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
“集大成”之说实乃当时人之共识,苏轼云:“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
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书唐氏六家书后
一首》,《东坡集》卷二三)又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
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书吴道子
画后》,《东坡集》卷二二)所以陈师道《后山诗活》称:“子瞻谓:杜诗、
韩文、颜书、左史,皆集大成者也。”也许就是从苏轼的话引申而来的。而
且,早在元稹所作的杜甫墓系铭中已说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
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
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这段话虽未拈出“集大成”三字,但这层
意思已经呼之欲出了。
(三)“诗圣”
南宋杨万里《江西宗派诗序枫《诚斋集》卷七九)云:
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
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
杨万里此论,后人多予引述,①因为他首先标出一个“圣”字。但事实上这也
不是杨万里的独得之秘,早在北宋,邹浩作《送裴仲孺赴官江西叙》(《道
乡先生文集》卷二七)说:“昔司马子长、杜子美皆放浪沅湘、窥九疑、登
衡山,以搜抉天地之秘,然后发愤一鸣,声落万古,儒家仰之,几不减六经。”
南北宋之际的张戒在《岁寒堂诗话》卷上中说:“至于杜子美,则又不然。
气吞曹刘,固无与为敌。如放归鄜州,而云‘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
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新婚戍边,而云:‘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壮游》云:‘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洗兵马》云:‘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凡此皆微而婉,正
而有礼,孔子所谓‘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者。如‘刺规多谏诤,端拱自光辉。俭约前王礼,风流后代希。’‘公
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乃圣贤法言,非特诗人而已。”又说:“然子美
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起敬,《诗序》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
伦,美教化,移风俗’者也。”稍晚于杨万里的敖陶孙则在《臞翁诗评》中
说:“独唐杜工部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拟议。”曾噩亦在《九家集注杜诗
序》中说:“独少陵巨编,至今数百年,乡校家塾,龆总之童,琅琅成诵,
殆与《孝经》、《论语》、《孟子》并行。”这些推崇杜甫或杜诗的话着眼
点并不相同,但都含有视杜甫为诗国圣人之意。到了明末,终生研杜的王嗣
奭遂正式称杜甫为“诗圣”,他在《梦杜少陵作》诗中说:“青莲号诗仙,
我翁号诗圣。”又在《浣花草堂二首》之二中说:“诗圣神交盖有年”。(二
诗均见《杜诗详注》附编)
上述三种称号,尤其是后两种,可说是古代诗歌史上至高无上的称誉。
杜甫戴上这两顶神圣的桂冠,历时千年而不被认为僭越,可见他在古代诗歌
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① 如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四,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一等。
那么,这位“集大成”的“诗圣”是怎样产生的呢?就象传说中的古代
圣人都具有一番神奇的来历一样,相传社甫也是来历不凡。五代人冯贽《云
仙杂记》卷一《文星典吏》条云:
杜子美十余岁,梦人令采文于康水。觉而问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征求之。见鹅
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吏,天使汝下谪,为唐世文章海。九云诰已降,可于豆垅下取。”
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
天福。”后因佩入葱市,归而飞火满室,有声曰:“邂逅秽吾,令汝文而不贵。”
这个神话当然不能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认为,即使象社甫这样一位无
与伦比的伟大诗人,他的产生也是可以用事实来说明的。当然,产生“诗圣”
的条件决不是单一的、平常的。从多方面探索产生“诗圣”杜甫的条件,将
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二、家庭传统之一:“奉儒守官”
唐睿宗太极元年(712),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村(今河
南巩县南)。①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我们先看看杜氏的世系,为了说明家
庭对杜甫的影响,这个世系表可以从杜甫的十五世祖杜畿开始(此表不列旁
系):
十五世祖杜畿京兆社陵人,东汉建安时任河东太守。
十四世祖杜恕魏太和中散骑黄门侍郎,后任幽州刺史。
十三世祖杜预晋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当阳县侯。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贻焮