的人群挣扎在边缘上,只要有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旱,只要冬天不下大雪无法填满那

  种不可思议的水窖,只要夏天在遍野稀疏的庄稼地上落一场冰雹——就会跌下边缘,由苟活

52书库推荐浏览: 张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