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来凄恻动人。而且诗中关于奔逃途中情状的描写也极为生动,如“雾树
行相引,连山望忽开”两句,刘辰翁评曰:“荒村歧路之间,望树而往,并
山曲折,非身历颠沛不知其言之工也。”(《杜诗镜铨》卷三引)所以这三
首诗虽是抒情诗,却从诗人个人的角度深刻地反映了那个乱离的时代。
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时,朝廷
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
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煽?摧颓苍松根,地
冷骨未朽。凡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
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诗人自从去年八月告别妻儿,至此已有十个月了。由于兵荒马乱,书信不通,
家人是存是亡都无法知道。而且此时诗人新任左拾遗之职,官位虽低(从八
品上),却负有很重要的责任,一时不能请假往鄜州去探家,于是诗人作此
诗以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二句,把复杂、
微妙的心理状态委婉道出,写得既细腻真切又明白如话,历来受人称赞。然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所用的“赋”的手法,刘辰翁评曰:“极一时忧伤之
怀,赖自能赋,而毫发不失。”(《唐诗品汇》卷八引)清人申涵光曰:“此
等诗,无一语空闲,只平平说去,有声有泪,真三百篇嫡派,人疑杜古铺叙
太实,不知其淋漓慷慨耳。”(《杜诗详注》卷五引)李因笃亦曰:“如子
长叙事,遇难转佳,无微不透。”(《杜诗镜栓》卷三引)所谓“三百篇滴
派”,实即指《诗经》中以“赋”为主的写实手法。①所谓“子长叙事”,就
是司马迁《史记》的叙事成就。所以上面所引的三段话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即《述怀》一诗是以“赋”的手法见长的。诗中对自己身逢乱离的遭遇和家
人可能遭受的灾难的描述细致人微,对自己既急于得到家人的消息又恐怕传
来噩耗的心理活动也叙述得委曲周详,从而生动地记录了动乱时代在人们心
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杜甫任左拾遗没有几天,就为谏房琅事得罪了肃宗。房琯其人于天宝十
五载(756)追随玄宗入蜀,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肃宗即位后,
房琯又奉玄宗命往灵武册立肃宗,肃宗对之颇为倚重。但是房琅虽有以天下
为己任之心,却缺乏实际的政治、军事才干。至德元载(756)十月,他率军
与叛军战于陈陶斜,仿效古法用车战,结果几乎全军复没。房琅又受到贺兰
进明等人的谗毁,他门下的琴客董庭兰则倚其势而纳贿,这使得肃宗对他越
来越不满。至德二载(757)五月,房琯罢相,贬太子少师。杜甫由于敬重房
琅的为人,又认为不应为细过罢黜大臣,于是上疏救房琯,措词激烈,肃宗
大怒,诏三司推问杜甫。幸亏得到宰相张镐的营救,才免其罪。但肃宗从此
以后就疏远了杜甫,到八月间遂让他离开凤翔,往鄜州探家。
① 我们依朱熹《诗集传》的分析对《诗经》中各章节所用手法进行统计,“赋”体有七百二十七章,远远
超过“比”、“兴”二体的总和(参看拙文《朱熹<诗集传>与<毛诗>的初步比较》,《中国古典文学论丛》
第二辑)。虽说朱熹的分析不尽准确,但“赋”为《诗经》中最主要的艺术手法这个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闰八月初一日,穿着青袍的杜甫离开了凤翔,开始北征。此时在凤翔的
百官生活都很困难,马匹都被征收到军中,官职低小的杜甫当然没有自己的
马匹,他好不容易借到了一匹马,就带着一个仆人上路了。①跋山涉水走了七
百多里,诗人终于回到了羌村家中,并在家中休养了三个多月,写了下列名
篇。
羌村三首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
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戯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其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
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
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如果说《述怀》已经开始运用“赋”的手法,那么这三首则已把这种手法运
用得出神入化了。第一首写刚到家时的情景,第二首写还家后的苦闷情状,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贻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